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浮生半日闲南京博物院二
TUhjnbcbe - 2021/6/21 14:44:00

今天争取正经点。

陵的称谓只能用于皇帝、皇后或者是本来要继位却不幸早夭的太子,王侯的陵墓只能被称为墓。

齐梁陵墓石刻神道前的石兽,一般分成两种形状:一是体型修长,从头部到颈部再到背部、尾部,整体呈一个横过来的S型曲线,这种造型的原形应该是虎。第二种形象,就像今天南京市的市标那样,我们把它叫做辟邪,它的基本造型是狮子。

南京博物院的石辟邪

南京南站的辟邪

南京有句话是:“丹阳的麒麟,南京的辟邪”。这是说丹阳的萧氏家族成了南朝齐、梁两朝的帝王。这两朝皇帝死后,不忘叶落归根,基本都选择在故乡丹阳建陵安葬。按照帝陵的礼制,镇墓神兽为天禄、麒麟。而南京多为齐、梁两朝的王侯墓,镇墓神兽为辟邪。所以,天禄、麒麟便成了丹阳的象征,辟邪就成了南京的象征。

之所以叫麒麟,是因为六朝人就把它叫麒麟,不过当时这两个字写作“骐驎”。

萧齐帝陵石刻的特点

一是体型修长流线型,呈横S形;

二是背对墓的右麒麟右前肢前伸,左麒麟左前肢前伸,距离约30米;

三是石兽前伸的前肢爪下,有一个长着尾巴的小兽;

四是石兽两侧的双翼具有写实风格;

五是石兽胸前有分股的垂鬃。(麒麟舌头不吐出来,颌下的胡须往下垂,垂了以后开始分股,可以把它叫做垂鬃,也可以把它叫做垂须。)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神道石刻

梁武帝建国后追赠他的父亲萧顺之为皇帝,上了文帝的谥号,在同年营造建陵,所以保留着萧齐的风格——修长的横S型、外侧肢往前伸,双翼翅膀具有相当的写实性。?但是到了梁武帝自己的修陵,风格就从写实转向写意,很多原本凸出的部分变成平面上的线刻纹。

总体来说,六朝时期这种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大云山刘非墓中也出土了相应的物件。在南京,麒麟和辟邪甚至比龙凤等形象更能代表这个六朝古都。

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编磬虡座

继续逛博物院

看到了同款细镯子,合影留念。

近看发现并不完全一样,人家的花纹更精致。

南京博物院的六朝时期文物中,占据C位的是一件上了国家宝藏的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但是我没拍。

因为现场看砖画,实在是太难拍了。

比如这幅,在合适的灯光下还可以清楚点。

年8和10月在丹阳胡桥和建山发现的2座陵墓(墓主未定),其规模比年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发现的南朝宋后期大墓内的砖画更大,内容更丰富。主题有:狮子、四神、飞仙、武士与出行仪从、七贤与荣启期,其中位置重要篇幅最大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高约0.8米,两幅各长2.4米)和四神(每幅高0.9米,长2.3米)。

这幅砖画就是墓里的狮子。

虽然只是个狮子,但是表现手法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一脉相承的。也必须采用这种细劲挺秀、连贯圆融的线条,才能通过编号砖烧制然后拼图来展示画作。

从舌头上的红色颜料遗留能够看出,当时这些砖画是彩色的。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这幅画很长,而且一直有人,如果想照完整,就看不清线条了,所以我没有拍。

一共用编号砖块,分南北两部分。先将白描粉本制成模子,再用模子将画面压印在有编号的砖坯上,烧制后按编号顺序嵌砌在墓壁上,组成一幅宏大而完整的画面。

编号规则第一个字是人物名称,第二个字是上中下三部分,第三个字是行,第四或四五字是编号,比如向秀这一幅就有几十块砖组成。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人物衣褶线条圆润灵动,造型严谨准确,绝非一般画工所为,与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笔习性倒是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又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还曾提到过:顾恺之曾画阮咸与“古贤”荣启期像,所以,这幅砖画原稿有可能出自顾恺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幅砖画稿有可能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无论砖画的原作者是顾恺之还是陆探微,都是不世出的名家。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已无留存,这些砖画对研究当时的绘画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北壁

南壁

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虽被凑做一堆,但是刘伶好酒,阮咸喜乐,山涛当官,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是不合作的态度,嵇康更是被当局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七个人无论从兴趣爱好还是志趣三观来说,都不像是能凑做一堆的人。

原本总记不全七个人,总差一个王戎。后来陪着女儿背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终于把他记住了。

读库一本小书《嵇康之死》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竹林七贤是魏末西晋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对当时及东晋南朝影响极大。荣启期虽然是春秋时代的人,但其思想与竹林七贤有共通之处,所以被硬凑在一起。

荣启期最有名的故事是“知足者常乐”。他是春秋时期的隐士,字昌伯,郕国(今山东)人,终年96岁。荣启期终年隐居泰山之中,无忧无虑,除了砍柴种地,采药汲水以外,终日以弹琴鼓瑟为乐。

有一次孔子游泰山,与荣启期不期而遇。荣启期身上披着鹿皮,腰间胡乱捆着绳索,邋里邋遢,正陶醉在演奏之中。孔子就问他:“先生为什么这么高兴呀?”,荣启期回答说:“老天爷生养了大千世界,万千物种,只有人是最尊贵的,而我生而为人,这是我的第一个快乐;男女是不同的,而且男尊女卑,我又是个男的,这是我的第二个快乐;有的人啊,生下来还没看见星星月亮就没了,也有的没来得及吃口奶,包个被子就没了,我已经活了九十多了,比起那些人来说简直是幸福了,这是我的第三个快乐。贫穷对读书人来说,是常态,对于每个人来说,死亡都是终点,我处于常态得以始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孔子说:“你真行啊!你是个能自我宽慰的人。”

在砖画中,嵇康弹琴、阮籍啸吟、王戎起舞、刘伶醉酒、向秀沉思、阮咸弹阮咸,都能表达各人不同的爱好和典型的神情。

南京博物院有个特色,设置有不少这种可以“上手”的复制品,固定在小台子上,可以满足那些喜欢试试文物触感怎样的人。

后面就是隋唐朝了,那时候战乱纷起,而且行*中心不在南京一带,所以文物并不像北方那么丰富。

铜镜还是很多的。

这件上图左下角的是瑞兽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是唐代最经典的铜镜品种之一。流行于武周及盛唐时期,以纹饰面满布似狮非狮、似马非马的瑞兽与缠枝葡萄纹而得名。此镜版工力度非常好,兼之水银古皮壳,状态保存一流,是同类器物中难得的精品之作。

右下角的是盛唐“千秋”铭双鸾舞马镜。

唐代铸有“千秋”字样的铜镜,可以明确为开元十七年以后、安史之乱以前,每年在唐玄宗生日“千秋节”上,君臣赐献互赠之镜。

据史籍记载,千秋节四品以上的官员,受赐的是“千秋”铭双鸾纹镜;而公主、皇子等王室成员,受赐的则应是“千秋”铭蟠龙纹镜。此镜上装饰双鸾,应属唐代四品以上官员受赐之镜。

除“千秋”铭文外,此镜的亮点还在于镜背上装饰的舞马纹饰。唐代《明皇杂录》有云:“玄宗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部,有名称曰某家骄,其曲曰《倾杯乐》。数十马皆衣以锦绣,络以金铎。每乐作,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唐玄宗曾教舞马四百匹,可以闻歌起舞。此镜镜钮上方装饰一奋首鼓尾、四蹄腾空飞舞的骏马,头顶饰有彩带,口衔一枝修长的瑞草,即应是史籍记载中玄宗所教舞马。

还有更多自战国开始的铜镜,有很多平时没有设展,有的在特展中经整理系统展出,可以看参考文献中的那篇文章。

唐朝陶俑之前都见识过了,无论是神态动作还是发饰衣着,都极具代表性。和东汉陶俑“傻乐”的状态不一样,唐代陶俑,特别是女陶俑,举手投足都是自信。

而且喜欢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把头发梳得很高……

这时期的瓷器我只拍了两个碗。

一个是宋代青釉划花撇口瓷碗:

感觉碗底的花纹很现代,很有立体感。

另一个是元代钧窑瓷碗:

颜色没有上海那边的钧窑鲜艳。

然后是一件如意云纹金盘。

这件金盘以四个如意云纹组成,线条为捶揲而成的突起阳纹,两下两上相互重叠,盘心又捶出四个小如意云纹,形似花朵,其余部位满饰錾刻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尖角向外,呈放射状伸展,为盘形奠定了方形的四角,四个如意云头的八个卷涡纹以虚线相连,形成外缘圆而内缘方的图形,而盘心的小如意云头则以同样的十字交叉形式组成外方内圆的形状,使该盘的方圆组合达到圆融无碍的境界。堪称吉祥云纹作品中的经典。

美妆照长这样:

大报恩寺写不动了,下一集再说吧!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知乎

张学锋教授之《南朝瑰宝——齐梁帝王陵墓石刻》精华录(上、中)南京大学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国宝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京博物院

《列子·天瑞》

南京博物院藏铜镜撷珍

——如意纹金盘(馆藏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生半日闲南京博物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