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辛勤耕耘”是施林平的工作写照。大学毕业后,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来到了偏远学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他矢志不渝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坚持着自己的无悔选择,挥洒着热血青春。
年暑期学校县管校聘后,他主动退去任职十六年的*教主任行*职务,连续两年主动选择担任九年级毕业班班主任。年中考,他所带的班级创造佳绩,近一半学生考取普通高中,所任教的*治学科排名位列丹阳市第2名,创学校历史。
用关爱托起学生的天空
从年龄上看,孩子们喜欢的是那种帅气、年轻的老师,施林平并没什么优势,再过两三年他便要步入花甲之年,虽和学生成长于不同时代,但他相信,以爱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由于地处乡村,学校生源结构复杂,目前在校就读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部分孩子,客观上学习基础薄弱,内心亦脆弱敏感,在适应新环境中,他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呵护。因此,施林平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学习和生活动态,并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初三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孩子晚自习后会感到饥饿,施林平了解情况后,及时为他们买来了糕点……诸如此类无微不至的关爱,施林平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定目标激发学生动力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前进的方向,力量的源泉。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确立目标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鹤溪中学优秀生源不足,学生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学习动力。为此,施林平通过与学生深入细致的交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人生目标,帮助学生细化目标,制定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可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每次考试以后,他都会真诚地逐个和同学们分析考试情况,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看到有可增长的空间,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励他们前行。
共育整合家校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因此,为更好地进行家校共育,施林平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进行联系,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