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读后感
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没有之一。长平之战,秦国统一天下最重要一战,杀神白起的封神之战。
前因后果涵盖几十年。
乐毅五国伐秦,秦国拿到最富庶的陶邑。陶邑成为国舅魏冉的封地。此地影响了秦国的战略方向。
陶邑,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范蠡(li)帮助勾践灭吴后,弃官至陶邑,发家致富,后世成为陶朱公。商业繁荣,经济兴旺,天下之中。
秦国在得到楚国半壁江山后,主要攻击目标放到魏国。
陶邑和秦国中间隔着韩、魏,为了打通两地联系以及,灭魏后隔绝燕、赵与楚、韩的联系;韩国在伊阙之战后成了秦国的伪*。韩国地处天下中心,掌控进出华北平原的重要地利。凭借左右逢源的手法,国力最弱、地盘最小,却在战国时代坚持到了最后。
公元前年,白起占魏国两城。公元前年,魏冉直接攻击魏国首都大梁,韩国派*支援,魏冉斩杀韩国援*4万,魏国割让10个城,魏冉撤*。公元前年,齐、魏联盟,魏冉再攻魏,夺取4城,斩杀4万。
公元前年,魏联合赵,倾国之力,欲灭韩。白起率*救韩。
魏赵联*与韩*相持于华阳,华阳距离咸阳公里。白起出奇兵,强行*奔袭华阳战场,仅用8天。一举歼灭魏*13万,生擒3名魏将,大败赵*,将2万多赵*赶入*河。乘胜直逼大梁。魏国割让南阳(太行山南、*河以北)求和。
人一旦总是干出不可思议的事后,往往就容易被神话。
公里,8天,匪夷所思,几乎不可能。
《孙子兵法》“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力,则蹶上将*,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古代行*,三十里为一舍,里面很大的蕴含道理就是:正常行*,能顾兼顾战斗力的行*,一天就这三十里。
比较可能的解释:白起以及少量护卫急行*八天八夜,魏冉从距离华阳前线公里的秦国东战线调集大*。
此战,魏国也彻底沦为秦国伪*。秦国战略发生偏离。
陶邑以及中原地区的富庶,让秦国犯当年魏国的错误。秦国的战略目标由山西高原转向华北平原。
秦国想放弃白起在晋北的吕梁山区和太原盆地打下的赵国城邑换取赵、魏联盟在河北平原上同等数量的土地。
当年司马错攻打楚国,白起攻打赵国太原盆地,逼近太原,随后白起被调离攻楚。
不好的决定:第一,两块土地并不接壤,中原之地无险可守。第二,韩、魏两国是墙头草,如果中间道路不通,两块土地将失去联系。第三,权臣魏冉私人势力越来越大,内耗会加剧。
天佑秦国,赵国在双方交割土地之时,秦*撤离晋北之地后,突然反悔。
公元前年,秦国派大将胡阳率10万大*攻打赵国阏(e)与地区。阏与之战开打。
秦*借道韩、魏穿过上*地区,直插赵国腹地阏与(山西和顺县),阏与距离邯郸公里。秦国想切断赵国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两地的联系。三晋*土高原的领地与华北平原的扩展区之间的联系非常脆弱,主要因为纵横南北的太行山脉。
古往今来,穿越太行山脉,都需仰仗太行八阱。
秦国拿下阏与,基本切断邯郸与太原的联系。
此时赵国朝堂倾向于不救援。因为不可救。韩国直接让出上*给秦国行*,秦*攻击太突然。赵惠文王召集大将廉颇、乐乘。二人均认为阏与距离邯郸较远,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财*大臣赵奢出场,力主可救。
赵奢:田部吏(征收田赋)起步,执法铁面无私。去赵王弟弟平原君赵胜家收税,当场执法,杀九人。被平原君逮捕,义正言辞,使平原君羞愧,平原君向赵王力荐赵奢。赵奢主管赵国经济,使国家富足
像这种因为公正不阿而提拔的人才,古往今来确实有,但绝对数的过来。赵奢自己是个人才,有能力,有原则,但他这辈子最牛的还是运气,他得罪的赵胜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心胸是非常宽广的。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像自家吃了亏,哪怕知道为了大局自己需要忍着的,但千百年来,有几人能做到呢?你要是得罪了小肚鸡肠的,记你一辈子的那种人,你有几条命也躲不开不断的明枪暗箭向你射来。
曾仕强教授说过一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复仇心很强,我们的复仇期很长。
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应该时时刻刻的审时度势,妥善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理想能走的更远。
人生最重要的,永远是参赛的资格!
赵奢反驳道:道路崎岖,两*相逢勇者胜。
赵王命令赵奢率*救援阏与。秦*防止赵*救援,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以成犄角。武安在阏与东南,邯郸西北,离邯郸80公里。
赵奢率*出邯郸30里,停*,加固堡垒,设置屏障。停*28天,故意做给秦*间谍看。突然向西急行*公里,仅用两天一夜,抵达距离阏与50公里,再次停*,修筑营寨。
两支秦*紧急掉头,前后夹击赵奢。赵奢发兵一万,抢占北山制高点。秦*到达,赵奢在其立足未稳之际,发起攻击,大败秦*,几乎全歼秦*十万大*,阏与之围遂解。
打破秦*不可战胜的神话,韩国重新依附赵国。
赵奢因功受封马服君。后世以马为姓。
魏国人范雎(ju)到达秦国,帮助秦昭王解决了贵族权重的重大威胁。
田单复国,魏王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齐襄王发怒,须贾据理力争,使齐王高看,范雎受到齐王厚赏,须贾受到冷落。回国后,须贾将事情报告魏相魏齐,将范雎下狱,酷刑加身,范雎忍辱未死,偷渡到秦国。
面见秦王,进言:天下只知宣太后与魏冉,不知秦昭王。受到秦王重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纠正了秦国的战略错误。秦国重新把目标对准三晋。
公元前年,宣太后逝世。同年九月魏冉被解除职务,返回封地陶邑。
始皇灭六国,其攻七八在昭王一朝,昭王一朝,其攻七八在魏冉。
魏冉退休,范雎当*,远交近攻。
公元前年,攻魏,占领怀邑;公元前年,攻魏占领刑丘;公元前年,攻韩,占领南阳地区,封锁太行山道。公元前年,攻韩,拿下韩国重镇野王,分割韩国南北,南边中原地区,北边上*地区分割。
在秦国正要攻取上*地区时,上*郡守冯亭,率上*地区奔赵。上*地区是赵国抵御秦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赵国朝堂接不接手分歧很大,赵孝成王,询问赵豹意见,赵豹说:韩人意图祸水赵引,不可接;赵王又向平原君赵胜问计,平原君说:上*乃是赵国西南最重要的屏障。可接。赵王派平原君接受上*17座城。
看问题要看的深远。拿下上*,可以掌握战场主动。不要妄想秦国不攻击你,只有自己强大,才无所畏惧。如果不接收上*,和抗日战争主动让出东北有何区别。
上天既然能够让你兵不血刃地得到这个战略要地,绝没有不拿下的道理。
赵、秦争锋:和氏璧、渑(mian)池、换地、阏与、上*。五连杀。
公元前年,秦国倾国40万,杀向上*。
秦*统帅王龁(he),猜测:魏冉下台。白起失宠。一朝天子一朝臣,白起已经功高再难封,皇权时代,不世的功勋不能总立。
王龁率领秦*势如破竹拿下西上*,迅速向以长平为中心的东上*推进。
赵国选帅:廉颇擅长骑兵作战,赵括脑子活、理论强,有超高的统*御*水准。赵王命令老成持重的廉颇为帅,因为输不起。
廉颇统*40万,选择长平为主战场,凭借地形布置三条防线:空仓岭防线、丹水防线、百里石防线,层层设防。
空仓岭防线:副将赵茄,高平关,沿空仓岭长城壁垒。
丹水防线:沿丹水东岸壁垒,南部两座大山,韩王山、大粮山。韩王山,海拔高、视野开阔。廉颇指挥所,大粮山,囤积粮食辎重,
百里石防线:沿丹朱岭的百里石长城,故关,邯郸向长平补给的关键通道。
第一道防线,3个月被破。廉颇拒不出战,本土最经典战法。依靠后勤打持久战。廉颇忽略一个事实:后方主场。是一道太行山。双方在丹水对峙,百万级别的僵持,双方都耗不起。
战争成本
《孙子兵法》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打仗的本质,为了获利。如果旷日持久,国家会被拖垮,秦国千里运粮,可是有水路可以占便宜。赵国主场作战,跨越太行山区运粮极为不便。更重要的是,赵国并非产粮大国,国土面积有一半是北边的游牧区。
赵耗不起了,赵孝成王出招:打算御驾亲征。楼昌进言:议和。虞卿进言:先合纵抗秦,后议和。赵王糊涂,派郑朱议和,秦国对郑朱殷勤交代,向各国宣传秦、赵和解,防止各国出兵救赵。
秦国出招:范雎申请24万两*金,反间计,大肆宣传廉颇畏战,欲降,亲人怕赵括。朝堂:赵王没有选择的余地;再耗,赵国就废了。不是廉颇方式不对,只是不同量级的国家,不能进行如此消耗的战争。
一方面是有座大金山的大胖子,他输一百把也没关系!他每输一把就说:别走,咱接着来!而且*注越压越大,你越往后赢就越没底,对方的实力深不见底,你永远也探不到他的下线在哪,他只要赢回来一把,你就完了。
商鞅当年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帮助秦国拿到了那个时代的“大数据”!
这场败家烧钱的仗,秦国还能支撑多久秦国的决策高层是可以大概估算出来的,所以他们敢稳住赵国使者给别的国家做样子但并不提谈和的事,就是要接着跟你打下去。
仗打到最后,国家的体制建设等等一系列深层次的底牌都被翻到了明面上!
战场上的较量仅仅是冰山一角,战争的“冰山效应”开始显现无疑!
换将,乃是无奈之举,有没有流言,没那么重要,赵国需要一个善于进攻的将领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不要盲目相信史书中的描述,尤其是史书中的因果逻辑。还原到历史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重要的决策,他有他的诸多综合考量,做决策的历史人物也并非都是二百五,看似很莫名其妙的决定其实都有着他很深的逻辑和原因。
拨开历史的迷雾,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真的不得已。
赵王换赵括为将。
蔺相如:括徒能都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括母:赵括爹曾经说过,赵括不适合为将,用兵打仗关乎生死,赵括却轻而易举谈之,为将必是祸害国家,当大将后,将赏赐的财务置房置地,赵奢当年赏赐财务全分部下。赵王不听,赵括母说:请兵败后不要株连家族。赵王答应。
知子莫如父。赵奢判断他这个儿子时,并没有从*事专业素养上着手,而是说他对生死之事太过于轻松。
用佛法中的看人标准说:这个人缺乏恭敬心。一旦带兵出发,就是民之司命,每一个指令都关系到千万将士们的生死,所以每一个决定,都要深思熟虑,每一个决定,都要郑重其事。
这确实是需要一颗恭敬心的!
秦国,白起出山,封锁白起为将消息。赵括为将,换部下,提拔少壮派。赵括等待机会。
白起出招:发动进攻,败。赵括初战告捷,赵王大喜,命赵括全线出击、速战速决。战争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有多种多样的选择,你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变化,每一个选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机会无限,每一个选择背后又都是那么的陷阱暗藏。第一流的人才永远在*界和商界!
人家那是瞬间的抉择!筹码都是惊心动魄的大分量!
赵括全线出击,全部精锐渡过稳固的丹阳前线,攻击秦*。秦*逐渐不支。赵括命令继续突进,追杀秦*至秦*大营。
白起出招: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绕到百里石长城后,突袭赵*,攻下长平关,随后向故关进攻,堵死赵*与邯郸的联系。另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准确穿插至赵*前后两*之间,将赵*主力与后勤一分为二,截断赵*粮道。从正面硬抗赵*的部队中挤出援*,驰援两条包围线。
依托秦*本部堡垒、丹水、长平,精准切割40万赵*。
四十多万围了四十多万!
非长平之地势!
非丹水之险阻!
非秦*壁垒质量达标!
非秦*技战术素养过硬!
非杀神出鞘鲸吞的大手笔!
上述缺一,长平之围均不可能实现!
赵括突围,白起硬抗。
孙子兵法中所说,十倍于敌*,才能围,因为被围的人会困兽犹斗的集中所有力量突围!
四十万围四十万,围歼战,压力很大,一比一比例的百万级别的围歼战。秦*伤亡惨重,白起战后汇报:伤亡近半,实为惨胜。
赵括决定固守待援。故关已经被堵死,没有救援。白起派轻兵骚扰,秦昭王亲自赶到河内,下令河内、河东15岁以上男子全部升一级爵位,火速开往长平。两郡人民开始源源不断的加固包围圈,并固守故关,阻断了赵国的所有救援企图!
在战役的最后时刻,秦国的举国体制再一次的显示出了巨大的动员优势,这样规模的包围战,在古代史上仅此一例。
可能也只有秦国的举国体制,才能够有这如此大的手笔!
随后到底有多少河东人民被动员上了长平前线去加厚饺子皮,史书无载,历史在最后一刻,最终选择了实力更强的那一位!
长平一围40多天,期间,赵括表现出极高的指挥素养,赵*没有内乱,没有投敌,而是成建制的让秦*非常紧张。第46天,决定突围,将部队分为四个梯队,轮番冲杀、循环反复、兵分奇正。本人在突围过程中被射杀。40万赵*投降。
赵括犯了冒进错误,没有谨慎的分兵追击没有留退路。咎由自取,千古骂名不怨,一战弱赵。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其实无论是什么事,说起来和做起来都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一件事往往说起来容易,而一旦真做起来,就发现有千头万缕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不是简简单单能解决的。
伟大的明代圣人思想家王阳明说的那句:知行合一,正是我们所要终身去体悟的。
每当做事心绪沉浮之时,请想想赵括,然后带着一颗恭敬之心去处理每一件事。
善莫大焉!
40万赵*被坑杀。杀降者不详。
白起也没得选:40万赵*不能放回去,放回去,长平之战没有意义,千万人次的千里运粮,百姓围战,消耗极大。也不能收编,几十万人,消化不了,40万相当于秦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也没有粮食供养。还有当时对杀降没有概念,社会的进步,是在不断地演化下,在大量的规律与事实约定俗成后才产生的。白起,就是第一个反面教材。
在当年白起的*帐里,他没有选择。
白起三路出兵,欲灭赵。自己率精锐直逼邯郸。
苏代找到范雎,说:白起灭赵,功必在你之上,不会容你,其次:秦国灭赵,赵地并不会有多少会属于秦。秦获利不多。范雎劝说秦王,秦王同意,允许赵国割地求和,下令班师。
白起不解,在将敌人的有效反抗打垮后,一定要乘胜追击,在对手布置第二层防御的之前迅速扩大战果。
赵国的此时能动员的有生力量都打没了,现在邯郸几乎就是不设防城市,不趁着这个时候再向前拱一步,他日你再想灭他,又将付出多少代价!
九个月后,秦昭王再次攻赵,白起生病,王陵为将,被赵*所败。白起病愈,秦王令白起为将,白起推辞。成本高、国际环境不允许。已经失去灭赵时机。秦昭王派王龁为将,两*相持。
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带领兵马援赵。
平原君求援楚国,带了毛遂,毛遂三步贴到楚王跟前,逼出楚、赵联盟;平原君妻子乃信陵君魏无忌姐姐,魏无忌通过魏王爱妾如姬偷取虎符,调兵,大将晋鄙生疑,信陵君门客侯赢朋友朱亥杀之,魏无忌北上援赵。
秦昭王再次请白起出山,白起继续称病。白起不该如此。
同年十月,秦王将白起贬为士兵,放逐到阴密,同年十二月,白起被秦王赐死。
秦*一败再败,被魏无忌大破秦*主力,邯郸之围遂解。
秦*元气大伤,二十年内,没有大的战争。
白起死后六年,秦昭王病逝。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国奠定统一优势的时期。
40万赵*被坑杀之时,赵国一女诞下一子。王龁围困邯郸之时,此子差点被杀。此子为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