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修养乃人之根本。作为华夏人文之大要,修身养性遍于儒释道三家的操持之中,为安身立命之津梁。若离开了身心之修养,便无别样人生;如失去了这一国粹,便不可谓中华文化。儒家修、齐、治、平建功业,教化世风人伦,养浩然之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道家则遁迹山林,傲节于清虚之地,游心于玄妙之乡。参天地之化育,澡心浴性,养素以存真。此后道成出山,或安邦定国或济世度人。佛家于世出世间,知诸法无常、诸行无我,自觉觉他以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慈航普渡。
道教为我国本土宗教,道家修行为中华修道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大构成,于参证天人之际,内蕴中华文化,探索宇宙与生命奥秘之价值取向与追求。其或研玄妙之秘图,诵太上之隐篇;或饵灵术以顺生,漱华泉以清神。修者守丹真于绛宫,朝元神于泥丸。高栖于岩岫,远风尘之五浊,常清静以期真。诸侯不得而友,帝王安能得臣?在这独特的传统中,虽然女子修人数较男子而言十不足一,但却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道统。
上古时期为华夏神系之滥觞,原始道教从中已现端倪。最初的神仙人物源于上古神话,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典籍中多有记载,如《山海经》《庄子》《列子》中的女娲、西王母、后羿、广成子、彭祖等。及至秦汉之际,各类神仙学说大兴,此时神仙数量已具规模。魏晋时期神仙道教风行,上清、灵宝、三皇等派鼎盛,道教遂蔚为大观。南北朝时,陶弘景作《真灵位业图》,将天神、地祇、仙真、人*等分7个阶次组织排列,形成了较系统的道教神谱,并专设了女真神位。上清派致力于西王母作为道教女仙领袖的塑造,促成其从神话女神向道教女仙的转变。五代杜光庭撰《墉城集仙录》,第一次为道教女神女仙编制谱系,道教女仙神圣世界的面貌得以完整清晰地呈现。
作为道教史上现存最早、唯一独立成书的女仙专辑,《墉城集仙录》在仙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原书共10卷,“集古今女子成仙者百九人”。现《道藏》本存有6卷,载37位女仙;《云笈七籤》卷-,录27名女仙。《墉城集仙录》序言云:“男子得道,位极于真君;女子得道,位极于元君。”“真君”与“元君”为男女得道者最高阶次的尊称。杜光庭对女仙事迹的搜集、整理和编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他在序言中写道:“今按上清七部之经、存注修行之事、日月五星之内、空常飞步之篇,元父玄母以兼行,阳号阴名而具著,纂彼众说,集为一家。女仙以金母为尊,金母以墉城为治.编记古今女仙得道事实,目为《墉城集仙录》。”
该仙录构建了以西王母所率昆仑女神为尊、以上清派女仙为主的女子神仙谱系。换言之,就是以昆仑墉城统领天下仙山、洞天福地以及散居于凡俗民间的女仙。《墉城集仙录》奠定了后世女仙体系的基本框架。宋李昉《太平广记·女仙》、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清王建章《历代神仙史·列代女仙》等篇,则是唐以后的女仙传记。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叙云:“《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夫去俗登仙,超凡证道,驻隙马风灯之景,享庄椿蟾桂之龄,变泡沫之姿同金石之固,长生度世,代有其人。绵历劫年,编载经诰、玄图秘箓,灿然可观。神仙得道之踪,或品升上圣,或秩预高真,或统御诸天,或主司列岳,或骑箕浮汉,或隐月奔晨,或朝宴九清,或徊翔八极。”所列女子得道升仙者包括位列上圣高真、统御诸天的天仙,“牝谷幽林,隐景潜化”的地仙,以及“解化讬象,蛇蜕蝉飞”的尸解仙等。此外,还有修行功德未全备,或至孝至忠至贞至烈之人,成为“地司不制,*录不书”的*仙。
在神仙传记中,将女神与女仙统称为“女仙”,这是广义上的女仙。但严格来说,道教的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多指先天自然之神,生于天地未分之时,又称“先天尊神”;仙为后天在尘世修炼得道之人,也称“后天仙真”。道教女仙谱吸收先秦神话、宗法宗教及民间信奉的众女仙神,并融摄了历史上修道有成的诸多女道士。其基本架构依《墉城集仙录》而定,受到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尤其是上清派修道思想的影响。虽然后期有所增补,但在体系上并无大的变动。
仙传中的女仙包括:(1)先天至尊神明与天仙,一般具有天界尊位或职司;(2)居于各仙山、洞府以及隐于民间的神仙、地仙和尸解仙等,这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她们多为由凡入圣的后天修真女性。汉初有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墉城集仙录》叙曰:“木公主于震方,金母尊于兑泽,男真女仙之位,所治昭然。”杜光庭从五行、方位、八卦等予以解说,即东方震位,五行为木,因此“木公主于震方”;西方兑位,五行为金,八卦为泽,故“金母尊于兑泽”。
西王母与东王公(木公),共理阴阳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治理男真女仙。道教宣称修道者成道升天之时,需谒金母、拜木公,方能升九天,入三清拜太上。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均由西王母统辖。西王母又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她由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云:“王母师匠万品,校领群真,圣位崇高,总录幽显。”金母乃女仙之首,治所为昆仑仙山。昆仑山又名“昆仑墟”,可上通天庭,为帝之下都。《淮南子·地形训》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谓太帝之居。”可见早在西汉刘安的地理叙事中,昆仑就是令人神往的不死仙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云:昆仑“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西王母之所治,真仙灵官之所宗。上通旋机,元气流布,玉衡常理,顺九天而调阴阳,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济济,不可具记”。通过西汉刘安、北魏郦道元、唐代杜光庭的著述,昆仑墉城以仙山的形象呈现了出来。杜光庭更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得道女仙皆汇聚昆仑墉城之群像。因此,由西王母统率的墉城众仙神,史称为“昆仑女仙”。《墉城集仙录》中的排序“以金母为主,元君次之”。列金母之后,最尊贵者为元君;在此之下,以其仙界位阶,参照人间帝王及士大夫阶层女性的称谓,以夫人、妃、嫔等名号相称。在女仙传记中,那些具天界尊位或职司的先天至尊神明与天仙,有老子之母“圣母元君”(即无上元君,其由洞阴玄和之气凝化而成)、太一元君(群仙之尊,万道之主)、九天玄女(*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上元夫人(太古以来得道证仙的三天真皇之母)等。
还有上清紫素元君(南岳魏夫人)、太真元君,太素元君、南极元君(南极王夫人)、九微元君、太微玄清左夫人、上清三元冯夫人、中侯王夫人、西岳蒋夫人、北海玄清夫人、上真东宫卫夫人、北海石夫人、紫虚左宫郭夫人、太极中华石夫人、方丈台昭灵李夫人、北岳上真山夫人、琼华夫人、右华九成夫人范定英、长陵杜夫人、紫元夫人、东宫中侯王夫人、太和上真左夫人、西汉夫人、华山夫人、五仙夫人、郭内夫人、紫清上宫九华真妃、东华玉妃淳文期、朱陵北绝台上嫔管妃、西华灵妃甄幽萧、右嫔之姬赵罗约、右阳玉华仲飞姬,以及金阙宫官太保侯范法安、经命仙伯牙叔平、太玄仙女西灵子都(司马季主之师)等。其中,金母有五女名声较著,她们在仙界分任各职,分别是云华夫人(其由西华少阴之气凝气成真)、南极王夫人、沧浪云林右英王夫人、紫微王夫人和太真王夫人。道教史上还有数量众多的天仙女神,构成了女仙群体的另一部分。
她们包括那些先后列入道教神系,或在民间享有盛名的女仙神,以及历代被信奉的女子成道者。著名的有后土皇地祇、斗姆、妈祖、碧霞元君、嫦娥、麻姑、织女、弄玉、湘江二妃、骊山姥等。其他如主春夏万物生长之神女夷、二十八宿星君之一的女宿天女星君、司电之神电母、能“行风雷、制*神”的六丁玉女等。在仙传中还有许多位列天仙,在各仙宫职任仪使的女子,一般以“玉女”“神女”相称。
在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所载玉女有:南陵玉女、登天上箓玉女、上天玉女、三天玉女、百等玉女、青腰玉女、白素玉女、玄光玉女、赤圭玉女、*素玉女、北宫玉女、五帝玉女、玉华玉女、天素玉女、白素玉女、平天玉女、六戊玉女、青天益命玉女、神丹玉女、五流玉女等。玉女中的一些人物,也常以从官和近侍的身份出现。如随侍王母的李庆孙、宋灵宾、王子登、董双成、石公子、许飞琼、婉凌华、范成君、段安香、于善宾、李龙孙、法婴、张灵子、田四妃、郭密香、李方明;随从主仙道君的范运华、赵峻珠、王抱一、华敬涤、李伯益、鲜于灵金;上元夫人之侍女纪罗容、宋辟妃,昭灵李夫人侍女隐晖,清虚真人王褒侍女华散条、李明兑,云华夫人侍女陵容华。
另有玉清神女房素、北寒玉女宋联涓、东华玉女烟景珠、太帝宫官灵林玉女贾屈廷、飞玄玉女鲜于虚。在文学作品中,这些仙子、玉女赋予诗人以灵感和想象。白居易《长恨歌》“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小玉、双成即王母身边玉女。李白《桂殿秋》词云:“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惟月明。”
在道教仙传中也散见有一些天界的谪仙。如原为上清仙人的*观福、织女侍儿梁玉清、女仙杜兰香、玉女武元照;原居玉清无欲天的崔少玄为玉皇左侍书玉华君,因生欲想触染而堕谪居人世;妙女为提头赖吒天王韦宽之女,因泄露天门间事谪堕人间;张丽英为金星之精,谪降人间;曹文姬原是天上司书仙人,以情爱谪居尘寰。此外,有天汉仙子白水素女,奉天帝令下界帮助谢端。她是民间传说中田螺姑娘的原型。上述多为天仙。
另有一些修道有成后进入各洞天以及在各山得道的女仙,处地真之位。据《真诰》《真灵位业图》所载,作为茅山上清派的华阳洞天,其易迁馆(宫)和含真台分别聚居了83位和位女仙。处易迁馆的女仙有赵素台、*景华、傅礼和、张微之、窦琼英、韩太华、刘春龙、郭叔香、李奚子、周爰支、张桃枝等,窦琼英等几人均为明晨侍郎。对女子任侍郎之职,《真诰》曾作特别说明。侍郎职位以“良才举之”,所以不限于男女性别。另有居易迁宫中的王进贤、田六出、张姜子、李惠姑、施淑女、郑天生、陶科斗(许谧妇)、李专姑、夏侯玄妇、宋漂金母、鲍靓妹等。在元代,方妙智得吕祖度化,入易迁宫。
此外,有钱女真入华阳洞天。同属于上清一系的还有*观福、薛玄同、鲁妙典。除华阳洞天外,其他仙山、洞天福地的女仙在仙录中也有所涉及。如东华方诸台郭勺药、赵爱儿、王鲁连,元洲之宫王抱台,朱陵仙嫔丁淑英,以及掌蓬莱紫虚洞的陈仁娇等。此外,还有洛川宓妃、夜光夫人、和适夫人、杜陵夫人、宜安宋姬、范丘林等。一般而言,散仙指不在天界、洞府任仙职的天仙、神仙、地仙,如著名的“八仙”。
散居于民间的女修行者为数众多,她们是女子散仙的主体。兹收录其于下:《道藏》本《墉城集仙录》:婴母、钩弋夫人、阳都女、盱母、彭女、弄玉、园客妻、昌容、汉中酒妇、女几、河间王女、采女、太阳女、太阴女、太玄女、樊夫人、东陵圣母、西河少女。《云笈七籤》本《墉城集仙录》:梁母、鲍姑、孙寒华、王氏、花姑、徐仙姑、缑仙姑、广陵茶姥、边洞玄、神姑、王奉仙。《太平广记·女仙》:萼绿华、明星玉女、西河少女、玄天二女、南阳公主、程伟妻、江妃、毛女、秦宫人、董永妻、酒母、王妙想、郝姑、成公智琼、庞女、褒女、班孟、天台二女、蔡女仙、紫云观女道士、秦时妇人、何二娘、杨正见、董上仙、张连翘、张镐妻、虞卿女子、吴清妻、杨敬真、玉蕊院女仙、张云容、韦蒙妻、慈恩塔院女仙、裴玄静、戚玄符、王氏女、戚逍遥等。
《历世真仙体道仙鉴后集》:女偊、梅姑、屈女、刘仙姑、薛练师、河北王母、焦静真、王法进、王女、文女真、蔡寻真、李腾空、麻媪、吴彩鸾、诸葛氏、韦女、杨保宗、无名氏、赵仙姑、郑仙姑、刘妍、虞真人、莫州女、于仙姑、张仙姑、徐道生、陈琼玉。《历代神仙史·女仙》:傅姓四女、鲁女生、丁秀英、麻姑、曹仙媪、屠氏女、*华姑、范志元、索姑、郑仙姑、马仙姑、立化女仙、耿先生、周惠、刘女仙、任仙姑、陈炳、紫园山仙女、唐广真、关氏、潘章妾、李仙女、苟仙姑、焦姑、王昙阳、沈氏女、沧州孝女、舒氏、观园山仙姑、苏氏、于仙姑、刘仙姑、瞽琵琶、宁夏姥姥、罗浮山仙人。
此外,还有南海之中的南溟夫人,水晶宫太阴夫人,嵩山女真韩西华,秦时女真鱼道超、鱼道远,金代凤仙姑,中条老姆薛真阳等。根据仙传所载,在上述女仙中,有一些为神仙弟子或眷属。她们或有幸得闻道法;或处修道家庭之中,耳濡目染同修仙道,其成就亦不凡。如太阳女奉事绝洞子李修;太阴女修玉子之道,得太阳子禹明指点;太玄女受玉子之道;河间王女为玄俗之妻;采女得彭祖授道;神仙伯山甫外甥女西河少女;张道陵之妻孙氏,天师女张文姬、张文光、张贤、张芝;第二代天师张衡之妻卢氏,女张玉兰;许逊之女许氏;神仙王伯纲之女王鲁连;晋天师刘纲妻子樊夫人,刘纲弟子东陵圣母;樊夫人妹妹云英;鲍靓之女、葛洪之妻鲍姑;东晋神仙*仁览之妹*仙姑;神仙李八百之妹李真多;吴猛之女吴彩鸾;彭祖之孙女彭女;唐天师智冻之妻费妙行;司马承祯弟子谢自然;宋马五娘;马钰之妻孙不二;张三丰弟子沈万山之女沈线阳;余十舍之女、沈万山之外孙女余氏女;彭鹤林之妻潘药珠等。
五代鹿虔扆《女冠子·步虚》词云:“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住,却归天。”宋刘克庄《紫泽观》诗曰:“修持尽是女*冠,自小辞家学住山。”上述诗词形象地描绘了出家女子的生活,为女冠日常修真的写照。
自周代迄汉,戴冠原是男子的专属权。但六朝至唐代,戴冠女仙大量出现在道经中,她们具有仙官身份。这些道经中所述之“冠”体现了仙界的等级秩序,不同的冠对应着不同的品级,从最初级的玄冠直至最高等的飞云凤气之冠。与此同时,人间的女子修道者也开始流行戴冠。道冠所象征的权力来自于仙界。这一来自神圣世界的授予区分了凡俗与修道者,不同的道冠象征不同的修行次第和等阶。“女冠”之称盛行于唐代,女道士戴冠威仪遂为道门定制。唐女冠人才辈出,以金仙、玉真公主为代表的众多王室公主、贵女出家入道,著名的坤道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被称为“女冠三杰”。从上流社会到民间,女子修仙一时蔚然成风。“女冠”成为女子出世修道者的通称。
在历代著名修真女冠中,汉有三天师夫人、张微子,三国有王鲁连,晋有魏华存、女夷、萼绿华、鲍姑、陶科斗,南朝有钱妙真、唐有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边氏女、蔡寻真、卢媚娘、王灵微、谢自然、焦静真、李腾空、徐炼师,五代有耿先生、周蕙、胡谙,宋有曹道冲、王妙坚、钱善道、何仙姑、武元照、王清蕙,金有孙不二、马爱娘、刘妍、李梦仙、任氏女,元有奥敦妙善,明有焦奉真等。其中,魏夫人、谌母、鲍姑、樊夫人、谢自然、何仙姑、曹仙姑、孙不二、崔少玄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或开宗立派,或惠济一方。其事迹在各种道经、仙传中记载如下:魏夫人名华存,东晋任城人。自幼好道,志慕神仙。年长后许配给太保南阳刘文,生二子。待二子稍稍长成,华存斋于别室,谨修道法。精思百日后,感得太极真人、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景林真人、清虚真人王褒等来降。王褒授其《大洞真经》等31卷,景林传《*庭内景经》。华存冥心斋静,道行日进。其住世83年,后托疾尸解。奉天帝锡命,夫人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主诸学道生死图籍,摄御三官,关较罪考。魏夫人屡降茅山,传法于杨羲、许穆。《真诰》卷19称,魏夫人曾将《上清真经》等授弟子杨羲,从而大开上清道法,上清派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宗师。
西晋时,谌母在金陵丹阳修道。一日在丹阳街市,遇一位3岁男孩悲啼哀告,求母收养。当男孩长成,告知其为上界孝悌明王化身,以行孝道度诸神仙。于是谌母建立坛靖,阐扬孝道明王之教,明王传谌母修真诀要。母密修大法积数十年,而人莫知。至西晋末年,许逊、吴猛听闻谌母有道,于是赴丹阳求法。母授许逊、吴猛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飞举之宗,及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又将孝悌明王铜符铁券、金丹宝经、一遵元戒等传付许逊。从此,孝道之法经许、吴二真人弘传而行于江表。洪州高安县东40里有*堂靖坛,即许君立祠朝拜圣母之所。
樊夫人名云翘,为晋天师刘纲之妻。闲暇时,夫妇俩经常较量道术。“纲作火烧客碓舍从东而起,夫人禁之,火即便灭。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之相斗击。良久,纲所咒者不胜,数走出于篱外。纲唾盘中,即成鲫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其鱼。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值虎,纲禁之,虎伏不起,适欲往,虎号之。夫人径往其前,虎以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缚虎,牵归系于床脚下。”如此每次斗法,刘纲都不能胜。即便飞升之时,“纲升树数丈,力能飞举。夫人即平坐床上,冉冉如云气之举,同升天而去”。
鲍姑名潜光,东晋陈留人,为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得尸解之道。其父鲍靓曾任南海太守,师事阴长生真人,学得炼丹之术。姑自幼耳濡目染,长成后也事炼丹与行医。与葛洪结为夫妻后,两人一起在南海采集丹砂,炼丹制药。鲍姑一生行医采药,擅长灸法,尤其精通艾炙法。她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灼即消,疗效显著。其足迹遍及南海郡各地,地方史志称其为“鲍仙姑”,所制艾即“鲍姑艾”。后人有诗赞曰“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建有鲍姑祠,以纪念其功德。
谢自然居四川南充大方山下,自幼常诵《道德经》《*庭内篇》。14岁秋季食新稻米饭时,言“尽是蛆虫”,因此绝粒。几次服食皂荚汤,上吐下泻使腹中诸虫出尽。之后每日进柏叶一枝,7年后停服柏叶。9年后,不再饮水。唐贞元九年(),刺史李坚为其在金泉山筑室,自然移居此山。金泉道场有蛇、虎、鹿、麒麟、青鸾等或相跟随或为护法,金母、上仙等时常来访教导,赐药、符、桃等,并召升天出游。自然修道而有神力,日行千里而人不知;白天夜晚,纤微无不洞鉴;寒不近火,暑不摇扇,寒暑不能侵;人间吉凶善恶,无所不知。自然曾与李坚言及,药力只可益寿,而升天驾景全在修道服药。在修道事中,服柏可以绝粒,其他如茯苓、枸杞、胡麻等也能长生久视;修道应于山林静居,远离家庭亲属;辟谷入山可依众方,除三虫伏尸;服气先调气次闭气,出入不经口鼻令满身自由,则生死不能侵。谢自然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有士女数千人一起见证瞻仰。其留语道:“勤修至道”,有五色云遮亘一川,天乐异香弥散。
崔少玄,唐时人。据《太平广记·女仙》所载,其昔居无欲天,为玉皇左侍书,号“月华君”,主下界三十六洞学道之流。因生欲想遭贬落凡尘,后嫁卢陲为妻。当少玄将返归玉清之际,卢陲请赐指喻以出秽浊之世。少玄为此留诗一首:“得之一元,匪受自天。太老之真,无上之仙。光含影藏,形于自然。真安匪求,神之久留。淑美其真,体性刚柔。丹霄碧虚,上圣之俦。百岁之后,空余坟丘。”言毕而卒,发葬时举棺如空,却发现棺中只余衣衫。后来,卢陲遇九嶷道士王方古得诗中要旨,解释大义数千言,录为《少玄玄珠心镜》,收入《道藏》洞玄部。曹道冲字希蕴,北宋女冠,赐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曾为《老子》《庄子》《*庭经》《西升经》《清静经》等经典作注。曹仙姑另作有《阴符经注》,收在《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帝阴符经集解》中。据《罗浮山志》,仙姑明于丹敕,曾作《大道歌》言“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又作七言诗赠道士邹葆光。自陈撄宁先生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曹仙姑之名广为流传。
孙不二号清静散人,为“全真七子”之一。其原为马钰之妻,生3子。夫妇两人俱礼王重阳为师,不二于51岁时得师传道要。后东迁洛阳,依凤仙姑而居,分处上、下二洞。
凤仙姑内修仙道外隐仙踪,有云:“绿叶漫天长,*花满地开。千里觅不得,万里捉将来。”不二修6年道成,行化度人而归者众。于金大定二十二年(),她对弟子言:“师真有命,当赴瑶池,期即至矣。”留颂曰:“三千功满超三界,跳出阴阳包裹外。隐显纵横得自由,醉*不复归宁海”,趺坐而化。
孙不二作《坤道功夫次第诗》传世。从《收心》之“吾身未有日,一气已先存”,《斩龙》之“风中擒玉虎,月里捉金乌”,至《出神》之“身外复有身,非关幻术成”,《冲举》之“佳期方出谷,咫尺上神霄”,将女丹修炼次第节节吐露。另有一些女冠的事迹也各有特色。
张道陵夫人云雍氏与天师同隐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后于蜀中阳平化炼金液九丹,丹成后于云台化白日升天,位至上真东岳夫人。唐时女道士*灵微年80而童颜,肤如婴孩,道行高洁,世称“花姑”。其生前逝后事迹神异,颜真卿作仙坛碑以纪念。何仙姑是唐广州增城人,即民间传说著名“八仙”中之唯一女性。武则天曾经遣使相招请,却在赴京途中失其踪迹。《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据载,在玄宗朝时有人见其出现于都虚观会乡人斋。代宗大历年中,又现身于小石楼。卢眉娘精于工巧,能在一尺绡上绣《法华经》,字大小如粟米。在唐顺宗时入朝,宪宗时眉娘请求度为女冠放归南海,被赐号“逍遥大师”。有罗浮处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遐举为仙传中天仙所具的标志性成就。
仙传中除了先天尊神和上古得道女子外,三代之后飞升的女仙有昌容、李真多、太阳女、彭女、孙氏、张文姬、张文光、张贤、张芝、卢氏、南阳公主、谌母、盱母、吴彩鸾、蔡女仙、许氏、王鲁连、王妙想、孙寒华、樊夫人、边洞玄、*观福、杨正见、董上仙、张镐妻、丁淑英、*仙姑、焦静真、王法进、明星玉女、太玄女、文女真、裴元静、戚逍遥、何仙姑、谢自然、诸葛氏、曹文姬、玉蕊院女仙、慈恩塔院女仙、薛玄同、鲁妙典、傅姓四女、萼绿华、晋代麻姑、马仙姑、马五娘等。
此外,仙人所具的神通异能在女仙传中也屡见不鲜。如弄玉随凤飞去;太玄女得玉子之术,盛寒之时单衣冰上而颜色不变,坐火中衣服鞋帽不燃,又能迁徙官府宫殿城市屋宅于他处,令物体变大变小,自身变化种种物事;樊夫人降鼍伏虎;东陵圣母易形变化、隐见无方;梅姑着履行水上;程伟妻神通变化等。
道教史上的女子修真者数量已不可考。她们或为社会底层引车卖浆之辈,或生于簪缨世族之家;或在穷街陋巷中隐世,或处名山大川潜修。无论出家修炼还是在家行持,所追求的无非是天地至理、性命之真,其有成者进入女仙之列。笃信太上之道的女仙以传道教化、扶危救厄、行善解困、艺术创造等各种方式实践着大道之真善美。总结仙传中所载女仙的功绩,首在教化与弘道度人。这样的例子在道教仙传中较多,如以帝王师的身份,帮助帝王安定天下、治理国家、修养身心;教导弟子、传授道法设立道派。如老君与许多神仙都曾得到女仙授法或指点。上清派与忠孝净明道的创立,也与女仙有着直接的关系。圣母元君曾授老君神图宝章变化之方、还丹伏火水汞液金之术共72篇。《太清神丹经》之法也出于圣母元君。
此外,太一元君亦传老子神丹之方。相传西王母曾遣白虎之神,赐予*帝其所辖地域图,于帝晚年又传清静无为正真之道;在虞舜摄位期间,王母派使者赠舜白玉环,授予增补后的地图,扩*帝之九州为十二州。王母又授舜皇管,吹之以和八风。《史记·赵世家》记述了周缪王西行巡狩,面见西王母之事。在《汉武内传》中,一代雄主汉武帝曾向西王母叩问长生之道。西王母告诫他应贱荣乐、卑宫室、耽虚味,方能使道来复,并教导养性守神、保精固气全形之法;又请上元夫人授之八会之书、五岳真形、五帝六甲灵飞之符等12种。西王母除授诸帝道法外,也曾应茅盈之请,传其玄真之经、四童散方;又命上元夫人传授茅固、茅衷四部宝经。在女真中,王母传魏华存《玉清隐书》4卷;边洞玄、谢自然等女真都曾朝奉王母而受道登仙,“边洞玄躬朝而受道,谢自然景侍而登仙”。
上古有九天玄女受西王母之命降授道法,成为*帝之师。当*帝讨伐蚩尤,双方大战于涿鹿之野时,玄女传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从而大败蚩尤使天下大定。*帝又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传说在大禹治水之时,老君派遣云华夫人相助。夫人授禹策召*神之书,命神将狂章、虞余、*麾、大翳、庚辰、童律、巨灵等,帮助其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便通流;又传禹灵宝真文和上清宝文,使之于陆地可以驱策虎豹,于水泽可以降制蛟龙。同时又可斩邪祛凶、出入水火、啸叱幽冥、呼召六丁、隐沦八地、颠倒五星、久视存身,从而成就不世功业。此后,夫人又命令狂章、巨灵等神,助禹诛民害。禹戮防风氏于会稽、锁淮涡水神无支祇于龟山,均仰仗夫人之力。
在上清道法与经籍传授中,诸位夫人起着重要作用。上元夫人曾降句曲华阳洞天,以《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仙八术经》《太极录景经》授予茅固、茅衷。南极王夫人为清虚真人王褒之师,在汉平帝时,降于阳洛山石室中,授小有天王王褒《太上宝文》等经31卷。又于晋兴宁三年(),降于杨羲家予以教导。紫微王夫人曾降授太上宝神经于裴玄仁,裴笃行之,后为清灵真人。夫人又授道于杨羲。太真夫人曾救马明生性命,并安排其师从神仙安期生。马明生受金液还丹之方,后炼服升天。九华安妃曾降杨羲家,授《上清玉霞紫映内观隐书》《上清还晨归童日晖中元》等经。其他如昭灵李夫人、三元冯夫人、太微玄清左夫人、东华上房灵妃、云林右英夫人等都曾降于杨羲家予教授指导。
在《太平广记·女仙》中,南岳魏夫人令其子刘璞传法于杨羲、许穆,并屡降茅山。《真诰》卷19称,东晋兴宁二年(),有魏华存等众真仙降,魏夫人将得自清虚真人王褒的《上清真经》31卷与诸仙真传记、修行杂事等授弟子杨羲,杨羲传许谧及其子许翙,此3人均修上清法得道。上清派奉魏华存夫人为第一代宗师,至陶弘景为第九代宗师。陶弘景在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从此上清派为茅山派所继承。这一法脉从东晋至唐宋一直隆盛。
除上清派外,也有一些女仙曾受魏夫人点拨或帮助,如寓梦开示花姑*灵微,向薛玄同传授《*庭》澄神存修之旨并赐丹,派遣使护持缑仙姑等等。晋时,谌母授许逊、吴猛孝道明王教法、飞仙之宗,以及正一斩邪法与三五飞步罡法。同时,又将孝悌明王铜符铁券与经、戒等一并传付。孝道能感天地、动*神、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助道弘化。孝道之法隆于晋代,豫章之俗至今行之,谌母功不可没。在唐代,李筌于嵩山石室中得到寇谦之所藏的《*帝阴符经》,读千遍而明其义。后来,入秦地在骊山逢一老姆,为其解说《阴符经》玄义。李筌遂成为老姆弟子,所作的《阴符经注疏》多得益于姆。除弘道度生外,女仙们又以各自的神通法力行善济世,救黎民于危难,或移风易俗,造福一方。有蚕女为高辛(帝喾)时蜀人。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以衣被于人间。昌容能提炼紫草,精于染工,所得钱款常年救济贫病者,所以崇奉者甚众。
唐德宗贞元年间,樊夫人化身湘媪,以丹箓救疾;又在洞庭杀一白鼍,救下数百人性命。东陵圣母常常治病救人;用道法使盗贼无所遁形,当地因此路不拾遗。凡做奸盗之事,圣母作法使大者风波没溺,小则生病。鲍姑在南海行炙医治赘瘤有年,又教程伟以此法行善。太玄女能入水不濡、入火不燃,“起死回生,救人无数”。蔡寻真、李腾空能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庇佑乡邻;后有杨保宗仰慕蔡、李之德行,也效仿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韩西华慈爱于物、常行阴功。
在道教的神仙世界中,女仙是艺术的创造者。她们青春常在、美丽非凡,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以艺术之极致彰显大道之真美。女娲不仅造人补天,还是音乐之神。《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世本》又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西王母“可年二十许,天姿晻蔼,灵颜绝世,真灵人也”。她在会见汉武帝之时,“命王子登弹八球之璈,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廷之玉,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吾陵之石,范成君扣洞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安法婴歌玄灵之曲。众声激朗,灵音骇空”。
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清耀,灵眸艳绝”;宓妃为洛水之神,形貌绝殊离俗、姣冶娴都,为美之经典。曹植作《洛神赋》叙其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云。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笑蕖出绿波”,“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其他如麻姑年可十八九许,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商王之女昌容食蓬蒙根余年,颜如20许;采女少得养神之道,年余,视之如十五六岁;太阳女得内修之要、吐纳之益,用五行之道,年岁,颜如桃花、口如含丹、肌体充泽、眉鬓如画、光彩照人,视之如十七八;有年数百岁,貌若童子的刘仙姑刘懿;又有“肌肤丰莹,洁若冰雪,螓首蛴领,皓质明眸,貌若天人,智辩明晤”的王奉仙,童颜雪肌常若处子,却以忠孝贞正之道、清净俭约之言、修身密行之要警俗,使远近瞻敬。卢媚娘工巧无比,能作飞仙盖,以丝一缕为盖五重,绣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亭台麒麟凤凰等;盖阔一丈,却无三数两重。曹文姬姿貌绝伦,尤工翰墨。笔力为关中第一,人号为“书仙”。她说:“人世三百年,仙家犹顷刻尔。”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