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楚南全州,舜帝最早的纪念地5舜帝南巡
TUhjnbcbe - 2023/7/15 21:14:00
湘源文化园舜帝塑像

编者按:舜帝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文明的奠基人,距今约多年。在中华文明史上,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新时代,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最高成就。史书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其道德文化与炎帝农耕文化、*帝*体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千百年来,舜文化润泽着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舜帝的德行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有关舜帝南巡的故事,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考证,舜帝南巡,曾经在广西全州(古称零陵)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驾崩于全州。这就是说,全州是舜帝最早的纪念地。发掘、整理、研究、绵延四千多年的舜帝文化,不仅可以填补广西舜帝文化的空白,而且将使全州乃至广西的历史文化前推两千余年,意义重大。

作者对舜帝南巡及其活动轨迹进行了考证,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实描述,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以下是内容提纲:

粤头楚尾话全州古零陵地名探源舜帝南巡及其动因舜帝南巡的终极之地舜帝南巡的遗迹及故事传说舜帝最早纪念地在全州全州民间的虞舜遗风打造舜文化旅游品牌

舜帝南巡的遗迹及故事传说

文/唐榕

话说舜帝南巡,来到当时华夏帝国的最南边——荆楚边境、苍梧之野青瑶垌,不幸驾崩。由于远隔千山万水,舜帝驾崩后,遗体不可能运回北方,只好就地安葬,就葬在了当地被称之为“龙脉”的九龙山。依据尧舜葬制,不垒坟堆,不立墓碑。以至于二妃寻夫来到这里,竟然找不到舜帝的陵墓,但见九龙山九条山脉联结在一起,极其相似,莽莽群山,处处或是,处处可疑,故名九疑山。于是就有了司马迁的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之说(《史记·五帝本纪》)。

舜帝南巡“德服三苗”“勤民事而野死”,还将自己的圣体留在了九疑山。舜帝创造的“以孝治家”、“以德治国”和“以德树人”成为了世人所追求的最高的道德标准和理念。所以历代历朝从皇帝到臣民都非常崇敬舜帝,纷纷建庙祭拜,以示纪念,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故事传说。

最早记载舜帝南巡崩葬九疑山的史籍是《山海经》。《山海经》总共十八篇,其中就有三篇定论舜葬苍梧九疑山。卷十《海内经》记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卷十五《大荒南经》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卷十八《海内经》载:“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另有《古文尚书》载:“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今文尚书》载:“舜三十征,庸二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古、今文尚书都说舜三十岁时被尧召用,为帝尧效劳三十,或者二十年。在帝位五十年,南巡视察,登上了九疑山,并在那里去世。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载:“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是说舜帝从六十一岁登临帝位,经过了三十二年,也就是九十三岁的时候,命令夏禹做摄*帝,自己就升道南方巡狩。

最权威的,莫过于司马迁的《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司马谈任汉时太史令,可谓是皇家御书。而且司马谈学识渊博,熟谙历史,对于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各个流派及其学说和主张都十分清楚。父子俩熟读经史,严谨治学,共同完成了《史记》这部最具权威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在阅读了大量史书后,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在亲临九疑山之后才郑重结论: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公元前年,统一中国后的秦始皇为了纪念舜帝,遂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苍梧之野”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县。汉武帝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直接将零陵县升级设立了零陵郡,将其从长沙郡独立出来,足见我国古代对舜帝及舜帝文化的重视。

《全州县志》建制沿革也对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全州县地建零陵县和零陵郡的历史进行了记载。

《全州县志》明确的记载(蒋咸喜提供)

全州县先贤、明代嘉靖首辅、大学士蒋冕说:“帝舜南巡,盖尝经行其间,渐被声教,自虞时已然。”“吾州方重华(即舜帝)既远光霁未形之时”。

舜帝南巡时在全州留下了大量的舜迹遗存,有许多与舜帝所葬及祭祀有关的地名。如:九疑山(又名九龙山、皇极山)、舜皇山、虞帝岭、天子岭、皇帝大殿;在九疑山的山后有与帝丹朱冢同名的丹阳山;二妃望舜的望夫岭、枕山、打鼓坪、归崇坪、符山、鹿鸣、皇冠趵(全州方言,读音为bào,“凸”的意思)、零陵屋、祀山、(祭坛)大屋坛、城门口等。此外还有瑞霭南天、墨笔等一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地名,相传也与舜帝有关。

《全州县志》记载:在全州西北山岭的青瑶峒境内有纪念舜帝的九疑山、舜皇山。县境内有三座舜庙,有虞帝岭、大舜巡行处。还留下了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三江口北渚李家山即湘川“赤壁”为舜帝殉情的悲凄传说。早在汉初平元年(公元年)荆州牧刘表在此建湘源二妃庙。

今全州县大西江境内古称青瑶峒,据瑶人的《评皇卷牒》记载这里曾是十二姓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舜帝南巡驻跸之地。峒内有纪念舜帝的九疑山和舜帝驻跸的舜皇山。

九疑山是由九条山脊共一山顶的一座大山,名九龙山,山势因有“九龙归位”地相而名。后因舜帝崩葬于此,寻陵不见,又名九疑山。《全县志》地理(第63页)记载九疑山在全州的西北山岭之中:全州“西北山地,为越城岭之支脉。……其主要高峰如礼山、覆釜山、谢花峰、灵家山、祝融山、九疑山等普通海拔七百余公尺。”其中就讲到了全州有这座九疑山。

全州九疑山眺望(蒋咸喜提供)

清代嘉庆《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8页)记载全州西华山脉的八步岭、祝融山、九疑山、覆釜山诸峰从夷狄大西江青瑶峒向前延伸,是苗瑶夷狄地区与内地的分界线:“覆釜(山),郡第一大山,远近诸峰视若嵝,脉连九疑、祝融,拱界夷夏。”

九疑山附近(蒋咸喜提供)

在九疑山附近,有许多与舜帝所葬及祭祀有关的地名。

祭坛,又名大屋坛,位于九疑山前的枕山之上,相传地名因舜帝曾在此祭天而名。

零陵屋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它与祭坛大屋坛紧紧相连,相传舜帝南巡时驾崩在这一带,按先秦风俗仪式在搭建临时居所安放灵柩,进行招*:“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令还复体中”(《礼记·曲礼下》)。朱熹也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尸”。为让舜帝*还复体,便在此舜帝驾崩之地,建造起专为舜帝招*的房屋。零陵屋地名也因此而冠以舜陵“零陵”之名,在民间叫成了零陵屋。

舜皇山又名舜山。《全州县志》载,在全州县西北的大西江镇和文桥镇境内有舜帝巡行过的舜皇山。清代嘉庆《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15页)记载全州县境内有舜山岩和舜山:“舜山岩在三都去城七十里,有水北出会舜山。”因舜皇山是全州与东安二县的界山。东安县境域古属全州洮阳,西惠帝永熙元年(年)才从全州的古零陵县析出,置应阳县(即东安县前身)。东安县的舜文化属全州古零陵文化圈。因此,舜皇山在《东安县志》也有载:“永之东安县有舜山、玉陛源,皆祀有虞氏。……因舜巡狩所经也。”

舜帝还在全州青瑶峒境内留下了大量有据可查的舜迹遗存:《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全句表述了舜帝葬地在赤水东面的苍梧之野。而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第9页)的西延地图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舜之所葬在“赤水之东,苍梧之野”的“赤水”这个原始河名。

《山海经·海内东经》又载:“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其意是湘水发源于舜帝葬地东南方的一个地方,即舜帝葬地在湘江(水)源的西北山岭,而舜帝葬地所在的山岭又在湘江以西,湘江在此弯曲环绕着舜帝葬地所在的山岭,最后流入洞庭湖。

虞帝岭和虞帝庙。据历史记载,在舜帝崩葬之地零陵(全州)还有一座山名虞帝岭,附近还建有多所虞帝庙。如《全州志》卷之首·图(第4页)标注了与青瑶峒九疑山相邻的文桥镇金凤山有舜庙,《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30页)又载此庙:“舜帝庙离城一百里”;《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31页)载与青瑶峒九疑山有水路相通的庙头镇大庙脚有大庙:“七都二图凡十村,大庙脚离城六十里”;《全州志》卷之二(第页)又载此庙:“虞帝庙在七都二图,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年)建”;又载与青瑶峒九疑山有水路可通的罗水(今万乡水河)江畔有虞帝庙:“虞帝庙在城西十里”;《全州志》卷之一舆地·古迹(第27页)记载:“虞帝岭在城西二十八里,官道傍有行宫故址,云是大舜巡行处。”

经考证,虞帝岭在今全州脚山铺红*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后山。舜帝行宫遗址则在红*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前的路旁,距离古零陵遗址仅数里之遥。虞帝庙在城西十里。

湘江战役纪念园后山名曾有舜帝行宫遗址

在古零陵遗址(全州县凤凰镇)附近不到一公里,有一座山名天子岭,那里山势险峻,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人说也是舜帝巡游之地,虽无史实依据,但极有可能。毕竟与古零陵城所在地近在咫尺,古往今来均不例外,朝中或外地官员到达一个地方,都要到地方都邑知会地方官,在附近游览,这很正常。

全州凤凰天子岭

在九疑山附近,还有一个村庄叫鹿鸣村,流传着“双鹿悲鸣”的故事。相传舜帝南巡时,有双鹿相伴左右,至苍梧之野舜帝不幸病故,“万民大恸,双鹿尤为悲切,绕山疾驶,啾啾悲鸣,哀哀三日,声闻九天”,后来双鹿要到洞庭湖向娥皇、女英二妃报丧,奔至横溪源口,仰山高路远,江河挡道,悲鸣欲绝。好在有城隍土地神为双鹿指引,改走水路沿夷襄水河谷顺流而下,到达洞庭,“途遇娥皇、女英二妃,跪报噩耗”,二妃听到噩耗悲恸万分,前来九疑山寻夫。后来这个双鹿悲鸣并有城隍土地神为其指路的横溪源口,便称之鹿鸣村。

全州还是舜帝二妃殉夫之地。汉初平元年(公元年),全州境内就有了为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所建的二妃庙。沅湘二妃庙位于全州县城南灌江、湘江、罗江三水相会处的北渚(又称三江口),即李家山三角洲。该庙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庙内置有柳宗元《二妃庙碑》和柳开《讽虞嫔诗并序》等石刻碑。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殿中侍御史柳开曾在知广西全州任上考证:古书今俗,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的殉夫地就叫“沅湘”,并建有二妃庙。

传说中的二妃殉情地(蒋咸喜提供)

对于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的殉夫地及全州沅湘二妃庙的事,在全州民间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相传舜帝的两位妻子,即娥皇、女英二妃为尧帝之女。舜帝执*三十九年以后,为“德服三苗”,曾到南方巡视。娥皇、女英二妃原是跟随舜帝同行的,但到了洞庭湖时,舜帝担心二妃经不起长途奔波之苦,让她们留在了那里,自己继续率*南进。后来舜帝不幸死在苍梧之野。娥皇、女英闻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帝。二妃来到全州城湘江边的三江口北渚,恸哭不止,泪尽在“沅湘”溺水而亡。她们的泪水染竹成斑,故称“斑竹”,又名“湘妃竹”。

斑斑血泪的湘妃竹

北宋文学家柳开在知广西全州任上曾对此进行考证,他说,古书今俗,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全州的殉夫地就叫“沅湘”,并作有《讽虞嫔诗并序》。《序》云:“湘水导全州城下,北走州之境,又独能产筠竹成纹。古书今俗,通谓二妃溺于沅湘,挥泪为竹斑者,在此也。复东南望九疑山,才可百数里,州岸佛寺,傍有妃庙,因讽妃事,作七言十九句诗一章,刻石留于妃庙中。”

唐代柳宗元所作的碑记详细介绍了全州沅湘二妃庙的祭祀情况。他曾多次“西至湘之源”(《游*溪记》)全州(全州在唐代称湘源县),并为重修全州二妃庙题写了《湘源二妃庙碑》。

沅湘二妃庙承载了全州城的历史兴衰和文化辉煌,是历代全州城重要的文化符号,香火绵绵年未绝,直到年被入侵全州的日*焚毁。自此,沅湘二妃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苍梧遗舜迹,白云秋气愁。君得人文地,相传是此州。”明代文学家、文坛领袖李梦阳曾赠诗全州知州顾璘,以全州是“苍梧遗舜迹”之地而盛赞舜文化在全州的厚重。

舜帝去世后,历代帝王祭祀不断。从夏禹起,就开始祭舜,其形式有大致两种:望祭、遣祭。望祭是帝王亲自在高处往九疑山方向遥祭,见于正史记载的有三次。第一次望祭的是禹。《史记·夏本记》:“五年一巡狩,禹遵之。”巡狩必祭名山大川。《大清一统志》:禹南巡狩,望九疑山,作清泠官以祀祭。第二位望祭的是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公元前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第三位望祭的是汉武帝。《前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公元前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疑。”

遣祭是帝王派遣朝官,以钦差御祭身份到舜帝陵或舜帝庙祭舜。由于舜帝崩葬之地零陵(全州)没有修墓,无从查找。东汉光武帝刘秀将零陵郡治东迁至泉陵县(今湖南永州市)后,为了祭祀方便,便在湖南宁远的九嶷山修建了一座舜帝陵和一个舜帝庙,以供祭拜。旧时皇帝或官员祭祀还有专门的祭文。祭文由皇帝亲撰或翰林文人代写。例如唐玄宗派遣张九龄赴九嶷祭舜,祭文由张九龄撰写,祭舜时间大约在年,明洪武四年(西元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赴九嶷祭舜。据史志记载,明代遣祭15次,清代遣祭45次,保留下来祭碑30通。

除了帝王祭祀舜帝外,当地的地方官也常到陵庙祭舜。最早见于典籍记载的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命令湘州刺史张邵到九嶷陵庙祭舜,时间是永初三年二月丁丑后。而自明代起地方官祭舜,则成为惯例。

九疑山及零陵(今广西全州)一带的民众,为了感谢舜帝的功德,先后多次建造舜帝庙来表示他们的崇敬与怀念。老辈人说,过去这里香火一直很盛,一直到解放后才逐步衰落下来。

遗憾的是,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雪雨,特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日*侵占全州,烧杀抢掠,有关舜帝南巡的遗存已经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可喜的是,目前,全州县*府正在扩建舜帝文化公园,重建沅湘二妃庙,这对于唤醒人们对舜帝及沅湘二妃庙的历史记忆,挖掘和弘扬全州的历史文化,提升全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质,进一步提振全州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丰富和发展全州旅游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相信过不了多久,这座历史悠久,承载着上古时代距今多年历史文化厚重沉积的沅湘二妃庙,将以其崭新的姿态和古朴的风格重现世人面前。全州天子岭也列入开发计划。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唐榕,60后,桂林市全州县安和镇人,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做过教师、记者。现在南宁工作,为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南全州,舜帝最早的纪念地5舜帝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