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城以水兴,大运河流经之地往往繁华富庶,不仅宜业,也更宜居。长期以来镇江人关心呵护着大运河的健康美丽,相生相伴,大运河也滋养了多彩绚烂的文明,造就出鱼米之乡的幸福。生长于大运河边、居住在沿河两岸,运河人家遇见了更美的镇江大运河,绿色宜居的运河名片也成为镇江特色鲜明的一大标识。
运河整治,打造亲水长廊
镇江人沿运河而居,是对优美水环境的选择。驻足曾经的大运河通江处——小京口,从城西的平*桥出发,沿着城区古运河段可在亲水步道一路漫步,会经过京口闸、迎江桥、西门桥、中山桥、虎踞桥、南水桥、运河广场、樱花广场、玉兰广场等多个展现运河之美的工程景观,这是一条亲水的生态长廊。
早晨六七点钟,家住如意江南的庞先生就沿着古运河的步道健步走,这是他晚年生活的一项“必修课”。“每天沿运河走走既欣赏风景,又锻炼身体,心情都会很好。”庞先生说,“如今,沿河的高档住宅小区是越建越多,来运河边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
16.7公里长的镇江古运河,自东南向西北贯穿主城区。深秋时节,只见河水潺潺、水禽嬉戏,两岸青翠依旧的小树林中鸟语欢鸣,一路上不时有仿古建筑点缀其间,可谓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在恒运路附近的运河水域,籍贯山东的余先生正在河边悠闲垂钓。跟随来镇工作的女儿定居于恒美嘉园,余先生对古运河之美频频点赞:“家乡也通大运河,但河道淤塞、河水污染,跟这里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当女儿提出迁居镇江,我们来这后就同意了!”
然曾几何时,镇江的古运河也曾受困于环境污染。但镇江人在近30年来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对运河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终于让这条流淌千载的母亲河恢复了水清岸洁,鱼虾洄游的自然生态,彰显出生态宜居、岁月静好的绿色模样。
近年来,市文旅集团下属水务公司负责着古运河风光带的治理,其项目负责人朱志祥告诉记者“多年来,镇江人对古运河开展了长期治理、分段改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城建、水利等部门就着手初步整治,主要在古运河上段岸坡修缮挡墙,设置污水截流管道,通过从长江调水改善水质,并沿河布置景观绿化平台。
年开始的中段整治更是大手笔,截至目前,已投资约18亿元,完成了85%左右的工作量。结合老城棚户区改造,整治后的河道底宽8米,正常水位时水面宽度约40米,完成河坡绿化37万平方米,园林化道路米,铺装面积平方米,还对沿河的排口管道等进行了景观式美化。
朱志祥介绍,年《镇江市古运河风光带总体控制规划》获批,镇江人呵护古运河进入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新阶段。
近年来河长制的全面实施,让水体治理告别了“九龙治水”,古运河不仅干流有人管,周家河、团结河等所有支流都有人问,实现了从“毛细血管”到“主动脉”的齐抓共管。如意江南、御河上府、紫郡丽舍、中建大观、永隆城市广场……市河长办工作人员指着地图上运河两岸诸多居民小区说,这是对宜居的高度认可,古运河已告别黑臭的历史,成为令人向往的居住地。
夕阳西下,在丁卯桥附近的运河主题广场,著名书法家言恭达手书的“大运千秋”牌楼下,市民陈先生正忘情地吹奏着萨克斯,像他这样的音乐爱好者还有不少,大家经常在古运河畔的这一活动空间交流学习,来此锻炼、休闲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在“八夏”神兽柱和“运河之母”雕像的默默注视下,虹桥揽古、夹岗岚浮、许浑别墅、石淙精舍、大德书院等不仅是游览的景观,更是涵养心灵的运河文化门户空间。
当前,古运河的航运功能已基本丧失,但作为城市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和唯一一条贯穿主城区的城市运河风光带,它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愈发突出。朱志祥透露,古运河下段风光带建设将结合原丹徒镇城镇改造同步实施,届时沿河看景的16.7公里长步道将全线贯通。文旅集团还准备开通古运河水上游线路,游船画舫也已采购,不久的将来,桨声灯影里的古运河将在镇重现。
城乡统筹,融入百姓生活
大运河是活的文化遗产,它融入百姓生活、融入民生改善,提升着沿岸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赋予当代百姓生活更多鲜活的意义。
42.6公里长的苏南运河镇江段蜿蜒流经了谏壁、辛丰、云阳、陵口、吕城等多个乡镇街道。“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曲水绕城的繁荣景致发出了这样的咏叹。丹阳云阳街道在历史上因运河而发展,如今更是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东风让城乡统筹的宜居之美融入了百姓生活。
云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环境更宜居,近年来丹阳市在苏南运河两侧全力打造运河风光带,初步形成了集中展示丹阳特色文化,融运动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城市运河公园。如今这段运河内芦苇、菖蒲、美人蕉等十步一景,河畔杨柳步道贯通,枕水小区拆掉了隔水围墙,修建起嬉水湾区,亲水乐水的宜居风尚已形成。
统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城乡建设、区域发展的关系,发挥城区和沿线镇村的作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我市实现着大运河镇江段沿线的全域发展,让生活在此的运河人家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吕城镇地处苏南运河镇江段最南端。近年来的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建设,让吕城人亲近运河,乐水生活。除了吕城,宝堰、陵口、延陵、珥陵、访仙、辛丰等运河特色小镇的打造,也推动着区域联动发展。我市还培育了九里、柳茹、张官渡、晓星等有历史、有文化的运河村庄,推动着沿线乡村振兴,一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落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以实现,这也改善着大运河沿线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了减少船舶噪声,苏南运河在航道沿线结合地形条件种植了隔声绿化林带,在靠近集中居住区及学校的航道岸边还设置了禁止鸣笛和限制航速标志牌,禁止船机设备噪声达不到船检要求的船舶进入航道,要求船舶尽量避免在城镇航段停靠……近年来,苏南运河镇江段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有多万元,涉及水资源保护、船舶降噪、生态护岸设置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明盛说,为了让运河更宜居,他们将水上服务区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市*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处置,锚地设置污水收集船舶,对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委托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对船舶废油、生活垃圾等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确保不让任何污染物进入运河。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大运河近年来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实现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的城乡统筹协调,这归功于我市始终把惠民利民、提升百姓幸福感作为运河综合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在运河,成就美食天堂
运河人家依水而居,南来北往、东成西就的美食也在这里汇聚交融。有幸居住在运河两岸,镇江人既饱了眼福,更有口福!
走在西津古渡,新河街等老街老巷,“一眼望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得到保护,原汁原味的老镇江生活得以保留,运河古城的韵味得以传承。用心培植,弘扬光大,大运河为镇江铸造灵*、张扬神韵,宜居城市的形象正不断放大。
华灯初上的西津古渡,镇江菜馆、西津会,老码头、喜欢里、福巧、周家二小姐的菜……一座座饭馆、酒楼宾客盈门,蟹粉狮子头、镇江醋排骨、糟油鲥香鱼……各色各样的美食在古老和现代的集结地大展风采。当前是江蟹最肥美的季节,八大菜系、中外厨艺的做法把这道美味激发出极致。上海游客朱小姐感慨:生活在镇江真的好幸福,这里是吃货们的“水天堂”!
其实更多时候,镇江人的美食是从早晨的一碗锅盖面开启的,这种来自北方的面食通过大运河抵达镇江后,产生了神奇变化。因为浇头的不同、底汤的多样和各家熬制酱油的秘方,一碗原本普通的面条在镇江有了上千变万化。常见的香干面、鸡蛋面,经典的腰花面、长鱼面,复式的双料面、全家福,高端的刀鱼面、河豚面……似乎所有的菜式菜品都可以入面。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十三届中国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上,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镇江面霸挑战赛,最后的总冠*仅耗时16秒19就“拖”完了一碗锅盖面。
运河人家的美食数不胜数,镇江香醋、镇江肴肉、长江三鲜、东乡羊肉、宝堰甲鱼……很多还是非遗项目。镇江企业家徐荣良也是一位运河美食的推介者,每每有客人来访,他会请大家品尝一道家乡美味--吕城烤饼。相传这是三国时期屯兵于此的东吴大将吕蒙为犒劳将士发明的一种美食。这种以韭菜和猪肉为馅的烤饼大的直径有40多厘米,因为随烤随吃、浓香可口,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
大运河的美食记忆不仅融入市井生活,还影响着文学作品。我市大运河文化爱好者章昆仑告诉记者,四大名著中都有镇江菜出现,我市还开发出了江苏十大主题名宴中的“三国宴”。上世纪,镇江同兴楼有位叫徐春朗的厨师,在流传“没骨鱼”基础上,吸收借鉴荷包鲫鱼的技术,烹制出一道独具风味的佳肴--“三鲜脱骨鱼”。章昆仑认为,镇江菜正是通过大运河南北交融,吸收诸多烹饪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菜风味,不仅是美食享受,更是文化传承。
千载大运河以水为脉、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把经济、文化、旅游、生活等诸多因素融合,形成了有镇江特色的运河宜居带。让大运河尽显宜居之美,镇江人将敞开胸怀,更加鲜亮地活在当下、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不断书写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大运新篇!(镇报集团全媒体记者栾继业)摄影谢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