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85丹阳市访仙
TUhjnbcbe - 2023/6/22 21:01:00
白癜风暑期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703/9137931.html
02:38

关键词:#乡风文明#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发展项目“进不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丹阳市访仙镇红光村都在“低谷”中徘徊。直到12年前,随着“丹东公路”建成通车,红光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机,企业纷纷入驻,村民们的“就业路”越来越宽,“文明风尚”更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最近,该村新开发的“文明银行”积分管理APP正式上线。在这里,文明“软要求”化为了一项项“硬指标”,激励村民争做文明事、争当文明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等各项荣誉。

“新农人”:

接棒乡贤,带领乡亲们创造“稳稳的幸福”

清晨6点,天光微亮,超力生态园内的水肥一体化浇灌系统正在无声运作。上百名村民陆续入园,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年,红光村乡贤沈中泉投建了这一生态园,吸纳了上百名村民在这里种植绿色蔬菜,从事生态养殖,每人每月能挣两三千元。“我们吸纳的劳动力大多是60多岁的,种地吃力,却也不想闲在家里,可以来这里找到活干,增加收入。”超力生态园管理负责人吴敏德向调研组讲起这个生态园投建背后的故事:沈中泉是土生土长的红光村人,早年家里困难,后来外出闯荡艰辛打拼,做大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回乡后看到村内很多乡亲生活还过得不如人意。他想,与其“捐钱”,不如给大家创造“就业岗”,让乡亲们在劳动中把日子过得好起来。

什么样的项目最能带动老乡们?沈中泉想到的就是开办一个综合“小农场”,要突出生态,最好还能带动旅游。“沈老起初就想好了,这不是个‘生意’,是‘公益’,他的唯一一点‘私心’就是,要让自己的家乡成为本村人骄傲、外村人艳羡的‘好地方’。”吴敏德说,沈老将生态园当作一方“试验田”在做,将很多“正能量”源源不断地引入园中。比如,他建设开办了“劳动课堂”,为前来实践的小学生们提供旧水车、老推车、石磨盘等传统农具,让他们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同时也在大汗淋漓中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遗憾的是,就在调研组采访的前几日,沈老累倒在出差考察途中,不幸去世。“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年他出资为村里修桥筑路、通水通网、通有线电视,还资助了几十位贫困大学生,我们要把他的事迹写进村史馆,告诉后代,他是我们村的恩人,也是榜样。”红光村一批批村民走进沈家老宅,祭奠沈老,缅怀他心系桑梓、热心公益的乡贤风范。

接棒沈老,经营好生态园,给更多老乡创造就业机会,成为吴敏德的使命。“一座村庄的精神气质,来自最朴实的民风。”吴敏德坚信,民风淳朴、向上向善的红光村,一定会迎来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村干部:

乡风文明能为幸福生活“加码”

在红光村,很多人家门前挂着一个显眼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各家的“家风家训”。

“乡风文明建设能为幸福生活‘加码’。”红光村*总支书记孙银炳坚信,做好铸*培元工作,能让乡村面貌和风气焕然一新。他带领村“两委”,利用村内保留下来的公房,建成“红光记忆馆”,把该村的历史沿革、发展变迁和未来展望,用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出来,让村民了解村庄历史,也成为归乡游子思乡之情的精神寄托。同时,通过家风家训馆,以村民的“身边事”“身边人”引导大家培育良好家风,增强全体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

如今,作为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示范点,红光村还在不断创新模式、办法,提升乡风文明和治理水平。孙银炳告诉调研组,近年来该村探索“文明银行”积分管理模式,推行积分奖励,每户开设账号,每月评比积分。在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红光村筛选设定了5个大类60项文明行为细则,进行积分管理,其中有46条加分项、14条减分项,环境卫生项目属于“一票否决”,卫生不达标的家庭,当月不参与积分评比。今年,这项举措又有新的突破,村“两委”正在研究探索“文明银行”积分管理的升级版线上APP,可以在线了解村情活动、参加乡村振兴大课堂等,还能获得“日活”积分。

“积分不仅可以兑换小礼品,还提高了老百姓保护环境的意识。”孙银炳提到,近年来,该村筹集资金多万元,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投入万元在鸾集翔自然村建设日处理量50吨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栽种了2.2万余株绿化树木。以前大家都说乡村环境“整治容易长效难”,如今红光村的实践表明,文明的力量可以维护、巩固治理成果。孙银炳欣喜地说:“现在在这里歇脚的候鸟越来越多,村里水清鱼肥,生态家底越来越丰厚。”

“原住民”:

家中开办乒乓球馆,丰富乡亲文体生活

今年国庆长假前,73岁的村民张鲤庭电话不断,“又有很多周边的小学生想要利用假期,来我这里学习、练习乒乓球啦。”

张鲤庭的忙碌是从年开始的,当时村里开始建设市级美丽宜居村庄,这让早已退休的老张有了新想法。“我理解的美丽宜居乡村,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精神。我想把自己家房子改造成乒乓球培训中心,做一个‘文体微家’。”老张找到村委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开办乒乓球训练馆,张鲤庭可不是光凭“兴趣”,一来他家有多平方米的面积,有条件办球馆,二来他从小学习乒乓球,孙子孙女也都是省市级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可以说是有传承的“乒乓世家”。村委会一听老张的计划,非常支持,还建议在球馆设置一个“读书角”,方便大家打球的间隙看看书,场馆的功能更丰富了。

“球馆运营几年了,周末还有一些邀请赛和友谊赛,更多的人走进了我们红光村,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我也有成就感。”张鲤庭告诉记者,眼下红光村正在创建省级特色田园村庄,村外建了仿古凉亭、长廊和栈桥,村民生活逐渐富足,也开始追求环境的改善和精神的提升,“乡风文明配上我们村的青山绿水,一定会涵养出最美风景。”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赵锦春:

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对于乡村精神文明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红光村通过深挖乡土文化、鼓励乡贤“引路人”带头示范,建立“积分制”、夯实“村规民约”制度体系,繁荣乡村文化事业、丰富村民群众业余文体生活,生动诠释了物质与精神富裕兼顾的乡村共同富裕时代内涵。只有坚持“以文培元”、凝聚公众价值认同,“以德育人”、提升群众道德水准,“成风化俗”、重塑乡村精神风貌,才能厚植乡土文明素养,铸牢乡村振兴之“*”。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包括新华日报社记者顾雷鸣杭春燕吴琼王梦然王建朋颜颖,省委研究室叶绍芳储胜金,省农业农村厅李明朱斌)视频团队:交汇点新闻(王悦谋余勤雍王子杰赵宇周天琦高鑫王昊晨唐澄)

1
查看完整版本: 乡村振兴江苏百村调研85丹阳市访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