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梦回丹阳之回忆故乡圩桥
TUhjnbcbe - 2021/2/21 5:44:00

回不去的青春,忘不掉的故乡。人生中*牵梦萦的就是故乡的回忆与故事,童年时光总是美好的。我的故乡是江苏丹阳最西南的一个很唯美的村庄,坐落于丹阳市、金坛市与丹徒的交界三角区,东依延陵,西邻宝堰荣炳,北距白兔,南离丹阳南门二十公里。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她的名字叫圩桥。

圩桥是韦姓占了90%以上,是韦氏崇德堂的后裔。延陵韦氏发迹于京兆即今天陕西西安,盛唐时长安有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氏是唐朝长安的第一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皆位极庙堂重臣。

东汉末年,韦著、韦芳兄弟由长安,迁至丹阳延陵,韦著之孙韦昭历东吴四世,获封高陵亭候,韦昭公因此被尊为延陵韦氏,一世始祖。南宋淳佑年间志仁公迁至万顷洋之侧始建圩桥村,韦氏38世志仁公是圩桥的始祖,生三子:志善(-),志坚(-),志刚(-)。志善生二子,端一迁仕庄,志坚生二子,端二端六迁王师岸,志刚(-),生二子端三端七定居圩桥。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在村西关王庙附近有一座石桥,叫圩桥。村前大塘的水由江里缓缓流入,静静地流了一千多年。小时候就跟着父亲捉鱼捕鳝,留下许多欢乐时光,后来修排涝站把石桥拆了,修了一座水泥桥。

很小的时候,记忆中村东头有个韦氏祠堂,柱子双手可抱,地上全是用×的青地砖铺成,豪华气派,六七十年代在其创办学校,甚至有了九年级,记得有个九里姓龚的老师在教书,学生经常抬粪去很远的河滩浇篦麻,可惜在七十年代中后期被拆了,去修水利工程了。几百年的传承,圩桥村上最有历史沉淀的东西,终于在七十年代灰飞烟灭,再也找不到半丝痕迹。

从村东通向村西,有一条青石铺成的路,在村中间蜿蜒曲折而过,石板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世世代代的踩踏,石板变的溜光水滑的,没有半点棱角了。夏日的雨天,趿着木履,撑着*油伞,踢踏踢踏地从石板巷子走过,就把江南烟雨写进了童年的记忆里,凝固成一幅黑白山水画,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开出思念的花。可是,随着改革开放,青石板路也被摧毁了,现在铺成了一条水泥路,再也寻不回童年的回忆。

村子前面有一个八十亩的大塘,小时候清澈而又干净,全村人吃水用水全是从大塘挑,洗淘汰用全是在大塘,静静的大塘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韦氏子孙,夏天时村上所有的小男孩全都泡在大塘,捕鱼捉蟹摸河蚌,大塘承载了无数韦氏男孩的童年趣事,只不过时光却再也回不到从前,经济大潮下,韦氏子孙如蒲公英,飘落在全国各地。村东的嘉表墩,村西北的桲落坟,村北的葬帝坟、老坟,村西的平地坟、五甲坟、新坟等埋葬着所有韦氏祖先,却也是童年经常淘气的地方,捉知了,采桑椹,打仗,躲猫猫,打猪草,用柏树果与筷子做气压筒打麻雀,疯的一身泥一头汗,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如今却再也没有了这种快乐。

回到故乡,所有的坟地都迁到公墓了,革田成方后变得一马平川。再也寻找不到以前的一丝痕迹。有段时间据说是要拆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已航拍过了,然后被国家有识之士紧急叫停,才保留住了这个承载许多韦氏人童年记忆的古村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以它不可阻挡的车轮,改变着这千年古村落,市场经济的大潮在汹涌澎湃中,把年轻的韦氏后人带向全国各地。现在的圩桥村,在夕阳的余晖中,暮气沉沉,已变成一个生活着老年人的空空荡荡的村子。那里住着我们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清明时节,春节时分都是漂泊外乡的子孙,回到故乡圩桥探亲访友、扫墓过节的日子,于是村子又显得热闹起来。

改不掉的乡音,回不去的过往。最纯真的回忆,留给了篮球场上的露天电影,留给了大队部里大型的红色东方红拖拉机,留给了村东小学里的朗朗读书声……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却只能回味。坐在深秋午后的魔都上海,码着文字,思绪在两百五十多公里的故乡圩桥飞扬,突然涌起莫名的乡愁!是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来源:百家号“一苇渡江韦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梦回丹阳之回忆故乡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