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家姓氏中,符氏只是个小姓,到目前为止,国内和国外加起来,也不过万人。然而在我们丹阳,却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族。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符彩自河东(山西)迁来丹阳,近一千年中,有多少符氏优秀儿女,获得了许多十分可喜的成果。
丹阳的“符”氏文化
符姓探源及现况
1
符姓溯源
符氏的祖先原本姓姬,是四千年前*帝的嫡系传人。商代末年,文王生姬旦,姬旦生伯禽。
第三十三世鲁顷公的孙子姬公雅,亡国后流落到了秦国。由于公雅表现出色*绩卓殊,被秦王*“以官赐姓”,改姬公雅为符公雅,成了天下所有符氏的鼻祖。
2
符姓的迁徙和分布
公雅的两个儿子,在秦二世时出任四川地区的地方官员。若干年后,后裔中有一支迁到了山东的琅琊郡,发展成为了望族。东汉年间,不断有子孙从琅琊向全国各地迁徙,故以后各处的符氏族人,都统称自己为“琅琊氏”。
从五代的中后期到北宋的初年,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以符彦卿为代表的*治和*事势力,这是一股谁也不敢轻视的势力,曾经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治格局和几个朝代的更替。这位德高望重的符彦卿,被丹阳后臧符氏尊为本支族群的始祖。
公元998-1003年(北宋真宗咸平年间),符彦卿的孙子、符昭信的儿子符士彬,奉皇命来到丹阳,担任七品县令。
几年下来,他做出了许多有利于苍生百姓的好事和实事。他在临终之际,郑重地叮嘱子孙,在今后条件具备的时候,要有一支族人迁去丹阳。
多年后,丹阳后臧的符氏,同时有了符彦卿长子、次子和季子三派的后裔。浙江余姚天华,只有符照愿的传人,江西广昌,只有符昭寿的传人,而江苏丹阳,却有三派齐全的传人,这在全国符氏的迁徙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符氏自来丹阳后臧以后,他们都牢记祖训,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发扬一贯良好的世泽家风。从北宋中期到元代末年的300多年中,年年春种秋收,四季寒窗苦读,世世代代,都以耕读传家。全族人丁兴旺,代有人出,先后有好几十人,进入了仕途,从而成了丹阳乃至江南的一大望族。
在元代时,丹阳后臧的符氏人,即有到江西新喻做官,落户在那里。到元末,又有一些人从后臧移住到大华和下圩等地。
最多的迁徙,应该是在明代的前期和中期那段时间。后臧符氏被抄没以后,许多人就纷纷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流落到金坛、武进和溧阳等一些地方。许多年后,又有人从金坛再迁向常州、江阴和无锡等处,更有一支远徙到山东烟台,再迁到东北辽宁的新民。
至清代的中后期,在丹阳境内,后臧符氏分迁到了华甸、麦溪、吕城、皇塘、里庄等地。境外,迁到了金坛、句容、溧阳、武进、常州、宜兴、无锡和江阴等县市。再远,则到浙江富阳、丹江西新喻、山东烟台和辽宁新民等地。
这些迁出的族人,现在很难全部说清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不过几百年中,他们也出了不少优秀的人物,有许多人考取了功名,进入了仕途。
今天,有很多名后臧符氏的学子走出了国门,任职海外,正在为国家、为全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3
符氏宗祠和祖墓
1、符氏宗祠
丹阳后臧的宗祠,始建于元代。因为明初抄没的大火中,烧毁的就有祠堂。
在明代,最早的重建年代,当在天启元年修谱的同时或者前后。明代建的祠堂,较好地保留到清代的咸丰初年。太平天国的起义,和清*在丹阳的几年兵荒马乱,后臧的符氏宗祠和海瑞宫等建筑一起,又一次焚毁在战火兵荒之中。同治年间,村上最初只有一小祠,作为对祖宗的简单祭祀场所,到公元1889年(清德宗光绪已丑年),全族终于重建一座上规模的祠堂。
保留到20世纪50年代初的符氏宗祠,重建于民国初年。许是光绪年的祠屋还不够高大宏伟,范围似乎还小了一点,所以它在半新时,便大部拆去重新建造。
民国初年建的符氏宗祠,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在附近众多名祠中,它完全可以和皇塘的荆氏宗祠,东泊的张氏宗祠相媲美。
符氏宗祠的前进是正门,中进是议事厅和全族吃祠堂酒的地方,后进中间的三间,上下都设有神龛,龛内供奉着几百位列代祖宗的神位。这里是全族祭祀的神圣之地,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全村男丁都来向祖宗拜年,这里,也是向族长和尊辈拜年的地方。
抗战以前,祠内就办起了现代小学。祠堂每年都拿出一笔经费,资助办学,年终时,还奖励品学兼优的族内学子。
50年代时,祠屋的后面两进,被拆去建了镇上的粮管所和粮库,剩下的前进,也被改建成粮食加工厂和村大会堂。
2、符氏祖墓
后臧符氏的祖坟,笔者相信,当年肯定是会有的,遭明初抄没之前,符家人都知道始迁祖符彩和符续等人的墓地在哪里。
公元1871年(清同治辛未年),后臧的第四十世孙、邑庠生符发现了两块石质墓碑,表明墓主一个是南宋翰林学士同平章事符继忠,另一个是元代户部尚书符宪鹤。至此,全族人才重新知道这里有两座先祖的墓地。
到清代结束,这两座存在五六百年的古墓已从地面上消失,只有那两块墓碑倒卧在污泥之中。1966年“文革”初,这两块碑被人当作“四旧”敲得粉碎。但是,这两座墓址被符振记在了公元1873年(清同治癸酉年)《云阳后臧符氏族谱》的续修版上。如今,族中有人正在努力,争取在原址上复建这两座古墓。
4
符姓族人的今天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丹阳符氏族人迁徙的城市,现今成了全国最最发达的地方。近万人的符氏族年风人,早已走出了贫困,越过了温饱线,接近和达到了小康。年轻云的子弟,全都有了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占相当比例的人进入了高校。今天,研究生到处都有,博士也为数不少。有许多人成了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授。还有许多人成了级别较高的*官和**的领导干部。至于成功的企业家,高级的管理人员,济济人才,遍及苏南的近10个县市。
在已经丰衣足食的今天,后臧符氏的子孙们,他们没有停止住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明白,每个人,乃至全宗族,都是在逆风中行走,如不一直前进,则势必要出现倒退。所以,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他们都在继续努力,不停地迈开进取的步伐。
近几年中,后臧符氏族人把自己较快地融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符氏大家庭中,通过多次广泛和密切地接触,增进了族人的情谊,探讨了悠久的符氏历史,并且不断地求索,使符氏文化更加丰富深厚。
1、符氏家规
孝敬祖宗,重敬孝亲,重敬长辈。兄弟友爱,规劝睦族。教训子孙,世守耕读,端正言行,谨慎官箴。慎重婚姻,严肃闺阃。尊重节义,慎重继绝,谨护坟墓。平置交易,早完国税。严戒奢侈,严戒*搏。如有违犯,祠中加重处罚,违抗者送官整治。
勿欺孤寡,勿恃尊凌卑。戒逞凶好讼,勿结外人害族人。不可投营充兵,入衙当役,家贫不为奴仆。要劝人为善,勿议惩恶。
2、符氏排行
符氏排行,就是符氏按辈份的排列。符族因传世久远,二十五世以前的排行皆失传。第三十世到五十四世的排行依次为:
仁义礼智信
钦明文思安
书父哲谋圣
温良恭俭让
公侯伯子男
第五十五世起酌情另立五字续之。
整理自:《丹阳姓氏寻踪》
编著:丹阳市档案局、丹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
丹阳发布
丹阳市档案局
联合制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