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公元年),徽、钦两位皇帝被俘,连同后妃、皇子、公主、宗室多人,被押往金国,唯独康王赵构得以幸免。
一年前金兵南下,软弱无能的徽钦二宗,命康王赵构带着手谕前往金*大营“议和”。赵构行至磁州,被守将宗泽阻拦谏言,建议其不去。就在赵构犹豫之时,金*包围了汴京,磁州附近也都是金*的兵马,为防不测,相州知州汪伯彦将赵构请到了相州,加以护卫。
闰月十一月(公元年),钦宗派耿南仲赶到相州,要赵构发动*队保驾勤王。赵构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十二月设大元帅府,进驻大名府,先后又转载东平、济州。到了次年三月(公元年),和谈失败,金兵立张邦昌为皇帝,称大楚,将徽宗、钦宗迁往北方。宗泽建议赵构应及早称帝,恢复赵宋天下。
五月(年),宋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年号“建炎”,建立南宋(史学家区分,其实都是宋朝,当时康王是宋徽宗唯一未被北迁的儿子)。这一年赵构刚满20岁。商丘在后梁(五代时期)称宋州,是宋太祖赵匡胤所领归德*的治所,“宋”的国号由此而来;真宗时期升商丘为应天府,作为陪都,称南京。
康王赵构的称帝,引来了金兵的继续南下,因为金兵原来是让张邦昌为皇帝的,张让位给赵构,并请求死罪。宋史:“乙酉,张邦昌至,伏地慟哭请死,帝慰扶之。”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张邦昌是金帝国扶持的伪皇帝),继续南侵。
自此,赵构开始了逃跑,并最终定都杭州。杭州虽然名义上是“行在”,但事实上确是后来南宋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国都的功能。应该说,宋高宗的逃跑,跟宋金的战争情况有直接关系,我们分三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应天府到扬州。建炎元年(年),宋高宗即位后,75天赶走了与其“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抗战派李纲,同汪伯彦、*潜善等人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
十二月,金*分东、中、西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发动进攻,战略意图是以中路*为重点,东西两路互为策应,攻下东京。东路*由完颜宗辅率领,与中路*配合,形成夹击东京之势。到滑州受挫后,攻下潍、青等州。中路*由完颜宗翰率领,直扑西京洛阳,在河阳渡河后进攻东京开封,同时分兵南下,于天会六年(宋建炎二年,年)二月,攻下唐州、蔡州。西路*由完颜娄室率领,相继攻破京兆府、凤翔府、秦州等地。
由于当时东京开封有留守宗泽在,加上各地抗金义*,所以第一次金兵主要战略意图未能实现。
第二阶段:扬州到镇江过河
天会六年(宋建炎二年,年)七月,宗泽忧愤而卒,以开封为首的防御形势转变,金兵再次南下。这次采取东、西两路进攻宋*。
西路*由完颜娄室率领,主要是牵制川陕的宋*部队,掩护东路*南下。到天会七年(宋建炎三年,年)三月,相继攻破延安府、晋宁、麟州等地。东路*由完颜宗翰、完颜宗辅率领,于十月在濮水会合。相继攻破开德府、大名府、相州,得知赵构早已南逃,立即分兵袭击扬州。
得知金兵追来,赵构吓破了胆,抛下跟随而来的文武官员和百姓,偷偷坐小船跑到了镇江,追击的金兵亦因江阻北撤。
第三阶段:杭州到越州,到明州到温州
天会七年(宋建炎三年,年)十一月,宗弼在攻取和州后,渡过长江,在江宁打败副元帅杜充的部队。十二月攻下安吉,攻克杭州,派人追击宋高宗。宋高宗从越州到明州,又到定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建炎四年(年)夏四月,金*北退,赵构才又回到越州,之后又到平江府、建康、丹阳,最后于绍兴八年(公元年),定都杭州。
在上述的事件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在“靖康之耻”之后,作为康王赵构,应该怎么抉择?其实,当时,南宋统治阶级发生过激烈争论,主要有这么几个地方:长安、四川、襄阳、建康、杭州。
选择之一:长安。
推选者:宗泽、张浚等
从人口看,据载,宋初京兆府有户,宋神宗元丰初年猛增至户,宋徽宗崇宁元年(年)增加到户。从地理看,秦中自有帝王州,长安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四塞之国。关中平原东边是潼关,北边是*河,四周是高山,南部又有四川,天府之国,可以供应粮草。再加上,这里还有很多防御西夏国的精锐部队。
但是,形势比人强,上面我们已经说了,这里在第一阶段已经被攻破了。年,宋*反攻,发起了富平之战,宋*失败,关中之地全部落入金*之手。有人可能会说,康王赵构当时要是往这里跑就好了,但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往西跑,能不能跑不过金兵的骑兵,关中西边还有西夏虎视眈眈,能否保证安全。
选择之二:四川
推选者:马扩
他认为定都四川,可以“愿陛下幸巴蜀之地,用陕右之兵,留重臣使镇江南,委健吏以抚淮甸,破敌人之计,回天下之心”。张浚也说“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理财,以待巡幸”。
根据史书,元丰三年(年)川峡四路有一百七十九万户;崇宁元年(年)川峡四路有一百九十八万户。可以说,四川自从李冰修了都江堰后,就具备了水利灌溉的条件,是当时的“农业现代化”,而且有盐有铁有丝绸,物产丰富,唐代开始后又没有受到过战乱,的确是天府之国。
但四川乃困龙之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交通非常的不便。一旦定都成都,很有可能失去西南、荆楚两个重要区域。
选择之三:襄阳。
推选者:李纲
他认为“关中为上,襄邓次之,建康为下。今纵未能行上策,犹当适襄、邓,以系天下之心。夫襄、邓,西邻关、陕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遣援,南通巴蜀可取货财,东达江淮可运谷粟,山川险固,民物淳厚,此诚天设以待临幸,愿为今冬驻跸之计”。
果选择襄阳,的确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地方,原因是襄阳有长江和汉水可以利用,水系较多,金兵的骑兵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可以通过长江得到上游四川、下游江南的人力物力保障。但这里是南阳盆地的出口,是属于一线作战地。如果定都在这里,也很有可能天天有金兵扣关。
选择之四:建康。
定都南京,很多东南发家的王朝都定都这里。因为这里有长江天险,位在东南要冲,在此定都的南朝*权无不希望凭借长江天险保存半壁江山,凭借东南的富庶,守住淮河流域,再向山东和荆楚进发,逐渐掌握北方。但这里有个问题,和襄阳一样,处于战争一线,对于跑到海上逃难的宋高宗来说,太过靠前,没有安全感。
选择之五:临安。也就是杭州。
南京、襄阳都不够安全,那就是杭州了。杭州是原来五代十国期间,吴越国的都城。在北宋崇宁年间就是江南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州郡了,商贸发达、水运海运十分便利,而且有杭嘉湖平原,粮食供应充足。
从安全角度看,除了淮河防线、长江防线,北边还有安吉德清的天目山作为屏障。实在不济,逃到海里也是方便的。
偏安一隅,注定了南宋*权只能消极防御,不思进取。
如果是你,你怎么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