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历史档案诏改仙居
TUhjnbcbe - 2021/8/12 15:26:00
·历史·文化·故事·传说·01宋真宗诏改仙居

仙居立县始于东晋永和三年(),先后以“乐安”、“永安”为名,都取吉祥之意,北宋景德四年(年)宋真宗下诏改“永安”为“仙居”,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宋真宗诏改仙居这件事,现在发现最早的史料记载是“熙宁十年令石景厅壁记”。

所谓“壁记”,就是嵌在墙壁里的碑记,当时风气州县长官喜欢在衙门大厅设立“壁记”,记述当地历史沿革及守令*绩。熙宁十年即年,距景德四年(年)仅过了70年,时任仙居县令的是石景,新昌人。壁记里说:“逮景德丁未四月,诏改曰仙居,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而多神仙之宅,因以名焉。”

一个囿于万山之中的偏远之地,居然引起皇帝的兴趣并且下诏改名,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盛事。据“石景厅壁记”,原因有两个,一是“洞天名山屏蔽周卫”,一是“多神仙之宅”。先说“神仙之宅”。

南宋末期曾任兵部侍郎的仙居人陈仁玉在《隐真宫记》说:“余生仙居,介天台括苍间,邑以仙名,盖昔者远有蔡经,近有王温,世传为飞仙遗基,故物尚或有存。”

02飞升传说

“王温飞升”

“王温飞升”的故事距陈仁玉生活的时代比较近,《嘉定赤城志》及历代仙居县志都有记载。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仙居城西的西郭垟村,时间恰好是宋真宗赐名的景德四年。王温,字如玉,素来乐善好施,擅长以“夹纻”工艺塑造佛像。

这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用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一天,有两个乞丐来到王温家门口乞讨,两人脸上、身上都长满癞疮,有些还流着脓水,恶臭难闻。王温心中不忍,问他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治好恶疮,两人说:“如果有新酿的酒,能让我们泡一泡,这个病就能治愈。”说来也巧,王温家刚酿了酒,就把这两人请进家,让他们泡在新酒里治病。

第二天一早,俩人出来告辞,身上的恶疮不见了,俨然成了两个翩跹美少年。王温诧异间,闻到屋里传来酒香,异常的馥郁醇香,顿时福至心灵,赶紧召集全家把这两桶酒喝了,还用剩酒剩菜喂了家里的鸡和狗。奇迹出现了,王家所有人连同整座宅子都飘起了升上天宫,连家里的鸡和狗都成了仙。

这就是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出处。台州郡守把这件异事上奏朝廷,引起真宗皇帝的强烈兴趣,就下诏把“永安”改为“仙居”了。

“王温飞升”插曲

传说飞升过程中小狗对着院子里的花井栏和一块大石撒了泡尿,结果花井栏和大石掉了下来。对此,《光绪仙居县志》有如下记录:“宋王温宅,在西郭垟。今西门外之花井栏,相传其王温所遗也。与一大石俱升至半空而堕,大石去离井数十步,在官道旁,广方立方二尺许,最坚,与他石异。”这花井栏和大石就是陈仁玉所说的“尚或有存”的“故物”。

宋*和元年(),县府在王温故居建了社稷坛,分作五坛,中间供奉社稷神,东面祀风师,西面祀雨师、雷师;明代的时候,以西面为“阴之成”,专祀社稷神,而别祀山、川、风、雨于东南郊。

每年的春、秋第二个月的戊日致祭。祭祀时,乡民以及官员由北门迎社稷神的神牌至县衙西边的官厅内。

蔡经成仙

蔡经是仙居本地人,居于括苍山下。汉代王方平飞升后,游历括苍,经过蔡经的家,发现蔡经有仙骨,就取出金丹给他服用。蔡经服用后就死了,出殡时家人发现抬着的棺材很轻,打开验视发现棺材里并没有尸体。

四年后,蔡经回到故里,并举行宴会,接待了王远、麻姑等仙人,后其家举家飞升成仙。关于这一场神仙宴,唐代诗人曹唐曾在其《王远宴麻姑诗》中记录此胜事:“好风吹树杏花香,花下真人道姓王。大篆龙蛇随笔札,小天星斗满衣裳。闲抛南极归期晚,笑说东溟饮兴长。安得麻姑同一醉,使人赊酒向余杭。多年后的梁天监五年(),官方又在蔡经故宅建了隐真官。

蔡经故宅上还曾留有"蔡经九井”等遗迹,据说一井汲水而其他八井同时水波荡漾。而蔡经成仙时也是“尽室上升”时,因石臼杵太沉重而遗下,落在麻姑修真的麻姑岩上,成为一支直插天空的石笋。

据《太平广记》载,麻姑有惊人的美貌,但手似鸟爪,山上的怪石远看很像嶙峋的鸟爪。

03洞天名山

所谓洞天名山,指的就是括苍山和括苍洞。括苍山是浙江东南的主要山脉,自东向西横贯仙居南部全境。

《康熙仙居县志》中记载:“苍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一万六千丈,登之见东海,以其色苍苍然接海,故名,旧称括苍,又名天鼻……帛亘三百余里,殆吾台与金、温、处四郡之岳云。”自唐代始,道家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其中第十大洞天就是仙居括苍洞。

括苍洞地处括苍山主峰米筛浪脚下,福星山山腰,其天然洞穴坐西朝东,洞高十二米,宽十五米,深四十米,据传有徐来勒、葛玄等十二位真人在此修炼成仙,洞内至今仍留有炼丹痕迹。

04道教人物记载

徐来勒,字符和,是仙居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道教人物,也是括苍山洞的第一位主持。

当时台州尚是混沌未开的蛮荒之地,所以徐来勒极有可能是仙居最早的一批载籍之民。《宝藏名山记》说:“括苍洞,周回三百里,徐真人所治。真人名来勒,尝得道上升,至东汉,为太极法师,莅职洞天,总司水旱罪福之籍。”《本际经》说,徐来勒在天台山修炼,“劫一百八身为道士,济生度死”,死后白昼乘火飞升成仙。

三国时左慈和葛元(玄)则是第二波在括苍山修道成仙的真人。

《康熙仙居县志》记载:括苍山洞口有小洞名紫云洞,“上有石色若紫云,湿雨燥晴,占者不爽。后汉葛孝先炼丹其上,井犹存。”葛玄(宋、清两朝时为避讳改“玄”为“元”),字孝先,《康熙仙居县志》载,“吴赤乌元年(),左慈与葛元(玄)游括苍洞,炼九华丹,服之得道。”后被尊称为“葛天师”、“葛仙翁”、“太极仙翁”。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道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年轻时居住在天柱山(在安徽省),研习炼丹之术,相传活了多岁。《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曹植《辩道论》中说他擅长房中术,葛洪《神仙传》说他能够役使*神,会变化、辟谷。《三国演义》描述了他戏耍曹操、刘表、孙策等诸侯的众多故事,神秘莫测,引人入胜。

《康熙仙居县志》载,吴赤乌元年(),左慈与葛元游括苍洞,炼九华丹,服之得道。葛洪在《抱朴子·金丹篇》中说,左慈是葛元(玄)之师,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葛元(玄),字孝先,三国时吴国方士,道教灵宝派始祖,丹阳(今江苏句容)人,是东晋时著名道教宗师抱朴子葛洪的从祖父。三国吴赤乌元年(),葛元云游至括苍山下,见此地群峰环绕,溪水潺潺,西北方向的山上有祥云缭绕,就留下来筑茅屋,炼丹药,这就是后世的纯熙观。吴赤乌七年()葛元尸解成仙,为太极左仙公。今括苍山半山腰上还有葛元村,村里留存的石屋遗迹据说是葛元居住生活过的房舍,边上又一棵老茶树,相传葛元所种。

05括苍传说

东晋有羊愔在括苍洞成仙的传说。羊愔是仙居立县后第一任县令羊忻的弟弟,曾任江西峡江县尉,有一天吃了石间的青灵芝,觉得身轻骨鸣,此后他去乐安(仙居)县衙看望哥哥,到傍晚才过来,第二天早上又回去,非常迅速轻便。辞官后羊愔归隐括苍山得道,后入委羽山(在*岩,有道教第二大洞天之称)隐居,再也不见踪影,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唐天宝七年()天下盛传括苍洞口祥云笼罩,经久不散,史官上奏:“有真气见于台宿。”于是李隆基下诏建洞宫,赐名为:“成德隐玄。”

两宋时期括苍洞宫的极盛时期,宋真宗诏改仙居后,还为括苍洞宫赐名“凝真宫”。此后历代君王赏赐不断,宋徽宗于崇宁二年()嘉封徐来勒为“灵应真人”,于崇宁三年()又嘉封葛玄为“冲应真人”,括苍洞的地位更是崇高无比。

南宋历代皇帝多有赏赐,宋孝宗于淳熙九年()赐给凝真宫道士陈会真宫廷收藏的道教经典总汇《道藏》等经卷,时任太子的宋光宗赵惇给括苍洞书赠“琼章宝藏”四个字,宋宁宗赵扩在未登皇位时,赐给括苍洞“自己的手画”和“金铸星宫像”。

两宋朝廷如此尊崇括苍洞,凝真宫自然成为道家圣地,山上遍布修道之人。今凝真宫主殿贴近山崖而建,在二楼三楼阳台上可以看到,崖壁上有多重“人”字沟槽,系人为刻凿而成,据在此修道之人介绍,这都是当年架设屋宇留下的痕迹,当年山上人太多,需要建更多的房屋才能容纳。

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南宋高宗时期,括苍洞拥有宫田亩、宫地亩、山林亩,合计亩,括苍洞的兴盛和地位可见一斑。

特别鸣谢:李益民为本期专题提供珍贵的文字资料

编辑:李婷宜审核:应素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档案诏改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