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啦!
距离中国眼镜业
(第七届)代理商高峰论坛开幕
仅剩最后一周
请各位来宾做好随时上车的准备!
中国眼镜业
(第七届)代理商高峰论坛
主题:同创共举
时间:年6月21~23日
地点:扬州皇冠假日酒店
随着开幕式的临近
内容也是一天比一天精彩
本次特邀导师上海理咨询机构总裁沈理
将在论坛作《批发商未来演变趋势的探讨》演讲
为了本次论坛的预热
沈理老师针对本次主题作了分享
阐述了眼镜批发商在供应链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特邀导师
沈理
自年开始,沈理先生先后为国内百余家知名眼镜企业培训近千场,被誉为眼镜行业培训大师。金牌店长管理技术培训课程是沈理先生最有心得的一门课程,因为实战性实用性强,对学员的帮助立竿见影,而被业界格外推崇!
以下内容来自沈理老师,并授权发布
再次感谢沈理老师对本届论坛预热的分享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靠谱吗?
曾经,中间商的出现是商业社会进步、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但如今,中间商被贴上了“成本虚高、环节复杂”的贬义标签。天天有人跳出来高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样真的好吗?
其实,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
“眼镜批发商”是否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先看一下
眼镜批发商是怎么产生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当时的眼镜零售商想要进货就必须找到工厂。
据一位眼镜老法师告诉我:他当时的单位是上海眼镜二厂(位于上海青云路),供销科就位于厂门口,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眼镜零售老板,有些老板甚至在青云路附近租了旅社,因为常常需要往返跑几天才能拿到货。
常州郊外的魏村曾以加工天然水晶而闻名。在90年代以前水晶能磨成镜片装配成水晶眼镜,被认为是眼镜中的“高档货”,在东北、西北等省份深受欢迎,甚至当时年青人结婚还有送2付水晶眼镜的风俗。
同时,在毗邻魏村的江苏丹阳,也出现了制造玻璃镜片的工厂。因此,全国各地的眼镜零售老板都要跑到魏村、丹阳来采购。
当时还有一个情况:眼镜零售生意集中在北方工业城市,如石家庄、沈阳、长春、哈尔滨等等;但眼镜的生产制造却集中在南方,除了上海,江苏以外还有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这使得眼镜零售老板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甚至数次舟车劳顿,有时候花费在路途上的成本远远超过了商品采购成本本身。为此,眼镜佬们叫苦不堪。
于是,就有“独具商业头脑”的几位“吃蟹人”,在丹阳的一个小旅馆租借一个房间,做起了“中间商”。他们把全国各地的眼镜集中到这里,再从这里销往全国。最终,逐渐形成了“云阳”和“华阳”两个批发市场并且在年10月合并为丹阳眼镜市场。
从眼镜批发商的最初诞生,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当批发商出现之前,整个产业的供应链是“多对多”模式:多个分散的生产厂家面对更多个分散的零售商户;批发商出现之后,转变为“多对单对多”的模式。厂家和零售商都只要面对少数几个批发商,大大提高了物流和现金流的效率。
随着行业规模的发展
批发商在整个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
1
提供小额贷款
大部分零售商都是小本起家,无法使用资金杠杆。如果全部要现款现货,那么只能高频次小批量采购,尤其在交通不够便利、物流不够发达的时期,对零售经营会形成巨大的制约。
但如果工厂提供赊销,工厂会承担巨大的“坏账风险”,或者将投入大量人力于收款这件事。
此时,批发商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厂家放信用额度于批发商,再由批发商依据自己的判断来给予不同零售商不同的信贷额度。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批发商承担了这部分的风险,于是也获得了这部分的收益。
2
提供信息互通
眼镜行业从来不重视“信息”的价值,直到最近十年。
这十年当中,眼镜行业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怪物”,COYA会长Bill称之为“社会库存”。简单说,就是“现在所有的眼镜工厂都停止生产,眼镜行业的库存卖一年都卖不完”。
形成如此巨大的库存,罪魁祸首就是信息不通畅。
以太阳镜为例。工厂从当年的9月开始下单生产,到次年1月把货分发到批发商那里,然后次年2月,货到了零售商的手上。到次年9月,零售商会将卖剩下的货退给批发商,批发商再退给工厂。
最终,这批货在经历了14个月的漫长旅行,终于回到工厂。这时候,工厂也终于知道,哪些款畅销哪些款滞销,但知道了又有什么用?
更可笑的是,有些款式在南方畅销到缺货补不到,而在北方却可能滞销到一副没卖出。
设想一下,在有批发商的前提下,信息堵塞得如此严重,那么,没有批发商呢?没有批发商情况会糟糕一百倍。
3
负责商品规划
记得在年前后,眼镜零售业曾经盛行“做联合采购,到工厂下单”。但很快,这股风潮又偃旗息鼓了。为什么?
因为零售商和工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而同时,绝大多数国内的眼镜零售商都没有“商品部”,不具备对流行趋势、消费者需求的判断和洞察能力。于是,下订单时“拍脑袋”,约定付款时“拍胸脯”,最后商品滞销了“拍屁股”。
难道批发商会比零售商更了解商品吗?
事实确实如此。
国内像宝岛、博士、宝视达这样体量的零售商毕竟占少数,大多数零售商的体量在万左右,每年销售镜架一万支;所以形不成所谓的“大数据”。但一个批发商每年要销售数百万支镜架,并且是来自不同工厂的产品,先对而言,他们更了解产品趋势。
综上所述,批发商的存在,缩短了产销两端的距离,促进了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的效率。他们赚取的并不是差价,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了中间商,产销双方的交易成本可能会更高而不是减低。
”如此说来,本人是否想说明
批发商存在的合理性以及长期性呢?
非也!本文只是论证了前者,即合理性,但对于长期性,我还有话要说!不过,篇幅太长了,下回分解吧。
接下来就是和内容一样精彩的广告时间
第1眼镜
Thefirstglasses
长按识别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