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燕者,
闽人特殊之肴也。
《清稗类钞》曾记载:“肉燕者,闽人特殊之肴也。”并详记其过程。近代郁达夫更是《饮食男女在福州》中感叹肉燕味美。由此可见,肉燕精妙,早已为人所称道。
小时候,在僻街小巷里,总是能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嗒、嗒”之声,只要一听到这响声,就知道是卖肉燕的来了。一碗肉燕汤,加上醋和胡椒粉,再添上几粒青葱,就成了连江人萦绕心头难忘怀的美食记忆。
谈及连江肉燕,一定绕不过两个地方:丹阳肉燕与下屿肉燕。这两地的肉燕在连江自成一派、各领风骚。
巧手飞槌、Q弹至极
定是丹阳肉燕
丹阳肉燕起源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年),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丹阳肉燕早已闻名海内外,倍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
丹阳的肉燕被戏称为“肉包肉”,这绝非虚言。包裹肉燕的皮选取了猪的后腿肉。先剔筋切块,然后用木锤节奏地反复捶打,将肉捶打至黏状后摊铺在木桌上,接着用擀面杖均匀拍打肉泥,再用压面锤碾压,期间不断撒上地瓜粉使燕皮不易粘连,拍打压延,这样一张合格的肉燕皮才宣告完成。
而包肉燕则是一项手艺活,在加工者灵巧的手中,肉燕被包成了元宝状。据说,这样可以使肉燕在烹饪过程中均匀受热,味道更好。
年,随着丹阳所有石板材加工企业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丹阳支柱产业迎来转型升级,更使丹阳肉燕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丹阳镇引导肉燕加工企业走标准化生产经营之路,着手规范全镇肉燕的产业化、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其中,福建德一品食品有限公司更是将丹阳肉燕带到了全国各地,慰藉了无数远离故乡的丹阳人。
薄如棉纸、形似燕尾
当属下屿肉燕
下屿肉燕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下屿肉燕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皮薄,近于透明。
制作下屿肉燕首先要选好上等成品猪的鲜活瘦肉,这肉必须是猪的后臀部分,还要当天猪肉当天做成。所以,制“燕”人常常在拂晓时刻就动手,把一大块的瘦肉切割成片,然后,用圆木锤不断敲打,直至将肉片捣碎为糊状。接着,用少量精纯的薯粉作调料将它调匀,再次进行锤打,直到薯粉与碎化的瘦肉结成一体。接着,将细腻化了的肉垛铺到专用的大块木板上,再用长而圆的木杖子反复擀,直至将肉垛擀成如棉纸一般薄,再把它切成像燕尾状的小方块。
优质肉燕必须是皮和馅在同一个时间里完成,因此,在擀皮的同时,由专门人同时制作馅。包好的生肉燕放到大锅竹甑里急火蒸,大约经过十五分钟,即可熟透。这样,一粒粒透明、清香、可口的肉燕就算大功告成。趁着腾腾热气,即食肉燕那才是真正美味呢。
好肉燕的制成,靠的是打功、调味功和火候功。人家算过,两个人合作,正是因为下屿肉燕的精工慢活才做出了脍炙人口的美味精品。它现在已经走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销量与日俱增,在上海,北京、深圳、福州等城市,也都可看到“下屿肉燕”的招牌。
dvdf
无论你是喜欢入口Q弹,唇齿留香的丹阳肉燕,还是喜欢皮脆肉嫩、晶莹剔透的下屿肉燕,她们都是连江人心底不可磨灭的味觉印记。
来源:孙文王锴煌
新媒体编辑:文墨
原创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