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总会遇到点紧急情况。在此关头,如何选择方向,十分重要。但是无论如何,轻生、逃避都不是最优解。再大的困难,也总有办法可以克服。
年7月14日,《丹阳日报》第3版刊发了一则社会新闻,标题为:“华昌桥上一男子欲跳河轻生警民联手将其成功拉上桥面”。
相关新闻报道新闻说,一位年仅20岁的小伙子,从陕西安康到丹阳打工,“由于最近老家突发状况,为讨要工资,他和老板发生了争执,心里感到很郁闷,一时想不开就跑到华昌桥上欲跳河轻生。”幸亏丹阳热心市民和负责民警反应快速,“正在开发区凤凰路上巡逻的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蒋明辉立即带着队员,仅用时50秒就火速赶到了现场。”在警民联手救援下,成功将小伙子从大桥护栏外拉了回来。
从新闻报道看,一出悲剧正在上演,是丹阳的热心群众与负责民警及时赶到,才化解了这桩悲剧,改变了悲剧的剧情走向。如果没有他们,后果不堪设想。读者读了这样的新闻,首先应当为热心群众和负责民警点赞。《丹阳日报》报道此事,从标题到正文,看起来本意也是在赞美他们。这无可厚非,他们理应得到表扬。
这则新闻,其实还可以进一步解读。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远离家乡,辞别亲人,到了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打工,为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赚点工资,好养家糊口、改善生活。一个人正常打工,工资不应当正常发放吗?为何还会出现“讨要工资”的情况?就算老板好心,怕员工乱花钱攒不下钱,帮员工先存着,但是现在员工“老家突发状况”了,急需用钱,为何还不赶紧把工资结算给人家,还要跟员工“发生争执”?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干的事情吗?
网络图片,出门在外打工不容易《丹阳日报》未采访老板,对小伙“讨要工资”“和老板发生了争执”的情况未作进一步报道,读者很难明白其中缘由,但是作为打工人,读到这一段时,不由对小伙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不管事情真相如何,这位老板看起来都不像是好人。
一般情况下,新闻语言“老家突发状况”,不大可能是好事情,比如造房子缺点钱、家中兄弟姐妹举行婚礼要出彩礼钱,等等。按照农村生活的通常情况,“老家突发状况”很有可能是家人突发疾病,或者遇到自然灾害出现房屋倒塌,如此等等,总之是急需用钱的“不好”事情。员工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本来不能及时陪在亲人身边已经很悲伤了,再讨要不到工资,不能给家人以金钱上的帮助,感情上肯定更加悲伤。如果老板还出言不逊,跟员工争执,那就难免火上浇油,致其郁闷到跳河轻生。
当前,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都在出台各种政策欢迎打工人到本地打工。镇江也是如此。然而丹阳这位老板的表现,令人失望,如此作为如此表现,怎么能够吸引住打工人继续为你干活?至少这位小伙子不大可能留得住。
网络图片,认真工作希望能有较好的回报不知道此事一出,有关部门会否帮助协调小伙与老板之间的争执。相信会的,但愿如此。事实上,如果小伙子确实遇到拖欠工资又急需用钱的情况,找《丹阳日报》记者帮忙,“新闻热线”一出动,应当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小伙子毕竟年轻,没有社会经验,平时还得多看报、多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