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与叶平的江南叶氏始祖叶望等陵墓考和
TUhjnbcbe - 2021/6/28 16:32:00
浙江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01/4320689.html

浙江松阳叶平在《中华叶氏研究》和《新松阳》上发表《江南叶

氏始祖叶望等陵墓考》(以下简称叶平考)和《江南叶氏始祖叶望

等陵墓续考》(以下简称叶平再考),两文提出江南叶氏始祖叶望

墓在松阳的结论和四条论据。

首先,我们认为叶平的论证方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对于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新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新的史料发现的

基础上。这个史料包括文献和实物二个方面。如果没有这个新

的文献和实物的发现而仅凭主观推理或猜测,那么这样做不是

在考证,不是做学问,而是在写小说。这对于要建立历史人

物、历史事件的新认识是没有用处的,更是不能说服人的。叶

平四条论据除了第四条发现墓砖,符合上述要求外(但解释有

错,下述),其他三条都不符合科学的考证方法。

其次,叶平的前三条论据我们认为是站不住脚的。以下我们对

叶平的论据,一条一条分别论述。

叶平的第一条论据:丹阳之句容是叶望南渡最初避乱

地,但未定居。

叶平说:“东汉末年中原战乱频繁,汉中平元年(),张角之太

平道徒发动*巾起义,聚众数十万,遍及北方之青、徐、幽、

冀、荆、扬、兖、豫等八州二十八郡。虽当年失败,但是余部仍

坚持斗争20多年。*巾起义后东汉王朝皇权旁落,董卓、袁绍、

曹操、刘备、孙策等豪强、州郡牧守分裂割据,战乱不断。建安

二年叶望举家从青州渡江南下初迁丹阳之句容,目的是避战乱。

丹阳是江南富庶地,句容在今南京附近,南京汉时称建业,后称

建康,是江南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富庶地和大都市这二者都是兵

家必争之地。建安五年控制江南的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续统治

江南,江南少数民族山越头领祖郎、费栈占据丹阳一带,且支持

曹操与孙权争斗,孙权为统一东南,时与其发生征战,直至嘉禾

三年()才平息。叶望为了躲避战乱才到句容,不幸再次碰到战

祸,势必又一次被迫举家避乱,寻求远离战火,保家庭平安之

地。”(见叶平考文)

这里叶平没有提供叶望未在句容定居的新证据,只是对历史的一

种推测和分析。叶平认为“丹阳之句容是叶望南渡最初避乱地,但

未定居。”有二条原因:其一是因为“丹阳是江南富庶地,为兵家

必争之地”;其二”江南少数民族山越头领祖郎、费栈占据丹阳一

带,且支持曹操与孙权争斗,孙权为统一东南,时与其发生征

战,直至嘉禾三年()才平息”,不适宜居住。这二条理由只是

推论。

第一,宗谱和史志没有叶望离开句容迁徙松阳之记载。反而记载

叶望迁居丹阳句容。宋尚书左丞、叶氏子孙叶梦得撰写于建炎庚

戌年{}三月十日的《叶氏宗谱序》中说:“汉末天下乱,望公

以建安二年渡江,侨居丹阳句容,子孙于是始有居丹阳者。”第

二,建安初孙策就平定了江南,拥有包括丹阳郡的江东六郡。丹

阳郡,作为古郡名,汉武帝建元二年(前年)更秦鄣郡为丹

阳郡,辖今安徽长江以南全部、江苏、浙江、江西一大片地方。

丹阳郡治汉在宛陵(今安徽宣城),西晋太康二年(年)治

移建邺(今南京)。句容就在建邺旁边。建邺作为吴国首都,周

边肯定是相对安全的地方,不像赤壁、荆州、寿春、合肥、庐江

等地方,是与曹操、刘备对峙的前线,经常打仗,不稳定。第

三,如果说山越族占据丹阳一带,那实际山越还占据会稽郡,括

苍松阳也在山越统治范围内。(见下地图照片)第四,叶望作为朝

廷命官,仍然有为国效力的机会。

我们三门纡岸叶氏宗谱记载:“望,默公次子,字思贤,汉光禄

大夫。灵帝中平六年己巳(公元年)灵帝崩,*巾作乱,天

下丧逆,遂渡江居丹阳句容县。献帝建安十九年(即公元

年)征蜀,诏为魏国公左长史,不就。卒葬石陇山,去城九里,

其墓四坟合葬。娶颖川陈氏,子一:遂。”这个魏国公是谁?建安

十八年()曹操被册封魏公,建立魏国。这个魏国公应该是

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死都未称帝。诏为魏国公左长

史,说明朝廷还没有忘记叶望,建安十九年还诏他去做曹操的左

长史,负责丞相府诸曹,相当于今秘书长角色。只是叶望不愿意

出山罢了。

叶平第二条论据,说松阳是叶望再次避乱并定居的理想地。

叶平说:“汉献帝建安四年()将章安县南乡地分置松阳县,是

浙南建置最早的县份。当时的松阳县地域广阔,今丽水市所有九

个县市区及金华之原宣平县即旧称处州十县者均属之,古市为县

治。松阳地处闽浙山地北部,仙霞岭山脉与括苍山脉在境内交

汇,高山林立崎岖险峻。海拔多米,号称江浙第一高峰的风

阳山与第二高峰的百山祖均在境内。县治古市所在的松古盆地位

于县域中心,是境内最大的山间盆地,北连宣平,西有遂昌,南

接龙泉,东靠括苍。盆地四周高峰耸立,其间沃土万顷,在自给

自足的农耕经济时代,这里是躲避战火、休养生息的净土。宋代

状元沈晦致仕后家于松阳曾发出“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之叹!

故人称“浙南桃花源”。历史上松阳一直无大的战祸降临,县城自

古只有城门而无城墙,即使日寇侵占松阳数次先后不满一月,百

姓携家小逃往四周山地即可避难。叶望作为上大夫,其避乱之地

不可能是荒郊野地,必然要求既能确保家族安宁,又能及时取得

*治信息之地。古市是县治,城南松阴溪有舟船之利,洪水季节

一天可至东瓯(温州);陆路,北上3天可达婺州,西去3天抵衢

州,南下四天可入闽,是进退自如的地方。”(见考文)

这一条叶平也没有提供叶望迁徙松阳的直接依据,而只是对松阳

自然居住环境分析得出的主观结论。松阳于公元年立县,刚

刚从章安分出。当时章安县作为会稽郡辖下县,一直管到今浙南

闽北地区。刚分设时松阳应是落后地区。而且当时汉末经过战

乱,人口少,好居住的地方多的是。至于松阳为浙南桃花源应是

经过七八百年开垦建设后的宋朝时候了。不能把宋朝的桃花源推

断出一定是汉末叶望迁徙的理想地。

叶平第三条论据,说最重要一点是望之子遂的墓葬在古市石龟

山,得出老子叶望的坟墓也一定在古市石龟山。

叶平说:“松阳的多部《叶氏宗谱》中关于叶望之子遂的记载

是‘太中大夫、望公子、讳遂、字钦敬,晋指挥将*、官至尚书。

生卒缺,娶陶氏,葬石龟山。’石龟山在松阳古市东去5里。卯峰

《叶氏宗谱》之《古市瑞应里地舆记》日‘石龟辅其左,仙岩弼其

右’。石龟山几座山峰连绵,形似千年寿龟,是吉地。遂之墓在石

龟山,说明他生前生活在古市附近。而遂不可能一人离开置其他

族人不顾,在战乱年代聚族而居可防不测,一定是叶望及子遂举

家迁于松阳古市。”(见考文)“松阳的多部《叶氏宗谱》及永康

等地宗谱都载有叶望之子叶遂的归葬地——松阳古市附近的‘石龟

山’,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叶望在古市卯山地区生活并终老的史

实。”(见再考文)

首先,叶望之子遂,墓在松阳古市石龟山,只是松阳叶氏宗谱一

家之言。而我们台州《纡岸叶氏宗谱》记载叶望之子遂墓在句容

父墓侧。“遂,字仲卿,汉功参*,阵亡于建安廿四年(公元

年)正月廿一日。葬石陇山,去城九里先公墓侧。娶丹阳陶

氏,子一:成。”叶望孙子成的墓也在句容祖墓侧。“成,字景

欣。孙吴时举明经,官至吏部尚书。致仕葬石陇山祖坟侧。娶南

(丹)阳陶氏,子一:胤。”我们纡岸叶氏宗谱从宋朝开始编纂,

千年而不绝,已有十三次修纂了,有叶梦鼎和叶兑这样历史名人

作序,对于叶望及子孙的记载总不会完全胡编,应该有所出处。

其次,退一步讲,假定遂的墓真的如叶平所说就在松阳古市石龟

山,那么是否就一定能够得出老子叶望的墓也就葬在松阳古市石

龟山呢?是否“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叶望在古市卯山地区生活并终

老的史实”呢?最多是一种可能,但决不可能是必然。正如我们现

在城市化了,有许多人到城里如北京、上海、杭州创业、居住,

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去城里住住,医院,是否就能得

出他们的父母也生活在城里葬在城里?叶平这个推论显然是没有

充足根据的。

第三,叶平第四条论据关于墓砖的考证分析是错误的。

叶平说,“汉末献帝用‘建安’年号时间最长,从公元年至年

共24年。建安五年孙权继兄孙策统治江南后,势力不断扩张,建

安十六年由京城(今镇江)徙治建业(南京)。由于与刘备之蜀国不

和,加上山越反抗牵制,孙权不得不向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卑

词纳贡,迟迟不敢称帝改号,因此在江南一直沿用东汉之年号。

直至公元年曹操之子曹丕改汉为魏称帝后,孙权才于年改

吴王为皇帝并改元‘*武’。叶望于建安二年()从青州渡江而南

下侨居丹阳之句容起,在江南叶氏中生活在‘建安’年号的只能是

望、遂、成祖孙三代。在古时能用纪年铭文砖的墓绝不会是普通

老百姓,应是官宦或富贵人家;望是太中大夫,是士族,有一定

官职与社会地位。而当时望之孙成尚是少年,不可能是‘建安昭宝

葉’铭文砖之墓主。综上三点足已证明‘建安昭宝葉’之纪年铭文古

砖应是叶望陵墓之砖,江南叶氏始祖叶望陵墓就在松阳古市卯山

南麓东角垄村西。”(见考文)“石龟山在卯山东去五里,即离‘建

安昭宝叶’古汉砖出土点东角垄村西社庙山有五里远。因此,这纪

年铭文古汉砖不是叶遂的墓砖,而是另一位姓叶的先人。这人是

谁?就是江南叶姓始祖望公。关于这一点我在《江南叶氏始祖叶

望等陵墓考》时作了论证。生活在东汉建安年间的江南叶姓只有

望、遂、成祖孙三代。叶望于汉灵帝熹平元年()辞官归隐

时,应在三、四十岁的壮年,他曾任汉太中大夫,没有十余年努

力,是不可能升迁至如此官位的。建安二年()叶望携家小

从青州南渡时,应是五、六十岁之人了。而这时其子叶遂约三、

四十岁,其孙叶成约十至二十余岁。因此,卯山南麓东角垄村西

出土的‘建安昭宝叶’之古墓砖的墓必是叶望无疑。”(见再考文)

松阳汉晋墓砖的发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课题。但是这

个墓砖究竟文字是什么?不难破译。现在叶平解析为“建安昭宝叶”,

叶阿辉解析为“建安昭武长叶”。两种解析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叶平认为墓砖文字是“建安昭宝叶”,是建安年间叶姓贵族陵墓之

砖。提出三条理由:一是在古时能用纪年铭文砖的墓绝不会是普

通老百姓,应是官宦或富贵人家。叶望够格。二是江南叶氏中生

活在“建安”年号的只能是望、遂、成祖孙三代。当时望之孙成尚

是少年,不可能是这块铭文砖之墓主。三是望之子遂的墓葬在古

市石龟山。古汉砖出土点东角垄村西社庙山有五里远。因此,这

纪年铭文古汉砖不是叶遂的墓砖,那只能是叶望之墓砖。

首先,墓砖上刻上字,属达官贵人之墓。这个无疑。

其次,墓砖上“建安”二字,是汉末建安年号,还是建安郡?这要

从这铭文全文去分析。那个墓砖上的字是反字,不是很好辨认,

乍一看还真象“建安昭宝叶”。但是把文字翻过来,或盖印章一样

印出来,就很清晰。看来是叶平误把武长的反字看成繁体

字“寶”了。如果按叶平的解析,那“昭宝叶”是什么意思呢?是祝

愿叶姓进财招宝吗?令人无法理解。(见后面一、二幅照片。)

所以我更倾向叶阿辉的“建安昭武长叶”,认为是“建安郡昭武县县

长叶”的意思。(见后面三、四幅照片)叶阿辉考证说,吴景帝永

安三年(年)分会暨置建安郡,同时立昭武镇,不久升为昭

武县。西晋元康元年(年)惠帝司马衷为避其祖司马昭,改名邵武

县,仍属建安郡。古时管理万户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

长。“叶”,表明这个县长姓叶。这个解析我以为是说得通的。古

代*府修县城、府衙等重大工程,下级*府要出人、出力、出材

料,如城砖等等。为保证质量,往往要求出材料的地方刻上地方

及首长姓名,以便责任到人。这在许多重大工程遗留下来的文物

中,我们现在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见照片五)

“这个‘昭武’名称存在时间为--年间,墓砖是三国、西晋之

物。此墓砖所属的坟墓就不是所谓的汉朝建安年间叶望的坟墓

了”。叶阿辉这个结论是成立的。因为没有子孙为自己的祖辈修

墓,而刻上自己的姓氏官名的。

那末这个砖是谁的呢?一种情况是,这个不是墓砖,而是其他什

么重大工程用的砖,被后人捡来用作墓砖了。比如松阳修建县城

城墙,或修建县衙门,由昭武县支援。但我们还没有在文献里找

到这种依据。

另一种情况是,建安郡昭武叶姓县长为自己修建陵墓的墓砖。这

个叶姓县长是谁呢?我们目前还无从知晓,需要继续考证。

至于不是叶遂墓所以就是叶望墓的结论是错误的,上文已讲过,不赘述。

现在对这块墓砖还有不同看法,完全可以请国家文物考古所专家

进行论证,也可以用碳14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叶平写的叶望迁松阳文章,除了一块墓砖值得研究,

但他把铭文文字和内容解析错了,其他暨不相信自己的宗谱记

载,也没有提供新的历史证据,只是凭他本人的臆测而编写,不

能使人信服。

事实上影响深远的《松阳卯峰叶氏广远宗谱》,对自己的祖源有

明确的记载。“叶望,字世贤,仕汉,为大中大夫。叶望心怀壮志

宏才,却不得施展,以时多谗佞,弃官归隐,横舟钓于江浦,号

横舟逸人,人称横舟先生。东汉建安二年(),由青州(今

属山东省青州市,旧称益都县)渡江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

属江苏句容市),是叶氏南迁之始祖。望四传曰琚,三国时为临

海、武陵太守,迁幽州刺史。琚四子,次子俭,字仲廉,为晋折

冲将*兼永嘉太守。俭解官后,定居松阳县旌义乡瑞应里卯山,

(今属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卯山),是为松阳卯山始

祖。”在该谱世传叶望名下记“汉末避乱迁丹阳之句容”,

无“侨”字。这与我们台州叶氏宗谱记载大致相同。

其次,在《松阳卯峰叶氏广远宗谱》中收录了历代名人的十数篇谱序。其中有南宋的*事家、*治家、丞相李纲,本族子孙*治家、文学家叶梦得,明朝*事家、*治家、文学家、太师刘基等当时代杰出人物的序言,他们没有一个写有叶望迁徙松阳的记载,甚至连传说都没有。难道是他们写序不认真?或没有考证过?至少叶梦得是非常认真地考证了祖源,这在叶梦得所写的谱序中记载得非常清楚,也是松阳叶氏都承认的。这说明一千七百年来松阳叶氏先辈们不认为叶望迁松阳,只认为叶俭迁松阳。下面我们就将这些名人的序言一一照录,以供研究之用。

靖公(叶法善)自立叶氏家谱序说:“始南阳者,梁公也。显汉朝者,尤公也。迁句容者,望公也。居松阳者,俭公也。......”这是大唐开元二年{}叶法善作的序文明确“迁句容者望公也,居松阳者,俭公也”。这篇序文记载在松阳十三都冈头庄叶氏宗谱里。

唐朝右丞相张九龄《南阳叶氏宗谱序》说:“予友叶君讳法善者,括苍其桑梓里也。予以忤上退休。远使赉谱,属予文以识之。予按叶氏系出于子高,以功封叶因以为姓。秦汉间,子孙业儒,先儒董子称其代不乏人,后先相望。。。。。绳绳振振,载在史记,诚有如董子所云者。汉季鼎沸,中原云扰,望乃迁丹阳之句容。幽州刺史琚,望之曾孙,实括苍鸿胪公始祖也。自句容归葬于斯,子孙庐墓形胜乃构堂家焉。自是,子孙繁衍,族日益大。。。。今批阅是谱,上推始祖之所自出,下及子孙之绵衍,尊卑有等,疏戚有条,家谱整整,不啻如国之有史也。源清而流不浊,本固而木不摇,亶其然矣。”张九龄也是说叶望迁句容。

宋丞相李纲撰写的《叶氏宗谱序》说:”...望生遂,遂生成,成生允,允生琚,为幽州刺史,始葬栝州之松阳。琚生四子:曰硕,曰俭,曰游,曰愿。自后子孙各散居浙闽间。而处州之叶,实始于俭。俭字巨文,盖琚葬松阳,俭独不迁,为晋折冲大将*,永嘉太守,即今处州,世居松阳卯山之右。”李纲只记叶琚葬松阳,无叶望葬松阳。

宋尚书左丞、叶氏子孙叶梦得撰写于建炎庚戌年(}三月十日的《叶氏宗谱序》中说:“然则叶氏得姓,自叶公始。其载在《春秋》、《论语》、《左传》者,班班可考也。自叶公后,世次复绝,秦灭楚而子孙益微。。。。汉末天下乱,望公以建安二年渡江,侨居丹阳句容,子孙于是始有居丹阳者。望公烦人陈氏,生一子曰遂,遂生成,成生允,允生二子,长曰琚,次曰璥。琚公生四子:长曰硕,次曰俭,三曰游,四曰愿。。。。。自琚公而下,各以其族散居四方,派别不一。凡居湖之乌程者,皆承璥之后叶;居睦之新安者,皆承硕之后也;居福建之建安者,皆承游之后也;居衢州之西者,皆承愿之后也;居歙州之西安者,皆承续之后也。而处州之族,实出于俭公。俭公,字巨文,事晋为折冲将*,栝苍太守。俭公十三世孙曰乾昱,乾昱四世孙曰法善,以方术显于唐,封越国公,皆世居卯山之右。唐大历十四年更名处州,故叶氏居处州者皆祖俭公,而以松阳上乡九都怀德里为定著。自法善公后,世次复亡,而梦得之八世祖讳备公者,乃复见于家牒。。。。”。在此篇谱序中,梦得明确记载望公“侨居丹阳句容,子孙于是始有居丹阳者”。叶平把此“侨”字解释为暂时居住地。实际上侨字还有第二解释“或作移民而定居”的意思。

叶梦得是个学问大家,他于同年四月朔日再写一篇谱序,对叶氏家谱源流世系再进行系统考证。序说:“梦得论次家谱,闵其湮微不显,遍求于历代姓氏之书,皆莫可见。盖自魏晋而下,世以门望相高。门望以爵秩为甲乙,有其人则谱随而详,无其人,则谱随而略,势使之然也。自唐以来,始得于有道公‘歙州碑’。然本末亦不全备。晚获《睦州谱》,而后源流可推焉,今图之所载也、再绝再续,皆因其书之存亡。自尤公至俭公,则得之《睦州谱》。自俭公至元尚公,则得于有道公之‘歙州碑’。自八世祖而下,则得于《家牒》。《睦州谱》虽详,间亦残缺,文字多抵牾。。。。今世传唐《姓氏谱》一卷,刊河南八姓,而叶居其一,不知河南叶氏何所承?其载尤公曰周太尉,太尉非周官。由望公推而上,至尤公才七世。望公以汉末避乱渡江,则尤公宜事汉,此皆可得而考也。。。。惟叶氏受封,与望公渡江之事,若可据,故取之以补缺文。而不可考者而不敢尽弃,故复书此,以待后之知者。前乎此而谱不立,吾不知其谁始,抑有之而今亡也。后乎此而谱不立,则吾同姓与子孙之罪也。”

宋朝知枢密院同平章事、豫章刘挚于元祐七年{}为《卯峰叶氏广远宗谱》作序,曰:“处州叶氏,则自晋幽州刺史琚公之子,括苍太守俭公始,代有闻人,称望族焉。”

明朝宏文馆大学士,御史中丞,诚意伯,伯温刘基为卯峰叶氏作序说:“。。。颖生大中大夫望,字世贤。汉末避乱,以建安二年迁于丹阳之句容。望生遂,遂生成,成生胤。胤生二子:曰琚,曰璥。琚为幽州刺史,生四子,曰硕,曰俭,曰游,曰愿。其后子孙始各散居浙闽间。居湖之乌程者,皆璥之后也;居睦之寿昌者,皆硕之后也;居建之建安者,皆游之后也;居衢之西安者,皆愿之后也。而处州之叶,实出于俭公。公字仲廉,为晋折冲将*,括苍太守始,即括苍之松阳卯山之右家焉。”

这些历代名人所作的谱序,都没有说叶望迁居松阳卯山,也没有说叶望墓在松阳。他们早于我们数百年至上千年,而且象叶梦得还做过详细考证。所以我认为,在没有新的史料发现之前,叶平的说法不足以推翻古人的结论。

第二,三幅照片为叶平文中附件。第四幅为叶理新所摄。第五幅为叶德君翻转的影像。

图五:城砖式样

:图六:汉末三国时地图

作者:叶维*,男,浙江三门人,杭州大学哲学系年1月毕业,学士,中央*校经济学研究生毕业。退休前任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主编《台州市财*志》、《台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叶平的江南叶氏始祖叶望等陵墓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