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间一壶酒
齐、梁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的两个朝代的名称,从公元年至年,历时78年,尽管时间跨度不长,但造就了繁盛的文化,在经学、宗教、文学、史学、哲学、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两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和萧衍是南兰陵萧氏同宗,其故乡就在今江苏省丹阳市境内,两朝帝王死后,均按“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传统,归葬家乡,十多座帝陵集群式地分布在丹阳市东城村及经山周边的区域内。
岁月变迁,齐梁萧氏王朝虽已过去年,但在萧氏帝王故里丹阳仍保留有大量文化遗存,分别以陵墓、石刻、寺庙、祠堂、河流、山岗、池塘、地名、饮食、传说、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传承至今。
京杭大运河途径丹阳,有一条支河从大运河处向北至丹阳最高的水晶山山下,沿途建有11座皇帝帝陵。大运河与向北的这条支河交汇口,精雕细刻着纹饰华美的两座石兽。东为天禄,西为麒麟,雄风昂首,夹峙河口。
石兽守护在河道入口处,从此,这条支河入口处就称为陵口,陵口集镇亦此诞生。齐梁两朝皇帝都以萧姓,这条支河就称为萧梁河,又称萧港。这对石兽,是现存南朝石刻中最大的1对。
丹阳建置始于战国时期,是江苏地域在公元前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年),因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取“丹凤朝阳”之意。
丹阳历史上人文荟萃,三国东吴儒林名士韦昭,南朝的萧衍、萧统、萧刚、萧子显,唐代的皇甫冉、曾昆仲、许浑、张潮,宋代的吴淑、蔡肇、高述,明清时的姜绍书、吉梦熊等,他们分别以文学、史学、书画等名垂史册。
丹阳市境内的文物众多。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还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丹阳境区存有葛城、珥城等遗址,并从中发掘大量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遗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黑陶宽把盖杯、湖熟文化遗物——鬲、马家浜文化遗物——腰沿釜、西周青铜凤纹尊等,故丹阳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称。
九里风景区位于丹阳市延陵镇,是一个以吴文化为背景,以季子庙为核心的祠庙建筑群。景区整体以田园水乡为基调,以古吴文化为主线,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古吴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
万善塔是一座木柱楼阁式砖塔,始建于年,塔高46.65米,为砖木混砌结构,充分体现了明代古塔的建筑风格。初称“万寿塔”。年修塔顶时发现明崇祯十年(年)铸文,刻有““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万善宝塔”字祥,后改名万善塔。
开泰桥,为花岗石单孔石拱桥,9.5米宽的台阶中间仅有一块条石供以前的独轮车推行。开泰桥横跨于东西向的西门运河上。据说古代每逢干旱缺水,就用草包装土填塞桥洞,使之倒流进香草、简渎两河,便利沿河百姓灌溉,故又称“草堰桥”。
龙庆禅寺位于丹阳市后巷镇嘉山旅游风景区内,与南朝齐梁帝王后裔萧氏宗祠相近。龙庆禅寺原名“嘉山寺”,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从古至今在丹阳百姓特别是广大佛教徒中有着深刻的影响,曾与镇江金山江天禅寺齐名,是江南佛教的重要名刹。
丹阳地处长江三角洲,为江南水乡,物产丰富,盛产糯稻,又有“宫米”之称,封缸酒在历史上已著名。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南征前与刘藻将*辞别,相约胜利会师时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阳,故丹阳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称。
在丹阳,家家户户都有喝大麦粥的习惯,大麦粥的熬制颇为讲究,熬粥时,取一碗清水,加入两小勺大麦粉调匀,当白粥煮开时,一边用勺搅拌,一边缓缓注入。再用刀切少许食用碱撒在粥中,用来提炼香味,当粥色微微泛*时,便可食用了。
延陵鸭饺是丹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一绝。创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它的制作过程讲究,要保证色、香、味俱全,几道工序非得一丝不苟。口感清淡细腻,不肥不腻;肉质松软,香气诱人;滋补养胃,口口留香。
参考资料:《丹阳市志》等。喜欢文章,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