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孤军深入深陷重围被迫投敌连累司马迁的李
TUhjnbcbe - 2023/7/20 21:24:00

公元前99年,大汉帝国金戈铁马、征伐匈奴的疆场上冉冉升起两颗熠熠闪亮、光彩夺目的将坛新星!

只可惜,此时五十八岁、虽壮心不已但已步入烈士暮年、猜忌冷酷的汉武帝,居然轻而易举地“自废武功”、“主动”替匈奴解除了对他们未来威胁最大的致命克星,硬生生地将匈奴归降的时间往后推移了整整五十年。

这两个崭露头角、一战成名的当世英雄,一个被“打入冷宫”、埋没沉沦三十多年后才大器晚成;另一个更悲催,一战成名之后因投降匈奴成为大汉帝国的叛徒而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飞将*李广的孙子---李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给悲剧英雄李陵带来瞬间绽放、惊鸿一瞥之后又蓦然陨落、令人扼腕叹息的命运定格之战吧。

话说公元前年,刚刚即位不久的匈奴单于因为害怕汉武帝的大举进攻,就主动派出使者,向汉武帝自称“儿单于”,并放回被扣押的汉朝使者,希望能够与汉武帝缔结和平协议。

公元前年,汉武帝派出中郎将苏武为代表的使团带着和平诚意和慰劳品出使匈奴。结果被匈奴单于扣押,苏武因坚持气节、不畏强权、宁死不屈,被匈奴单于赶到北海(贝加尔湖)去牧羊,这一放就是十九年。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对匈奴毫无信义、出尔反尔的无耻行径极为愤怒!决定继续用武力征伐匈奴,发誓把匈奴打趴下、打服为止。

公元前年五月,就在匈奴单于扣留苏武的时候,当初以七百骑兵大破楼兰、车师国,后因单独出营找水而被匈奴俘虏的浞野侯赵破奴却从匈奴逃回汉朝了。

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这对于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李陵,更是一件本可以“照猫画虎”、逆天改命、决定他终身命运的大事。

公元前99年五月,汉武帝终于决定对匈奴大打出手了。他派出贰师将*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兵,沿着天山一带寻找、攻击匈奴右贤王所部。

来势凶猛、兵锋锐利的李广利所部,面对猝不及防、都忙着接羔、转场的匈奴右贤王,连战连捷、所向无敌,共俘虏、斩获匈奴一万多人之后开始满载而归。

吃了大亏、恼羞成怒的匈奴右贤王,马上集结重兵,从四面八方对着李广利进行围追堵截。结果,“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的李广利走到半道上终于被逐渐聚集的匈奴所围困,再也走不动了。

汉*因为身处匈奴境内、深陷死地、没有粮食,只能拼命突围。可是一连几天,都没能突出去,眼看就要弹尽粮绝、全*覆没了。

就在这生死关头、危急时刻,三十多岁的年轻骁将、代理司马赵充国挺身而出,他组织并亲自带领一百多人的“敢死队”,冒着匈奴人的枪林弹雨、拼死向前,硬是把匈奴人自以为的铁桶阵型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李广利率领精疲力尽的大*紧随其后。一连经过几次这样的重兵包围与拼死突围的反复较量,最后,李广利率领的大*以损伤百分之六七十的兵力的惨重代价,才逃离险境。

就在这异常惨烈、反复厮杀的突围战中,冲在最前面的代理司马赵充国浑身是血、负伤二十多处。听说自己麾下有如此骁勇善战的年轻猛将,汉武帝亲自召见、查看他的伤势,并封他为中郎。

从此以后,一战成名的赵充国就被“雪藏”、退出了与匈奴一决胜负的一系列历史性大战。当他三十多年后以成语“百闻不如一见”开始重出江湖、建功立业时,他的对手已经不是匈奴,而是大汉帝国西北部的羌族了。

真不知道善于发现、敢于提拔青年才俊的汉武帝怎么会当面错过这个未来大汉帝国“战神级”的优秀将领?不过,相比于赵充国隐忍三十多年才“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令人唏嘘、困惑的大器晚成之旅。那傲气冲天、眼高于顶的飞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就更加命运多舛、悲催异常了。

史书记载:飞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当初在汉武帝身边担任侍中,与战神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上官桀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事加朋友。他精通骑马射箭、擅长格斗、爱护手下将士,热情款待各地能力出众的英雄、声望很高。

汉武帝看在眼里,认为他完全具备了他爷爷李广的风采。于是,决定对他进行特殊培养。经过几次小规模的实战检验之后,汉武帝封他为骑都尉。让他在丹阳和楚地一带选拔作战勇猛、能力出众的五千名勇士,驻防在酒泉、张掖一带,一边训练骑射、攻防之术,一边等待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公元前99年五月,当李广利奉命率领三万主力部队出关攻打匈奴右贤王时,汉武帝特意召见李陵,考虑到他的五千人马集结、整训时间并不长,担心新兵仓促投入战斗会引发意外。所以,就想让李陵率领他新组建的团队先担负起为李广利押送辎重粮草的后勤任务,间接地参与到一场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去。汉武帝很看好这支训练出色、新组建的精锐部队,他可不想把还没成型的未来主力部队,就急吼吼地拿出来当劈柴烧了。

但是,手握五千荆楚精锐、建功心切、恃才傲物、眼高于顶、谁都不服的骑都尉李陵,哪里知道汉武帝这一番苦心?对于汉武帝这一“呵护、关怀”的建议他直接就一口拒绝。

李陵对汉武帝说:我这次率领的是从荆楚地区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无敌勇士、奇材剑客,他们都身负绝技、力擒猛虎、百步穿杨的*中翘楚。我们在边境地区已经训练、磨合很久,将士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要冲到前线,斩将夺旗、立下奇功!

可是,陛下给他们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却是担任贰师将*的后卫、运送粮草。对这些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的荆楚勇士来说就是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是一种侮辱!他们绝不会接受的!陛下,一支英雄的部队是绝不会接受一个让他们蒙羞的命令的,还请陛下撤回成命!

看到汉武帝脸色发青、将要发作。李陵赶紧建议说:陛下!微臣斗胆建议能率领这支部队,从中路向匈奴兰干山(在今蒙古国西南西戈壁省境。)以南出击,作为贰师将*的偏师和疑兵,来扰乱、分散匈奴的注意力和兵力,让他们收尾不能相顾、顾此失彼,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轻贰师将*的正面压力,使他可以从容地对匈奴右贤王所部各个击破、逐一清除。

汉武帝认真地听着,脸色越来越放松:不错!李陵的顾虑的确有一定道理。他的那五千手下能力是出众、可脾气也不小,属于“两头冒尖”、刺头、不服管教的骄兵悍将。如果让他们干后勤、押送粮草,是有点大材小用、屈才了。这帮子不安生的家伙,没准儿把粮草押送到一半,就扔到一边,自顾自地开始找匈奴打怪、刷经验值,那到时候更麻烦!

李陵的建议也很实战,以前自己不是经常这么干的嘛?让他们另外开辟一个新战场也不是不可以,这样肯定可以打乱、分散匈奴的部署,起到从侧翼协助李广利的作用。这样的话,那可比让他们当送粮官强多了。只是......

汉武帝考虑了一会,问李陵:是你自己不愿意做贰师将*的手下还是你们全体都不愿意啊?

在得到李陵回答是全部后,汉武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可咋整?这次能调动的所有的战马和装备都分派到贰师将*那里了,我这里已经是爪干毛净、没有多余的战马可以调拨给你了。要不你们这次就先忍耐一下,还是回到贰师将*那里,先把运送粮草的任务完成。下次有机会,朕保证!一定优先考虑你们!

这会儿轮到李陵脸色发青了:得!说了半天又给绕回来,还是当押粮官啊!不行!这次就是说破大天我们也不能干这件让人嘲笑的苦逼差事!皇上不是拿没马来堵我们的嘴吗?那好!我们不要马了,我们就是开动两条腿也照样把匈奴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如果我们是迈着两条腿走进匈奴境内,骑着马回来,那才更加光彩呢!

于是李陵一咬牙:陛下!我们这次用不着马匹,我们就是走着进草原,也要挥兵直捣匈奴的王庭、不胜不归!

就这样,汉武帝与不甘给他们瞧不上的贰师将*李广利押送粮草的李陵,就这样话赶话、不断加磅,最后,都把自己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

据说汉武帝很赞赏李陵这种豪情壮志,被他感染,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因为这次李陵是率领五千精锐步兵,这可是大汉帝国历史上首次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上千里找上门、追着打匈奴的战例。考虑到步兵毕竟移动速度慢,为以防万一,汉武帝特意命令当年的伏波将*路博德在半途中接应李陵。

李陵率领着五千荆楚健儿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史书上说伏波将*路博德也羞于做年轻后世李陵的预备、接应部队,就给汉武大帝上书说:现在已是深秋季节,匈奴正是战马肥壮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加紧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希望陛下能够让李陵稍安勿躁、等明年春天时机成熟再一起出征。

从路博德给汉武帝上书这一刻起,心高气傲的李陵就踏上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走向不归路的离奇又凄惨的命运独木桥。

汉武帝很生气,认为是李陵当时跟自己斗嘴、*气才立下的*令状!他走出大门以后就开始反悔、不认账了。他自己不好意思跟自己讲,就央求老将路博德上书让他们停止这次大汉帝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冒险行动!李陵就是个言不由衷、吹牛不上税的懦夫!汉武帝一生中最瞧不起的就是软骨头、懦夫!

于是,唯我独尊、任性霸气的汉武帝也*气命令路博德率领自己的人马赶赴西河、另辟战场去寻找、袭击匈奴。同时严词责令李陵必须与九月从居延遮虏障出发,按战前计划向着匈奴腹地东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段)南面的龙勒水一带攻击前进、查看匈奴虚实。如果到达那里没有发现匈奴踪迹,就一路返回、回到受降城休整部队。

但是雄才大略、大汉帝国最杰出的*事统帅、现在怒火攻心的汉武帝就没有想过?就凭一个小小、年轻的骑都尉李陵,就能指使征战多年的沙场老将伏波将*路博德?他俩啥关系?

而且,就凭路博德给汉武帝上书的内容来看,就算他有羞于给李陵当后援、保姆的老资格心理。但是,他的看法和建议确实是非常有见地和建设性的。

其实汉武帝在与匈奴经过三十几年的征战中也知道:这次派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对匈奴作战时机并不对。深秋季节、秋高马肥正是草原游牧民族南下进攻、劫掠的最佳时间,可是这次李陵却要“逆水行舟”、以弱碰强、反其道而行之,这就犯了兵家大忌。

更诡异的是,这次李陵居然还是率领五千步兵走着深入匈奴腹地去进攻匈奴铁骑,汉武帝居然也答应了!这又犯了以慢打快的兵家大忌!这可是大汉帝国历史上、也应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有恃无恐、胆大包天的作死行动吧?

一个兵家大忌再加一个兵家大忌,所以,当心高气傲、信心爆棚的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勇士越过汉匈边境的时候,悲剧就在冥冥中注定了。

不过现在,得偿所愿的李陵和他的战友们并不理会什么兵家大忌,他们按计划从居延出发向北推进,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匈奴人。三十天后,顺利到达浚稽山后就开始安营扎寨、短暂休整。

李陵命人将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地图,派得力部下陈步乐快马送回长安。汉武帝非常高兴,在下令对李陵和他的战友们通令嘉奖的同时,把送图回来的陈步乐封为郎官。

李陵他们在浚稽山没休整多久,斥候就跑回来报告,周围开始陆续出现匈奴骑兵,而且都在向这个方向集结,人数越来越多。

终于把匈奴人给等来了!

李陵现在心里并不慌,他不在乎匈奴骑兵,他这次敢率领五千步兵孤*深入也是有所依仗的。别说是在这种山地地区,就是在匈奴大草原上,他相信他和他的部下也一样可以正面扛住并打垮匈奴人那一窝蜂、不要命、万马奔腾的集团冲锋!

这是让李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匈奴的主力部队不在李广利的酒泉地区而在这里,而且,这里还是匈奴单于新组建的老巢。

话说匈奴单于听说有一支为数几千人的汉*步兵部队正在前面安营扎寨,后面没有别的汉*是支孤*时,他死活不相信:不可能!这绝不可能!他们又不缺心眼!自打我出生到现在,还从没有听说过汉*步兵居然敢横穿大草原千里迢迢来“送货上门”、赶着投胎的!

可是当他亲自出来视察、确信之后,他先是揉揉眼睛、仰天大笑;然后猛地跳下马来,跪在草地上向着草原蓝色的天空磕了三个响头:苍天有眼啊!居然在我的家门口给我送上来这么一支孤零零、两条腿的步兵来解馋!没说的!上苍赏赐的猎物咱不能不收下!

传令下去,三万人马一字散开,先将他们包围,再来一个饿虎扑食、一顿砍瓜切菜,半天之内结束战斗。对了,对面那个领头的不能杀,我倒要问问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还是真把咱们匈奴当成兔子了?他也太不把咱们当回事儿了吧?

话不多说,两边都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阵型、队形,安排进攻、出击的前后次序。李陵将部队摆在两山之间,先是用武刚车围城一个圈,作为物资和伤员的临时休息区。自己率领一部分将士出来摆出对攻阵势,这是步兵对战骑兵的经典战术:最前排是由持戟的战士斜插着组成拒马、由手持盾牌的士兵对前后进行保护;盾牌之后就是李陵敢于深入草原腹地的“杀手锏”、对付匈奴骑兵最锐利的武器---汉弩,这是对付匈奴骑兵集团冲锋的收割大利器。

看见汉*虽然森严壁垒、严阵以待但是人数不多,匈奴单于觉得先派小股骑兵试探一下以后,再来一个集团冲锋就差不多搞定收工了。一声令下,匈奴骑兵冲上来,李陵率领汉*勇士迎上去,双方展开搏斗、杀作一团。单于看得兴起,见久攻不下,前锋部队居然还被步兵给打了回来。暴怒之下、下令全*出动、他要马踹李陵的大营。

匈奴骑兵万马奔腾、杀气腾腾直奔李陵而来,当骑兵开始全速前进的时候,就听到对面鼓声一片,接着就看见汉*阵型之上“唰”地腾起一片乌云,还没等前面的匈奴骑兵看清楚,这股乌云就变成一丝丝黑色闪电扑面而来,顿时气势十足、耀武扬威的匈奴冲锋集体人仰马翻、一片哀嚎,后面还不知道咋回事的骑兵吓得调转马头往回就跑。

匈奴单于倒吸一口冷气:我的天啊?这啥玩意啊?死神收割机吗?自己刚才还生龙活虎、争前恐后的匈奴勇士,咋对面一片黑云升起来就变成刺猬了?看来这支汉*步兵还真是来者不善啊?难怪敢这么豪横、堵在自己家门口跟自己叫板!

就在匈奴单于愣神的时候,被箭雨吓破胆的匈奴骑兵开始打马狂奔、向后逃窜。李陵率领后面早就憋足劲的将士乘胜追击、连砍带杀,一下子就斩杀匈奴数千人。

匈奴单于严令不许后退,但是,退下来的骑兵潮水将他裹挟着向后逃去。单于怒不可遏!三万骑兵进攻几千步兵,居然一个回合下来就被打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这成何体统?匈奴勇士的脸面都被丢光了!不行!决不能就这么灰溜溜逃回去!

于是匈奴单于紧急通知所有能参战的部队前来合围,他发誓要消灭这股让他颜面尽失的汉*步兵队伍。最后,匈奴单于集结了八万骑兵从四面八方围攻李陵这支孤*。

李陵现在也有些后悔了,在草原与匈奴作战,骑兵是首选。自己不应该*气率领步兵前来进攻匈奴骑兵。步兵对骑兵,这仗就没法打,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现在自己又深陷重围,眼见匈奴骑兵不断从四面八方向这里合围。见势不妙,李陵当机立断,命令部队严守阵型、且战且走、向南转进。

就这样边打边走,到底是精锐部队,几天以后,退到一个山谷。李陵巡视*营:因为连续作战,将士们大多都带有箭伤。但是,斗志还是很高涨的,他们都是并肩作战的好战友、好哥们,到这个时候还不忍心丢下一个伤员弟兄。受伤三处的坐在车上,受伤两处的驾车,受伤一处的手持武器坚持战斗,面对匈奴骑兵的又一次进攻,他们就这样相互组合、同仇敌忾,又斩杀匈奴三千多人。

李陵他们就是这样不屈不挠地向着南方一步一步边打边走,四五天以后,来到一大片沼泽芦苇的湿地。匈奴到底是占着地利的优势,他们赶到上风放火,企图烧死李陵。但是,李陵也是见招拆招,命令部下也点火与他们对烧,等芦苇烧光以后,他们再进入,这样,匈奴的火烧计划就又失败了。

当李陵退到一座山下的时候,李陵觉得这样边打边走也不是个办法,他决定要采取“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把匈奴骑兵引入树林之中大量杀伤的同时,集中连弩机射向单于,单于可是见识过连弩的厉害,看见汉*要收拾他,吓得转身就跑。

这一战,抓获不少匈奴俘虏,他们供认:单于对他们说过,你们可能是一支作战勇猛的精英部队,不怕我们一窝蜂、不要命的猛冲猛打战术。现在你们不慌不忙、边打边走向南部边境靠拢,那里肯定有汉*重兵埋伏!你们是支“诱饵”部队,我们不要追了,不能上他们的当!

但是,单于手下的贵族、当户们都说,单于这次率领几万人马来合围汉*这几千步兵,伤亡这么大,最后还让他们大摇大摆地退了回去。老大都这么怂、不禁打,那以后还有谁会听咱们的啊?不过这股汉*的确是硬茬子、扎手得很。这样吧,现在咱们再咬咬牙打一打,再说还有四五十里路才到平原地区,如果咱们还是那他们没办法,那咱们再撤回来也不晚。

得知匈奴底细的李陵鼓舞士气、要求大*再咬咬牙、坚持挺过这最危险的一刻,如只要能给匈奴沉重的打击,让他们摸不清自己的虚实,到时候他们就会知难而退了。

所以,这一天双方打得异常凶猛,一天反复交战数十个回合,汉*又杀伤匈奴骑兵二千多人。

匈奴单于眼看着一天攻上去几十次,都被打回来几十次,累计伤亡已经过万,可还是拿眼前这支汉*束手无策,于是,气馁沮丧的单于打算到此为止、收工回家了。

就在这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的关键时刻,一个决定此次战争胜败的最关键小人物出现了,他往往被我们忽视,但是,就是他,彻底改变了这场战斗的走向。

这个人就是*侯管敢!

他因为受到校尉的欺辱,一怒之下背叛所有战友,逃到匈奴*中,做了一名可耻的叛徒、汉奸。

他向匈奴单于一五一十全盘托出李陵的实情:弹尽粮绝、没有援*。

这下,眼看就要突围成功的李陵竟因为自己内部出了一个可耻的叛徒而功败垂成、在劫难逃!

即使是这样,李陵当时还有三千多人。匈奴从四面八方持续猛攻,李陵*中所有的弓箭都用完了,于是所有将士拿起能用的武器、文职人员也拔出短剑投入了战斗。匈奴利用山谷,用巨石堵住汉*前进的道路。战斗到*昏,李陵知道,这支他辛辛苦苦打造的精锐部队,已经走到尽头,再也无法坚持一天的时间了。

于是他命令将所有的旌旗尽行砍倒,和珍宝一起埋入地下。命令仅剩的部下分散突围,约定到遮虏障会合。半夜时,李陵开始突围,但是匈奴骑兵死死咬住他不放,在走投无路、血战到底之后,李陵说:“我已经没有面目报答皇帝陛下了!”于是选择投降。

不过,即使是经过这十几天、一连串的血腥战斗,还是有四百多人、将近百分之十的将士逃了回来。

其实,李陵最后兵败的地方距离边塞只有一百多里,如果是骑兵,那也就是一半天的事。但是,他率领的事步兵,要想走回来,怎么也得三五天。问题是,被泄露底牌的他们还能走这么远吗?

汉武帝接到李陵兵败的战报,十分悲痛。本来希望他能为国捐躯、效忠朝廷,还可以大力宣传、弘扬烈士、鼓舞士气。可是后来听说他居然向匈奴投降了!十分愤怒,满朝文武大臣都知道汉武帝的心思,所以都认定李陵有罪。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竭力为李陵辩护:李陵对父母孝顺,对士人讲信义,常常奋不顾身,赴国家急难,这正是他平时的志愿所在,颇有国士的风范。如今出征偶然不幸失败,那些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子儿女的臣子就跟着捏造他的短处,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步兵,深入满是战马的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匈奴被打得连救死扶伤都顾不过来,将全国所有能拉弓射箭的人全部调来围攻李陵。李陵率部转战千里,箭矢用尽,无路可走,将士们手拿着没有箭的空弩机,冒着敌人锋利的枪尖刀刃,仍然面向北方拚死力战,能够得到部下这样的拚死效力,既使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兵败,但他对匈奴的打击也足以使他名扬天下了。李陵之所以没有死节,可能是想找机会报效国家吧?

被李陵投降气红了眼的汉武帝,却认为司马迁是在为李陵狡辩。而且,为了能给李陵脱罪,他还含沙射影地攻击李广利。至于汉武帝,汉武帝不听也知道,在司马迁眼里,自己也有责任,很可能还是最大的。

于是,气急败坏的汉武帝下令对司马迁施以宫刑(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不过很久之后,逐渐清醒的汉武帝这才意识到是自己当初对待李陵、把他逼入险境、孤立无援境地的决策失误。当然也认可司马迁的辩护,不过,汉武帝怎么会出错呢?责任当然由当初上书建议停止这次冒险行动的老将路博德来背了!当然,为补偿自己对李陵他们血战到底、壮怀激烈的愧疚,汉武帝派使臣对逃脱回来的李陵余部进行慰劳赏赐。

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忘记这个敢于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腹地上千里,杀伤上万匈奴,最后因为叛徒出卖被迫投降匈奴飞将*李广的孙子李陵。

两年之后,公元前97年,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兵深入匈奴腹地准备去接李陵回来,公孙敖无功而回,上奏说:据擒获的匈奴俘虏说,李陵正在教单于制造兵器,以防备汉*,所以我无所收获、空手而归。

汉武帝又一次被激怒了!下令将李陵的家属满门抄斩。

可是不久后又听说,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绪所为,并非李陵。悲痛欲绝的李陵派人将李绪刺杀。匈奴单于的母亲大阏氏很气愤要杀李陵,单于将他藏在北方,直到大阏氏死后,李陵才回到王庭。单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封其为右校王,与卫律同时都受到尊重,并握有权力。卫律经常在单于身边,李陵则在外地,有大事才到王庭会商。

后来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时候,也来到北方的李陵还专程看望以前的老朋友,告诉苏武他当初想效法赵破奴,从匈奴趁机逃回来。可是现在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于是就选择在匈奴的北方自生自灭了。

有历史爱好者很不解:当初那个受到校尉凌辱、一怒之下投降匈奴、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的*侯管敢,怎么从此就下落不明、不知所终、无人提起了呢?那个与李陵无冤无仇、只是替匈奴训练兵马的李绪,怎么就被李陵给刺杀?还有就是当所有人都认定李陵有罪,为什么太史公司马迁却独自一人挺身而出为李陵辩解,最后身受腐刑、差点送命了呢?

史海孤舟认为:凭着李陵这一身血性,他当然不可能放过出卖战友、让他无法回到汉朝、欠下累累血债、不共戴天的仇敌、*侯管敢!他一定在投降匈奴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这个狗娘养的败类!李陵能刺杀李绪,就一定会先宰掉管敢,哪怕是以命抵命,他也绝不会放过他。

至于司马迁为他挺身而出、伸张正义,这也很好理解:首先,于公,司马迁认为李陵以寡敌众、血战到底、给匈奴大量的杀伤、功不可没、对得起朝廷和他自己。同时认为,造成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汉武帝。当然,他没敢明说,矛头指向的是李广利。汉武帝和司马迁都心知肚明,所以汉武帝才会对他下狠手。

其次,于私,很多人不知道他俩是表亲。司马迁的母亲是李陵的姑姑,李陵就是司马迁的表哥,他俩是表兄弟。而且,中国自古就有“内荐不避仇、外荐不避亲”的美德,所以司马迁因为看不惯朝廷的所作所为、站出来为李陵辩护,这并不影响司马迁的正义和勇敢。

李陵的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就结束了。可是,在历史上关于他的故事、传说却似乎总是不断出现。按说他是大汉帝国的叛徒、败类,应该受到整个史书的批判和排斥。可是,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汉昭帝时期,李陵当初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却公开邀请他回到汉朝,并为他平反昭雪。只是因为李陵已经心灰意冷而没有落叶归根。

李陵在匈奴管辖一方,他的后人和部下最后逐渐形成一个新部族,就是历史上的黠戛斯。

七百多年以后,成为天下“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接见前来朝拜的黠戛斯首领,看见他递上来姓李的“名片”,一问才知他是李陵的后人。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对黠戛斯首领说:原来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不认一家人了啊!咱们可是一姓同宗!都是陇西李氏的后代,你是李陵的后人,朕是飞将*李广的后人,咱们八百年前可真是一家呢!

于是,唐朝就在黠戛斯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封其酋长为左屯卫大将*、坚昆都督,正式将黠戛斯纳入了唐朝行*体系。

小说《杨家将演义》里,就有杜撰的老令公杨业碰死李陵碑的桥段。这里就是拿李陵的背叛、投降来衬托老令公的忠义、宁死不屈,他是作为反面教材出现的。

年至年间,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巴坎(西伯利亚哈卡斯共和国首府)以南的地方,发现一座汉式古代建筑遗址,经考证,就是李陵归顺匈奴后的住宅。

里面发现几片镌刻有汉字的瓦当,上面共十个字,是: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其中“天子千秋”四字居中,“万岁长”在左边,“乐未央”在右边。那李陵是在为谁祈福呢?

鲁迅先生也曾作评价: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项羽),少有韧性的反抗(伍子胥),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李陵),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司马迁);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李陵评价还是蛮高的。

不过,这些对于当事人李陵来说,都是后话。

心比天高、命运多舛的李陵,到处都是跟他作对、将他推入无底深渊的小人物:先是自己的部下*侯管敢投降匈奴,将他的虚实报告匈奴,使他在无路可走之际被迫投降匈奴,断了他当下打回故土的路。

接着,当汉武帝派出公孙敖起兵来救时,又是一个不知名的匈奴俘虏说李陵(其实是汉将李绪)在给匈奴训练兵法,使得勃然大怒的汉武帝一气之下杀了他全家,断了他未来返回大汉的归路。

也许,这就是李陵与他难封的爷爷李广都难以摆脱命数怪异的家族遗传基因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孤军深入深陷重围被迫投敌连累司马迁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