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涛:用仁心仁术
做“护心使者”
他,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27年来,始终将患者放在第一位,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危急重症心血管患者。他,24小时从不关手机,只要患者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和详细解答,用行动诠释“和谐医患”,让看病变得不再“难”,使“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他,曾在医院(国家心脏中心)及医院学习,获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个人资质及心血管专科医师资质。他就是丹阳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朱红涛。年大学毕业后,朱红涛开始了医学临床生涯,他以德仁之心对待着每一个患者。由于心血管疾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在治疗过程中朱红涛总是耐心地细心照料、反复关照患者。工作中,他经常教导科室人员要以德行医、以仁取信,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心血管患者很多是急诊及危重,发病时间难以预料,病情变化无常。”
朱红涛表示,像这样急在时间之前、救在生命之间的事例举不胜举,急救室、重症监护室常常可见他焦急的面孔,很多医院度过。“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的所有工作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希望病人早日康复。”
朱红涛说,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表现大致相同,但是也有特例,总结这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就可以避免疾病误诊、为病人的抢救争取时间。朱红涛最早的一些科研论文都是一些临床经验总结,投稿内容很受读者欢迎,很快被一些核心期刊录用。最近几年,他花了很多时间探讨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文章见刊后被引用的频率也很高,读者对他撰写的文章的肯定和支持也大大的激发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我近期的研究方向是心肌再生与修复,该项目也得到省卫健委面上项目资助。”
朱红涛说,从理论来说,心肌细胞的丢失是无法再生的,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我们的理念是“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尽快手术,抢救心肌。那么心肌细胞的再生与修复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我们的突破点是从免疫的角度,探讨心肌细胞微环境对心肌细胞修复的作用,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近年来,朱红涛共承担省市级课题3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其中4篇被SCI数据库收录。心语心愿
记者:
那您对丹阳医疗发展和相关*策扶持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朱红涛:
我院作为丹阳地区最大的医疗中心,我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南通大学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科研方面也希望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要深挖潜力,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及研究方向,同时也期待能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有深厚科研背景的人才,引领大家共同努力,为丹阳医疗系统的科研工作贡献力量,也希望丹阳市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将科研和产业结合起来,使企业始终充满活力,立于不败之地,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为丹阳经济发展助力、加油。
▲优秀科技工作者朱红涛访谈录
来源:丹阳科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