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江苏丹阳县,有一座古墓,墓碑上刻“鸣呼有吴延陵君子之”,世称十字碑。碑上所写的延陵君子,即延陵季子。季子在历史上并不是功业彪炳的*治人物,但他的道德、品格却为后世传颂。
季札
延陵季子,姓姬,名季札,春秋时国贵族。吴的始祖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太伯的父亲古公亶父,生太伯、仲雍季历三子季历生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古公亶父认为孙子姬昌有贤德,希望将来能让姬昌继承君位。太伯和仲雍看出父亲的心意,借口外出采药,逃到江南当时被称为荆蛮的地方,和土著一起生活,并按当地风俗,断发文身,表示不再回去。当地土著拥护他们,归附他们的有一千余家,后来又推举太伯为君长,称其国为勾吴。
▲周文王画像太伯死后,仲雍接替勾吴君位。又传了三代,到仲雍曾孙周章即位时,周武王已经灭商,建立了周朝。武王派人寻找太伯、仲雍的后裔,得知周章已在勾吴当君长,就正式封周章为侯。于吴国地处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经过十几代的经营,又吸收了中原的文化,国势渐振。春秋初期,开始和中原大国晋国交往。周简王元年(公元前年),吴王寿梦即位后,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因避仇出奔晋国,晋君派他出使吴国联络。巫臣教吴国君臣使用兵车作战,还让他儿子担任吴国外交官。吴国有晋国作后盾,多次和邻近大国楚国作战,占领了被楚国控制的一些部落。从此,吴国开始强大,寿梦自称王(当时除楚国外,各国都没有称王)。
周王十年(公元前年),吴王寿梦在钟离(今安微凤阳)会见鲁成公,鲁成公向他介绍了被视为周朝传統文化的周公礼乐,寿梦大为欣。位辞让君位,太半公古法。的王文显,父王寿梦有子四人诸、余祭、余、季札。寿梦老了又遇到当年古公亶父同样的问题。他认为幼子季札最贤,想传位给季札。他临死时对诸说:“我想传国给季札。要废长立少,我也说不出口。但我心里还是有这个愿望。”寿梦死后,诸樊让位给季杋,季札说嫡长子当国这是先王定下来的制度,怎能违背?”吴国贵仍想拥立季札,季札干脆逃到郊外种田。继承了王位。
对记英静发说素八诸在位十三年,为了遵守父亲的遗愿,把王位传位给余祭。死时,叮嘱余祭和余昧,一定要把王位依次传给季札,诸樊又把季札封在延陵(今江苏武进县),所以后来人们尊称季札为延陵季子。国大中公申夫余祭死后,传位给余;余昧死,遗命传位季札李札又坚决辞让不受,于是就立了余昧的儿子僚。
春秋时期,由于争夺风季札君位,父子兄弟间骨肉残杀的情况经常发生,象吴国这样兄弟相让的情况是罕见的。因此,季札的让位受到当时士大夫的费扬。季札勤于学习,对周朝文化有丰富知识。吴王余祭派他到中原各国去访,他先到了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西周的礼乐制度保留得最多。季札趁此机会对西周的礼乐作了一番考察。他听了乐工为他歌唱的各地诗歌音乐以后逐一作了评价,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当他听了齐风后说:“美好啊!真是泱泱大国的风度,作为东海的表率,这大概是太公的国家了,前途正未可限量呢。”听了《小雅》后说美好啊忧愁而没有心,哀怨而不形于语言,恐怕是周朝德行衰落时的乐章吧。
▲周文王画像他看到韶箭萧。传说为舜时乐曲名)的歌舞后说“道德高尚、盛大极了,就像苍天无不覆盖,大地不承载一样。虽然有盛大的德行,也不再能超过这了,看到这儿已很够了。如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想再有所要求了。”可见,季札对于古乐有很高的鉴赏水平。
出使各国需时子公部时且季札经常作为吴国的外交使节,到中原各诸侯国访,每到一国,那儿的贤人学者都慕名和他相见。他常常直率地向他们提出自已的见解。他到齐国和晏子会面时,对晏子说:“齐国的*权不知将落在谁的手里,可能要发生内乱。我看您还是尽快把职位辞了,封邑退了。这样可以免遭灾难。晏子听了他的话,辞去相位,退了封邑。齐景公死后,齐国果然发生内乱,晏子却没有遭到杀害。
出使各国
季札到郑国时,访问子产,两人一见如故。他对子产说郑国执*的人太奢侈,怕会发生内乱,将来得靠您来执*。希望您能够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衰落下去。”后来,子产果然执*,当了郑相。他积极革新旧*,使郑国一度出现兴盛气象。季札到卫国,见了蘧璦(蘧音衢)、史(q秋)等许多知名大夫,高兴地说:“卫国有这么多贤人,就不致有什么祸患了。”
季札又到晋国,会见了赵文子(名武)、韩宣子(名起)、魏献子(名钟舒)。季札看到晋国公室开始衰落,赵、韩、魏等大夫兴盛起来的迹象,预言晋国国*将来很可能集中在三家大夫。他对晋国大夫叔向说:“晋国国君骄奢,而下面有オ能的臣子很多,大夫都很富有,*权将转移到大夫手里。您为人直率,一定能考虑怎样使自己在变乱中不致受祸。”隔了几十年,果然发生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事件。季札虽然从没有执*,但对请侯各国的*治形势,都有透彻了解。而且他的预言,都相当准确。可见他的*治观察力很强。与他同时代的著名*治家如晏婴、子产等,都乐于听取他的意见,也可见他在当时声望之高。
▲晋国公画像只出挂剑守信使季札在后世声誉大振的,是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季札出使中原各国时,首先经过一个小国徐国。他随身带有一把珍贵的宝剑。当时吴国铸剑的工艺很高,著名的干将、莫邪剑,就是昊国出产的。徐君在接待季时,看到季札身上的佩剑极精美,十分羡慕,想索取又说不出口,他的神情被季札察觉到了。季札很想把剑赠给徐君,但因为正要出使大国,不能没有这样的饰物。心想等到出使回来时再送给徐君。出使晋国后,他重经徐国,想实现赠剑的心愿,徐君已不幸死去。
季札要把这口剑赠给徐国继位的新君,他的随从说:“这是吴国的国宝,怎能送人?再说,徐君已死,还赠给谁?”季杋郑重地说:“徐君曾希望得到这把剑。当时我因为要出使大国,没有给他,但心里已经默许了。现在不能因徐君死去,就违背许诺。”说完解下佩剑,送给徐国新君。徐君说:“我的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受剑。”季札无奈,亲自拜谒了徐君墓,并把他的剑挂在徐君墓边树上才离去。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徐国百姓,大家编了歌谣赞美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余昧传位给儿子吴王僚后,季札长兄诸的儿子公子光心里不平,说:“先君(指诸)之所以不传位给我而传给弟弟,是为了传位给季子。如按先君的遗命,应该让季子做国君;如不按先君遗命,那么首先应该由我继位,僚凭什么能当国君?”于是,暗中收买刺客,策划夺取王位。周敬王五年(公元前年),吴王僚想趁楚平王刚死的机会,攻打楚国,派季札到中原各国去聘问,观察请侯动静。
公子光趁季札不在国内,派专诸刺杀王僚,自立为王。这是吴王阖。等季札回国,阖假意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当然不接受,说:“你杀死国君,我如接受君位,就是我与你通同位了。”他又对别人说:“只要先君的祭祀没有废弃,百姓没有失去国君,国家和家族没有因此倾,他(指肉间)就是我的国君。我有什么怨恨呢?他到王僚墓前哭泣尽礼,然后回到封地延陵。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吴都。,我国古来的史家对延陵季子的评价都很高,司马迁说季札是个“见微而知清浊”的人,又是一个览博物君子”。这样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子产
春秋时期,大国争,小国往往是任人支配的对象。郑国处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外患内乱频繁但自从子产为相之后,却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子产,名侨,郑国贵族,(又称公孙。)郑国祖先与周王室同宗,平王东迁后始封于郑。子产的父亲子国任郑国司马。子产从小就有オ名。周灵王七年(公元前年),郑国派子国、子耳一起攻入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郑国君臣都很高兴,当时还是少年的子产,却不随声附和。他说:郑是小国,小国没有文德而有武功,将是莫大的祸息。”
▲周灵王画像他看清郑国处境的困难,说:“将来楚国来讨伐我们,我们能不顺从?如果我们顺从楚国,晋国的*队立刻打来。晋、楚两国交替攻郑,四五年内,郑国就不得安宁了。”他父亲听了十分生气,责备他说:“你懂得什么?国家大事自有正卿作主,孩子随便乱说,会遭杀身之祸的。可是,不出子产所料,当年冬天楚国就出师伐郑。
过了两年,郑国尉氏、司氏等五族作乱执*的贵族子驷和子父亲司马子国等都被杀。子产临危不惊,派人加强警戒,封锁府库,召集官员,并发兵讨伐,杀了一批叛乱者,追使为首的尉氏等出奔,终于平定了叛乱。的面孔一常子驷被杀后,继任执*的是子孔子孔独断专横;不得人心,被子展子西所杀。子展、子西执*,任命子产为卿。限周景王二年(公元前年),郑国又发生一次内乱,乱事平定后,执*子皮发现了子产的*治才干,把*事交付给子产。子产推辞说国家小而受大国成胁,家族大而掌权的人多,恐怕难以治理。”子皮说:“我支持你,谁敢侵犯。
▲周景王画像国不在大小,小国只要能善于侍奉大国,国家也能安定。”这一年,子产开始任郑相,对郑国内*进行整顿。他清理田亩,划定田界;对城市和乡村订立了不同的制度,使不同等级的人各有职责;对居民的和耕地,作了整理;对忠诚俭朴的官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对骄奢不法的贵族,给予惩办。这一年,贵族丰卷以祭祀为名,要求田猎。子产为了保护庄稼,不准他越“礼”(只有国君祭祀才用新子产猎取的野兽)。丰卷竟聚集兵力,准备动武。子产在别的贵族支持下,驱逐了丰卷。器平速一条一分倾听舆论性子产十分重视民间的意见。
郑国有一所多校,人们常常聚集在那里议论执*者的得失。大夫然明对这种情况感到不安,建议子产拆乡校。子产说:为什么要把它拆毁呢?人们早晚办完了公事,到乡校走走,议论议论*事得失。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反对的,我们注意纠正。这可是我们的“老师呢。”子产还对然明说:“我听说,只有办事忠善,才能消除人们的怨恨,没有听说施加力,可以防止民怨。施加成力虽然可以暂时制止奥论,但是这像防止洪水一样,水大了决口,伤人必多,就无法挽救了。不如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
▲春秋时地图这正像我们现在多听听来自乡校的意见一样。”然明听了这番话,十分佩,说:“我今天才知道您的确值得我学习。如果按您这主张做,确实有利于郑国。这件事后来受到孔子称赞费。孔子说:“谁说子产不仁?队这件事来看,我是不会相信的。内一子产用人唯贤,不徇私情。有一次,子皮向他推荐一名少年名叫尹何地做官。子产认为他年小缺乏经验。子皮说“这孩子对人顺从,我很喜欢他,让他学习一下吧。子产说:“不能这样做。喜欢一个人,总要对他有利。您现在让他从*,好比不懂得操刀就让他去割东西,会使自己受伤。又好比打猎,总是先学会射箭、驾车。
不会射箭、驾车,打猎时一心只怕翻车,哪有心思去猎取猎物呢?”子皮说:“我听说君子考虑远大的事情,小人想的只是眼前小事。要不是您指出,我还真是不懂。从现在起我们家族的事,都照您的吩咐办。”子产谦虚地说:人的想法不同,正如各自的面孔一样。我怎能说您的脸一定要像我的脸呢?我不过觉得这样做不妥而直说罢了。”要算只平象铁不,前货:大坚改革子产是春秋时期杰出改革家之一。除了前面所说的改革外,在他掌权后,还先后实行“作丘赋和“刑书”。
作丘,就是在一丘(十六井)的区域内,征收过去一甸(六十四井)的*赋,目的在保证国家的*费收入;同时给那些交納*的农民取得甲的资格,打破了甲士身份的限制。锛刑书,就是将郑国的法律条文刻在鼎上,公之于众,使守法、执法都有一定准则,防止贵族滥施刑罚或者做违法的事不当”選来这两条措施一实行,都受到一些贵族的反对。在实行丘赋后,有人恶*诅咒子产说:“他父亲已死在略上(指子国),他自己也不过是蝎子尾巴长不了。由他来治理,不知会闹到什么地步。”
▲郑国公画像有人转告子产,子产说:“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的死活由它去。“诗经上说:“礼义不,何恤于人言(在礼义上没有过错,何必怕人说闲在实行恃刑书后,晋国大夫叔向专门写信给子产,表示反对,信里说:“本来我对你抱有希望,现在就不那样看了。他说:“公布刑法,会使百姓产生争夺之心,因为百姓知道争夺的依据,抛弃礼义而引用刑书。结果细微末节的事也要争个明白。
结语
触犯刑律的事越来越多,贿赂也因此流行。在您这一代,郑国就要衰败了。子产很客气地复信给叔向说侨没有才能,不能考虑到子孙,只能挽救当世罢了。我不能接受您的意见,但对您的关心,是感激不忘的。得。由于坚持改革,在子产刚执*时,就有人对他恨之入骨。编了歌谣说:“把我的衣冠储藏起来,把我的田地联结起来,谁杀子产,我就站在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