“学问做了小时,写作花费3个月,文章字数超字。”年11月初,一篇题为《五朵花里的湖湘文化》的文章在朋友圈引发刷屏,文章作者、华声慈善网总编辑彭文杰先生如此描述创作过程,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引发一连串的转发和评述。
《五朵花里的湖湘文化》以兰花、桃花、荷花、菊花、梅花分别赞美屈原、陶渊明、周敦颐、王船山和毛泽东,描绘了古代以来湖湘文化和湖湘文人的底色。文章一经传播,引得众多文化界、教育界、媒体界人士纷纷撰文评论,众人从文章视角、思想、行文等层面各抒己见,俨然掀起了一场当代文人关于湖湘文化思考的大热潮。
视角之巧,花卉编成的望远镜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要在一篇文章中把她形象、生动,全面深刻地描述出来,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既享受文字美,又能领悟湖湘文化的精髓,谈何容易。
作家吴贤雕深有体会,他说:“平日,我们讲写文章口子要小,挖掘要深。文眼就是口子,以花为口子,挖掘湖湘文化。这个口子开得确乎高明。当我一口气读下去这篇文章时,仿佛举着一个望远镜,遥望浩瀚的星空,穿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领略无限风光。”
他还进一步剖析道,兰花誉屈原,桃花誉陶渊明,荷花誉周敦颐,菊花誉王船山,梅花誉毛泽东。历史本是人书写的,文化本是人创造的。这几个人的身上凝聚了湖湘文化因子,根据这几个人的性格和文化特色比喻相应的花卉,于是枯燥呆板的历史文化就有了绚丽的色彩,还原了鲜活的生命,浩如烟海的史料从几个人的命运和生活展现出来,变得集中细腻了、典型丰富了,平面的历史资料成为立体让人触摸得到的视觉艺术了。
中华善德网总编辑、作家、诗人冯文正也“惊叹于文杰先生的视角之巧”,在他看来,“文杰举出‘五朵花来代表最为典型的湖湘文化,文心奇特,让人耳目一新。”
常德日报原副社长、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周奇则将“视觉新”称为“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他说,研究湖湘文化的学者,从古至今不乏其人,但从兰桃莲菊梅五朵花里看湖湘文化,从人见人爱的五朵花入手来思维、来行文,恐怕还是文杰首开先河。难怪好多知名朋友在读后感中,一致表示不能不佩服作者研究的视觉何等独特!
“文杰兄用‘五花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真是想得出来。不过我们真能通过‘五花追究一下中国文化之‘六根,从而看出湖湘文化之‘八门。”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伦理学会会长、长江学者李建华先生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朋友圈里,众人也大多感叹文章构思、视角之巧妙。中国商业文化交流会副会长伍继延赞其“别出心裁”;华民慈善研究院唐宜荣院长道其“想象奇特,自成一体”;评论家陈集亮称其“令人耳目一新”;著名作家王荫槐也评论“博学、深刻、角度新,牛,牛,牛”。
思想之美,嗅得到的花香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文章也是如此。“彭兄用广博的学识和积淀以五朵香花形象地勾勒了上下数千年的湖湘文化,把准了湖湘文化的根脉,让这五朵花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分外妖娆,功德一件。”丹阳日报社长朱清华对文章的思想高度和文化厚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奇也说,寓意深刻,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一点,凸显在文章结尾部分——这五朵花讲述的思想和故事,久久地响彻毛泽东的那句诗,“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所表达的深刻寓意,在这里显现得已经是再明确不过了!
花开五朵,香溢八方,思想的花香撩动了众多有心人。湖南师范大学向玉桥院长读罢直呼,有思想深度和精神高度;湖南日报总编辑龚*文先生也指出文章内涵丰富,作者知识渊博;著名诗人常德市委副秘书长修客有趣地评论道,兄弟彭文杰的研究文字,有些道理,可见他还是个讲道理的人;著名篆刻艺术家刘泽荣直言,这是一篇有深度的美文;华民投资集团董事长卢建之表示在文章中看到了湖湘文化和中国文化;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慈善家李丽女士赞叹文章深耕细作,极具思想之美,智慧之美,文采之美;公益人杨士力先生也认为该文汪洋肆态,纵横数千年中外文化思想史,且将现今卢博士的哲理思考巧妙植入,实是好文力作;施祖凡则以诗为赞:我只得道,那顾其他。浩浩天地,惊天泣*。明明在前,忽焉在后。共享花儿,幻乐无极。
不仅是资深人士感触颇深,年轻一代也在文章中找到了共鸣。80后女孩、昔日同仁刘银在彭文杰的朋友圈评论道:“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成就一代理学鼻祖周子,也同样涌现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作为湖湘文化的推广者,彭文杰先生做了多个小时的学问,写下接近1万字的激扬文字,绝对值得一读!”
新媒体达人旺喜先生也借文抒怀,在他看来,兰桃莲菊梅五种花,不仅是大自然常见植物,更被寓以美好深刻内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人有灵气,会感染到其它物种。若其它物种非同寻常,也将同频共振于人。跟我们同行者,其实很多,很广。这也是对湖湘文化,推而广之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探视。
文韵之绮,犹如微风拂过花丛
“中华文明的开篇鼻祖是三皇五帝,奉行的哲学是阴阳五行,吃的是五谷杂粮,看的是五彩斑斓,品的是人生五味,读的是四书五经,登的是三山五岳,交的是五湖四海,飙的是五陵豪气,坏的是五*俱全,爽的是五子登科,跪的是九五至尊”。
“屈原在放逐中追寻,在追寻中思考,在思考中忧郁。可谓,袖中有剑,杯中有剑,抛向天空的头颅,如何召集锦绣河山?”
“菊花没有了,桃花是梦中的,可酒那是自己的,陶渊明以酒下诗,一不小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酒后吐真言,“不为五斗米折腰”成为有骨气文人的名片”。
“天总是会黑的,更何况有乌云。然而,乌云之上还有星辰;人群之中还有善良。即使什么都看不到,你自己还是一团火,照亮前行的路”。
类似诗一般的文段在《五朵花里的湖湘文化》一文中比比皆是。周奇说,文杰是诗人,行文风格自然而然的有着浓郁的诗文气息。所有这些,既如诗,又如画,无论是谁,读完这些文字,一定会感到亲切,一定会印象深刻!
冯文正也说,文杰诗人出身,书写此类文章又添了些笔画的诗意,去掉了理论解构的枯涩,诗文说理,信手拈来,读来轻松畅快。他试图通过探摸“五朵花”的根部,梳理纵横交错的湖湘文化根部。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张协文还做了细致的剖析。他指出,五大段皆以象征着美好品格的花草为明线,串联上下,犹如珠帘。第一大段的“兰”,古籍典故引入众多,《天问》之始,屈原伟兰,楚辞创祖,冰心玉壶。让人不禁称赞作者学问之博大深远!第二大段的“桃”,古今转换得当,古文插入恰到好处,字字斟酌,句句珠玑,发人深思。其简妙之美,非一时一刻能得其章。第三大段的“莲”,谈诗追源,再议屈原,笔锋一转,北宋入眼。由表及里,过渡自然,详略得当,逻辑清晰,材料充足。第四大段的“菊”,主写王夫之,又将哲学与文学相互关联,极显中华诗词之博大精深。第五大段的“梅”,引发作者的古今思考,带动读者的思维,将毛主席的文学思想深入剖析,引入大量古典诗词,是全篇的精髓,文气充足。
三一重工原副总裁、学者何真临评论文章“气势磅礴,文采飞扬”;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学者陈越光先生也不吝赞叹“文杰兄才华横溢诗意、文采、史气”;教育专家张继明先生也慷慨力荐,他说彭文杰先生是我相交几十年的朋友,其质如兰、其风如桃、其心如莲、其品如菊、其格如梅,虽会唔甚少,然心交神往久矣,唱和酬之。今幸吟先生之美文,如饮甘霖,击节称快。美文不独享,当与同好共赏之。幸甚!
行文之妙,看似无序的有意而为
“我需要读18分钟,因为太多精彩不想错过。”长沙高新区宣传部长吴小敬的读后感,是很多人的同感。万字以上的长文,为什么读来不觉冗长,其奥妙就藏在行文技巧之中。
周奇认为,行文杂,应该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亮点。研究湖湘文化的文章,一般都是论点醒目,论据清晰,阐发自我,据理力争。然而,这篇文章丝毫没有说理的架势,随性而书,想到就说,看似无序,然则有意。通篇行文轻松,通篇如诗如画——从屈子,而靖节先生而濂溪先生而船山先生,再到伟大领袖毛泽东(润之先生)——让人在毫不经意之中接受作者的观点,让人在醉美的阅读之中体验湖湘文化的精髓,这种“杂”,没有相当的文字功底,是绝不可能如此游刃有余的。
张协文也点评道,开篇导入“五”的奥妙,巧妙地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导引而出,继而进入正文。正文分为五大段,段段各有所指,形散却神不散,紧凑如一。全文乃上乘之作,无论是文采,还是用词,皆字字贴切,句句顺畅,分段巧妙,标题对称精准,不显寻常文章之冗长,甚妙,甚绝!
湖湘文化绵长,古往今来为传承与弘扬湖湘文化的人士绵绵不绝。“几年前,一群湘籍在京学人创办了《湘水》——“湖南人文丛刊”,执笔的作者,大多是深受湖湘文化薰陶的名重一时的硕学鸿儒和青年俊彦,志在为华夏文化增砖添瓦,具有特殊的意义。《五朵花里的湖湘文化》文章写得好,我代表《湘水》向你约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向彭文杰发出了约稿邀请。
一江湘水哺育了丰富的湖湘文化,一篇文章引发了文化溯源与传承的思考。文章在句号之处戛然而止,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思考却将万古长流。(作者瞿建波何婷)
原文链接:《五朵花里的湖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