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西南大地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就是今天的安庆八县一市。安庆地域不大、人口不多、资源不丰,但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是中国诗歌、戏剧、散文、商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第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京剧、*梅戏、桐城派散文均源于此,佛教、道教早期的历史都和这里有关。
中国五千年文明,区划变更繁多。大禹治水时,将中国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周朝开始,圣王的后裔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称为“分封制”,封建即是“分封建国”的意思。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开始设郡县,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此后到清朝,实行的是郡县制基础上少量的分封制。区别在于,分封的领地是世袭的,而郡县首领是皇帝任命的,不能继承。一般来说,区域范围大小依次为州、府、郡、县,但各朝不同,有时候州不过是一个县而已,郡甚至比县还小。县以下,为乡、亭、里。“省”的建制始于清朝,和今天差不多。各级*府管理的事务范围非常有限,部门、人员都很少。
今天的皖西南,周朝之前属于古扬州(治淮河以南,今安徽、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治所在建业(今天的南京)。周朝,置皖国,治所在梅城镇(今天的潜山县城),派大夫皖伯在这里担任行*长官。安徽简称皖,源于此。战国时期属楚[都城先后在丹阳(今湖北枝江县)、郢(今湖北江陵县北)、陈(今河南淮阳)、寿春(今安徽省寿县)]。秦朝属扬州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江西全省、安徽与河南淮河以南、湖北*冈以东),汉朝属扬州庐江郡,郡治开始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二十里,汉末徙治到梅城镇。中间一度属扬州武昌郡、丹阳郡、江州等。
东晋义熙年间(~年),取“安抚平宁”之意,立县曰“怀宁”,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怀宁、桐城、潜山、望江、太湖,治所在今天的梅城镇(潜山县城)。此后多年,梅城镇一直是皖西南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怀宁县县城、郡、府、州所在地,商贾穿梭,庙宇林立。所在的郡、府、州,先后名曰晋熙郡、浔阳郡、盛唐郡、舒州、同安郡、德庆*(*是当时的区划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等。南宋绍兴十三年(年),同安郡辖区大致为今天安庆地区,取以前使用过的名称“同安”、“德庆”尾字合称“安庆”,称为安庆*。有趣的是,唐至德二年,同安郡改为盛唐郡,唐朝天子居然把“盛唐”的名号放在这里,可见当时同安郡的地位非同一般。北宋年间,王安石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相当于中院院长),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怀宁诗风长盛不衰,应该也有王安石的功劳。
望江、太湖、桐城、宿松等虽然建县很早,其间才先后取得今天的名称。望江县:东晋隆安至元兴年间(—)置大雷戍,隋开皇十八年()改义乡县为望江县。太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置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改名晋熙县,开皇十八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桐城县:西汉设枞阳县,唐至德二年()盛唐郡、同安县改名桐城县,“取桐乡为名。”宿松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称松滋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年)始称宿松县。
宋景定元年(年),为防御蒙古*,安庆府从梅城镇迁宜城(今安庆市),怀宁县治随迁,从此府、县同城,地域全属怀宁县。宋元至治三年(年),划出原怀宁县的清朝、玉照2乡,另置潜山县。
清顺治二年(年)设江南省,省府位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清乾隆二十五年(),安庆、徽州二府合并成立安徽省,自此安庆为安徽省会、安庆府和怀宁县城所在地,历时年。年设安庆市。年析潜山、舒城、霍山、太湖四县地置岳西县。
年,因日本入侵,安徽省城由安庆迁往金寨,再也没有回去。年安徽省人民*府正式成立,中央决定省*府驻地合肥。年由桐城县析置桐庐县,年更名湖东县,年更名枞阳县。年5月撤销安庆市建置,成立怀宁县城关区,同年底,怀宁县城迁往石牌,恢复安庆市。
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年,撤销安庆地区,所属8县划归安庆市。年,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年,怀宁县人民*府驻地由石牌镇迁至高河镇。近几十年来,安庆市先后把怀宁、桐城部分乡镇纳入版图,日益膨胀。未来的区划,应该还有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