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实施课程游戏化以来,在“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引领下,以满足幼儿发展与需求为课程思路,以规范管理保障课程游戏化推进,努力构建更为贴近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全面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着力开展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温习研学”提升高度,践行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内涵
为深化教师对课程游戏化内涵的了解,扎实开展两步支架的务实实践,本年度我们继续完善教师读书活动,推荐专业书目及相关文件进行“进阶”式温习研讨,通过互学共享,问题对话等形式,重新认识儿童与课程,全面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重塑教师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一年来,我们借助第一步、第二步支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实践探索:
1.推进作息时间大板块设计、创设凸显“引发与支持”功能的游戏环境。
2.开展幼儿独立入园与自主用餐的生活课程研究,并延伸到盥洗、午睡等环节,将自主权充分还给幼儿。
3.开展游戏回顾分享交流的探索,在实践中形成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活动样态与组织策略。
4.全面梳理园内外课程资源,注重资源利用服务课程,构建幼儿生活新地图。
5.开展“基于有效问题”的落地式教研,鼓励教师科学观察、精准分析、有效支持做真研究、真行动、真有效。
教师在学习中获得熏陶,更新理念,在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疑问,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滋养和课程游戏化氛围的浸润中获得专业化成长。
二、以“审议追随”扎根深度,实践户外游戏场的拓展优化
为创设更贴合幼儿心灵的户外游戏环境,使户外环境更好地与课程互动,让幼儿沉浸其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学习,获得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变化的环境支持,因此,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基于对孩子的观察,重新对户外环境材料进行了全面审议,按照因地制宜、功能整合的原则进行场地材料调整,最终讨论出一套既符合幼儿园实际又满足幼儿兴趣需要的户外活动游戏环境改造方案。
(一)教师审议现状,保障幼儿自主游戏。
1.调整布局户外场地位置,整合功能,化零为整。
我园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操场、路面、草地等区域,带领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户外审议,依据场地功能进行优化整合,调整布局了自主体能游戏区、组合器械游戏区、光影创意游戏区、山坡挑战游戏区、趣味沙水游戏区、趣味种植游戏区、百变路面游戏区、交通体验游戏区九大户外活动区域,满足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需要。
2.重新审议体能组合运动场,划分目标,因地制宜。
首先我们确定“错时活动、循环游戏、传承创新”的整改思路,基于师幼共同商议,调整优化三个年龄段体能大循环的结构,划分场地运动项目,丰富盘活材料和器械,增添适宜的自然元素,鼓励自主选择创意玩法,增加体能锻炼区的游戏性和挑战性,并提倡教师捕捉场地的创意玩法及时进行群内分享,形成全员共享共建共提升。
3.全面梳理场地材料价值,优化方式,支持探究。
我们针对各个场地上的材料价值进行全面梳理,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为支持幼儿开展开展多样化学习提供无限可能,我们在各个游戏场上投放了书屋、鸟屋、昆虫屋、彩色片、绸带、软镜子等户外探究类材料,提高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游戏场上随处可见观察、探究、记录工具,使游戏场成为了审美、学习、游戏的综合场所,逐步构建真正的户外“生趣”环境。
(二)追随幼儿创意,审视环境功能升级。
我们以拓展“户外游戏场”项目着手研究,借助幼儿在户外游戏的真实创意故事,自然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游戏场:融游戏与探索、运动与休闲为一体的活动空间,给幼儿更多自由活动、自主选择的机会。
1.“亲亲”自然探秘园
幼儿园自然草坪区有着丰富的资源,在开放闲适的空间下,教师以多元化的视角去引导幼儿开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拓展其学习经验。
(1)“小小发现者”---在自然情境中观察表达
幼儿融入草丛花境中,闻泥土青草的甜香,听虫鸣鸟叫,观蜂飞蝶舞,小小昆虫屋的投放吸引了众多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