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延宕三年,人心浮动在所难免。在海南小镇博鳌,处处张挂的博鳌亚洲论坛广告清楚地表明,今年这个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聚焦的话题就是“疫情与世界”。
在首日会议中,亚洲一大批智识分子为后疫情时期的世界厘清了趋势。其中,作为当今执牛耳的公共*策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振聋发聩地指出,中国悠远的文明最大特点就是包容,只有开放包容的文明才能做到生生不息。面对种种声音,他坚信中国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回到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跟世界各个国家(打交道),你变强大了就有更大的利益,在这个基础上面通过包容性文明的特点,去吸收和消化外面好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去互相叫骂,我们还是要利用我们开放性文明的特点,来消化西方文明。”
其实,博鳌论坛许多场合都传递着开放的声音,在海南自贸港一线工作的“明星官员”沈丹阳说,“开放”不仅强调的是要素的开放,更强调制度的开放,在要素开放的基础上,推动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沈丹阳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既是推进区域合作的新姿态,同时也是一种开放的压力测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虽然会为国内产业带来一定压力,但仍会为中国和海南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区域的发展。”
今年论坛公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年度报告》表明,面临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仍是亚太地区货物贸易两大中心,中国起到了维护区域贸易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沈丹阳看来,中国诸如海南自贸港此类的*策与制度安排将为邻近的东盟带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三重机遇。
瞻望被疫情改变的经济业态,众多演讲者则异口同声认为,当前世界有三大突出的经济形态,分别是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以及数字智慧经济。
中国能建的掌门人宋海良说,能源行业产业、产品、技术以及服务管理都需要建立在共享、绿色以及数字经济三个维度之上。他说,“作为一个能源工作者,我认为能源融合发展是今后能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必由之路。”
宋海良表示,能源融合发展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其一是能源各品种间的融合发展,其二是能源领域与用能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各自为战,必须深度融合,优化组合,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三大系统友好关系,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低碳发展机制化、碳中和责任协同化,全面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至于疫情教会了人类什么,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全球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这是第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不会是最后一次。她提出,在动物和人类的监测中发现了很多潜在病*,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尤其需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