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
各种制冷设备给足了人们“安全感”,
但在几十年前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夏日,
老丹阳人又是怎样避暑的呢?
1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市图书馆,看到一群鬓角斑白的读者正在书架边挑选自己喜爱的读物,然后拉开椅子坐到书桌边阅读起来。
74岁的徐晓明是市图书馆的常客,来图书馆看书是他夏日主要的消暑方式。“我小时候可不像现在,那会没有空调、电扇,即使大汗淋漓,也只能找处树荫,再拿着芭蕉扇扇风。”徐晓明介绍,以前家门口的大树树荫就是左邻右舍的纳凉之地,微风徐徐吹来,让人能感受到片刻的凉爽,村里的水塘则是孩子们消暑的好去处。“热得不行了,就‘扑通’一声跳到池塘里泡一泡,打打水仗,玩耍间也可以消暑。”徐晓明老人回忆道。
“那时候的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晚上想要凉快地睡个好觉可不容易。”65岁的张云高说,夏天吃过晚饭后,家家户户就会将桌子、藤椅、竹床搬到院子里,躺在上面纳凉,还得躲避蚊虫的“攻击”。在彼此闲话家常的过程中,有人迷迷糊糊睡着了,鼾声四起,待到半夜热气褪去,温度降下来后,又会被冻醒回到屋里,一整夜都睡不安稳,“哪像现在,开着空调,一觉到天亮,太舒服了。”
晌午的人民公园里,大片的树荫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消暑纳凉。
在公园的一角,63岁的李梅红正和朋友谈天说地,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我们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消暑的方式就是搬张长凳在房子旁的弄堂里乘凉,大人们或坐或站,围在一起闲聊,孩子们相互追逐嬉闹,玩一玩捉迷藏。”在李梅红的记忆里,夏日能吃一块甜甜的冰西瓜是最幸福的事。“那时候,家里会把西瓜切成小小一块,大家都舍不得一口吃完,而且要一直吃到看不见红瓤才放手。”李梅红笑着说,那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个完整的西瓜,“现在日子一天天变好,想吃的、想买的基本都可以满足,让我觉得很幸福。”
几十年前,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闷热夜晚,
老丹阳人用朴素的纳凉方式度夏。
采访中,不少市民回忆起那段“苦日子”,
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
都感慨良多。
凉鞋、蒲扇、藤椅、竹床、绿豆汤和冰镇西瓜,
这些简单的快乐
拼起了老丹阳人记忆中的夏日。
虽然过往的日子
已随着时光渐渐远去,
但这段记忆一直藏在
每个老丹阳人的心底,
从未离去。
原标题:《老丹阳人的夏日记忆:这样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