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7%,人数超1亿,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再加上成年人的数据,目前我国近视总人数超过6亿!
这组数据看得令人震惊!
图源/rf
“五米之外,雌雄难辨;十米之外,人畜不分”,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近视真的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一部分视力问题严重的儿童,家长不得不依靠手术等医疗方式来解决孩子的眼疾问题。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给孩子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来进行视力矫正,是最佳选择。
图源/rf
在中国江苏省丹阳,当地人正凭借着一副副眼镜闷声发大财,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儿童和成年人带去眼帘前的清晰。从丹阳火车站西北角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为圆心,这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万、面积仅千余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坐落着多家与眼镜相关的企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了5万人。
这里每年生产的镜架约一亿多副,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里的镜片产量更夸张,年产高达四亿副,在中国占比70%,世界占比50%。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范围内,每两副眼镜就有一副来自丹阳。
丹阳,目前也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01
从小窝棚,到一座城
眼镜,最早起源于透镜(放大镜)。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十五卷中,就有许多关于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记载。
东汉初年,张衡也是借助于透镜,来观测月亮的盈亏和月日食的初步原因。
中国历史上,可考究的实物透镜,出土于江苏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地里。这是一枚小巧玲珑的圆形水晶放大镜,凸面镜由水晶材质制成,镶嵌在一个类似于指环的金圈里,它能使物体放大五倍,是史上最古老的“单片老花镜”。
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水晶放大镜图源/网络
虽然中国古人对这种可放大物体的镜片有一定的研究和使用,但真正意义上的“眼镜”,是在明代经海上和陆路由西方传入的。中国最早的科学验光眼镜店,是年在上海开张的精益眼镜公司。
在江苏省镇江市下辖的丹阳(县级市),这个与刘荆墓地相邻的小县城,是如何与眼镜结缘的呢?
图源/网络
上世纪60年代,一批在上海眼镜厂工作过的知识青年来到了丹阳,他们带着一身的技术却无处施展。为了赚钱,他们决定建个眼镜片厂,这个想法吸引了当地大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