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代,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进程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以机器为基础的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所取代。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率先经历了这一过程,传统工业趋于衰退,大批工业企业或停产倒闭,或转产发展,或者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城市,乃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导致城市出现大量被废弃的工业用地和为数众多的失业人员,成为城市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入手,解决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诸多问题。对老工业企业的更新改造成了城市复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伯明翰、法国巴黎东南区、加拿大温哥华格兰威尔工业岛,都是老工业区改造的成功案例。而国内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进程,起步较晚,至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开始对老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国内成功的案例有北京,苏州河,上海老场房。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丹阳国企也开始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苏南工业发达地区的丹阳,也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从年代中后期起,老国有企业的体制性弊端日益显现,致使丹阳国企大面积陷入困境,一大批知名产品销声匿迹,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急剧下滑,另一方面,由于丹阳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原在东北郊区的国企已成为中心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集中的工业企业导致污染严重,特别是大量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流经丹阳的重要水系京杭大运河,水质不断恶化。丹阳三大国企丹棉、丹化和丹钢周边城市建设也严重滞后,市容市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都与其他城区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广泛调研和慎重考量,市委市*府对丹阳国企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应运而生。其基本设想是:对三大国企实施异地搬迁改造,搬迁后原有的土地“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从而将老工业企业改造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为新型城市功能区域和产业集群谋取空间,为新的城市发展区域谋取空间,同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而丹阳钢铁厂区块位于丹阳火车站周边,与丹阳眼镜产业区重叠,作为丹阳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项目,将丹阳钢铁厂打造成眼镜产业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区,推动眼镜产业发展,从而提升丹阳眼镜乃至整个丹阳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动力。
江苏省*府曾提出,将从6个方面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为:到“十二五”末,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其中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达60%。推动文化产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江苏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江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文化产业新业态培育,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作为文化地产的重要类型,正被以“互联网+”、“文化+”为代表的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深刻地影响着。在此基础上,南通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州运河五号等项目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培育骨干园区和企业。
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下,在传统工业遗址与文化产业园区的共融发展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机遇,现将有关丹阳钢铁厂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相关设想报告如下。
一、新环境下,传统工业遗迹与现代文化发展创新结合
丹阳现代工业起源于民国初起,解放前以纺织丝绸工业为主。年初,原丹棉所属冶炼钢铁设备及人员等一并划出,开办丹阳钢铁厂。年,举步为坚的丹阳钢铁厂正式关停。这期间,丹阳钢铁厂前后经历停产、改址、扩建,至年关停前,钢铁厂及相关配套地块占地达多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关停后的钢铁厂地块的未来走向在*府规划中几经变化,最近一期的规划为眼镜商贸配套服务区。
作为丹阳名片的丹阳眼镜产业,一直以来是吸引外部目光的重点,周边地区很多游客在周末来丹阳配眼镜,奈何丹阳没有旅游项目,一年近百万人次的客流只局限于眼镜市场,而眼镜市场的接待能力屡屡在周末及节假日突破极限。在中央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转变发展方式,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发展眼镜市场周边配套,在丹阳钢铁厂旧址上,建设丹阳工业遗址公园,以工业遗址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的一个现代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新思路下,时代记忆元素与现代文化调性共生营造
(一)保留工业记忆元素,共享城市文化内核
丹阳工业遗址文化产业创业园以丹阳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拟规划在钢铁厂工业旧址内,该厂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地方小铁钢的典型,丹阳钢铁厂是丹阳近代工业的的缩影,是改革开放前丹阳人铭刻在心的历史记忆,是丹阳传承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志。丹阳工业遗址公园的景观特色源自于对工业遗迹的原始保护,完整的保存原丹阳钢铁厂的基本建筑风格、厂区构筑、朴素的内部装修以及大量的工业设备设施等遗迹原貌。园区内,红砖厂房和具有工业符号感的建筑物、构筑物保留着五十年代苏联建筑风貌,随处可见的毛泽东语录和各种标语口号是六十年代*治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数十米高的烟囱和炼铁高炉将成为了公园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区的地标。
(二)再造园区文化调性,发展现代文化产业
为完整保留工业建筑的特色,同时把各种构造复杂的厂房改造为商业用建筑,项目需聘请了国内知名建筑师来规划设计,汇集多名优秀的建筑师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风格不同的专项设计。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建议“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对原厂区内充满情感记忆的苏式红砖厂房、具有工业符号的烟囱、高炉、管廊等历史遗迹进行了保护性改造,营造工业遗址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文化艺术氛围。比如大跨度大层高的大车间,改造为影院与剧场;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囱、传送带、高炉等巨大构筑物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建成音乐酒吧区;老的办公楼则被改造为文化创意设计室和酒店,包括眼镜创意设计和眼镜包装设计,以及眼镜周边营销等。这些改造都是对建筑文化内涵的保留与延伸,也是旧工业建筑对当代文化的渗入和延展。
三、新常态下,工业遗址保护与现代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共融发展
(一)“文化+展览”,做强文化内容建设
园区在充分融合丹阳文学艺术形式的创作、展览、演艺等业态基础上,通过做强文化内容植入和建设,打造具有传统、民族、娱乐、科技等不同形式格调的剧场及演出聚合体,配合多场次的全国乃至全球眼镜主题展览会、丹阳地方商业主题的各种展销会等,以充分实现园区本身的文化内涵展现与商业运营价值。
目前丹阳缺乏大型展览展销所用的场地,每年各经济产业的展览展销均挤身于森林家居广场等综合商业场所,无大型的停车设置和餐饮配套,*府职能部门的便民服务活动只能设置在市民广场这类的城市小空间内,大型的演艺类活动也只有奥体中心蓝球馆一处可选,市区文化惠民活动所场地局限,无法开展大型活动,类似于画展、摄影展、艺术展、广场舞汇演等没有常设场所。而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区以遗址公园为核心,建设或改造丹阳大舞台、丹阳演艺中心、丹阳户外展览中心、丹阳艺术中心等多个功能完善的展览演出场馆场地,持续性地开展文化演出、经济展览等活动,为园区文化内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园区展览演出活动的影响和效益。促进形成园区展览演出活动的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国内精品及品牌知名度的展览演出活动,如功能性的音乐节、丹剧大剧场、全球眼镜设计大展、丹阳眼镜博览会、丹阳地板产地展销节等。
(二)“文化+商业”,促进现代文化落地
丹阳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招商文化创意、展览演艺和商业配套等相关企业入驻,涵盖展览、演艺、办公、培训、剧院、酒店、零售、餐饮、银行、娱乐等十余种业态。园区规划多条产业功能带:一是在园区南街及外围区域形成的以地方特色餐饮为主的餐饮配套功能带;二是以园区北侧原丹阳钢铁厂遗址公园为核心的演艺中心、丹阳大舞台等为中心区域形成的创意制作、教育培训、演艺娱乐功能带;三是以展览中心、艺术中心为重点形成的展览产业融合功能带;四是以整个西区运河边形成的特色酒吧、微电影拍摄、艺术创意、摄影创作为主的艺术工作室及创意、体验、休闲产业带等。
丹阳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做好业态规划,实施品牌战略,发挥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进一步优化园区招商服务,实现园区的可持续运营发展。主要措施为:一是*府投入与引资投入相结合,实现产业培育和产业聚集。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精神,园区将利用丹阳地域文化领域和产业经济领域的优势资源引入相关企业,探索“文化+”时代下、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大潮中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路径。二是完善整体配套设施,优化园区服务品质。园区将重点引入在国内、国际上有品牌、品质高、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利用其品牌影响力来提高园区吸客力,并通过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三)“文化+旅游”,培育现代文化氛围
丹阳工业遗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结合丹阳眼镜城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专门衔接眼镜市场旅游功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了软硬件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同时,为了做大做眼镜市场的旅游服务,依托丹阳文化资源的优势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推广,利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多维度宣传,搭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