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烈帝刘备,一生起伏不断,半生坎坷不平。在汉末乱局到来之际,刘备也曾入主徐州,跻身于中原群雄之一。而说起徐州,不少读者可能哑然一笑,因为在众人认知中,刘备的徐州是“捡来”的。倘若不是刘备走大运,使得陶谦对他青睐有加,他又如何能登上徐州之主的位子?
即便是正史,也坚持该说法。于是《三国志·陶谦传》有云:“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陶谦想把徐州托付给刘备,无外乎两个理由。一是两者关系亲近,有着共同理想。二是在陶谦来看,刘备的确有能力守住徐州。不妨就这两点原因,分别做一论述。
一、陶谦托孤有无必要性?
其一,刘备与陶谦究竟是什么关系?依据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的叙述,刘备和陶谦不过是互惠互利。刘备刚出道时,归附于同门师兄公孙瓒麾下,后者为人虽然粗猛,但对刘备算是照顾有加。而公孙瓒的地盘毕竟局限在幽州境内,无法满足刘备入主中原的理想。当时公孙瓒、袁术、陶谦是为军事同盟,而徐州位于中原,导致陶谦承担了最主要的压力,于是他便向公孙瓒求援。刘备看到机会,便请命与青州刺史田楷一同前往徐州。
不曾想到,刘备一去不复返,正式投入陶谦麾下,可见刘备此时便已经有枭雄的决断力了。《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可以看到,陶谦对于刘备的到来十分欢喜,还给予了他四千丹阳精兵。如果说刘备进入徐州,是为了一展雄图,那么陶谦接纳刘备,又是为了什么呢?
事实上,陶谦坐拥徐州期间,日子并不太平。外有曹操袁绍虎视眈眈,内有徐州豪强阴图自许,陶谦凭借家乡带来的三万丹阳精兵,倒也暂时稳定了徐州局势。但唯一的缺陷就是,陶谦缺乏能征善战的大将。而巧合的是,刘备便“以勇略闻名”于乡里。当然,刘备的勇略可能不单只他个人的勇武。其麾下的关羽、张飞,是三国时期唯二有“万人敌”之称的猛将,就连东吴周瑜,也盛赞他们为“熊虎之将”。可见在刘备这个小团体中,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是不缺的,而这也是陶谦急需的。
上述可见,刘备与陶谦之间,完全是利益联盟,并不存在小说演义中说的那样,有着共同理想。既然并非如此,不妨继续来看第二点,刘备有能力守住徐州吗?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兴平元年(年),曹操二次攻击徐州,“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答案显而易见,刘备的勇略加上陶谦的精兵,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简单一个回合后,刘备、曹豹二将皆惨败而回。
二、陶谦托孤遗命实为伪造
综上可述,陶谦完全没有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必要,那么他为何还要托孤刘备呢?事实上,刘备入主徐州,很有可能是阴图自许,而并非陶谦意愿,这从徐州豪强对陶谦和刘备截然相反的态度中便能看出。
《三国志·陶谦传》记载:“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陶谦“亲小人远忠直”,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徐州豪族排外所致。彭城人张昭,以才气闻名,“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无奈之下,张昭避祸江东,反而成为东吴基业的奠定者之一。
陶谦不仅排斥徐州豪强,他对流亡到徐州境内的士族,也同样施以加打压政策。《后汉书·许劭传》也有记载:“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区阿,其陶谦果捕诸寓士。”
陶谦为何排斥士族,尚且不得而知。不过也正因如此,寒族出身的刘备才能得到陶谦的接纳。只是陶谦没有想到,刘备凭借自己的高明手段,成功笼络到了徐州豪强的支持。
糜竺和陈登,便是支持刘备入主徐州的豪强代表。先来看糜竺,他不仅以“金银货币以助军资”,还将妹妹(即糜夫人)嫁给了刘备。这对早期刘备来说,无疑是一份厚恩。因此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从刘备创业过程中来看,糜竺并无多大功绩,那么他在蜀地身居高位,甚至高于诸葛亮的根本原因,便是他曾在徐州帮助过刘备。
而前面已经提到,陶谦本就没有传位给刘备的必要性,可他还是如此,这便为第一个疑点。陶谦托孤刘备,本应是一件大事,可这个见证人,却偏偏是徐州豪族的代表糜竺;反观陶谦的丹阳兵嫡系,中郎将许耽与下邳相曹豹,均不见踪迹,此为第二个疑点。
再结合刘备对于糜竺的倚重态度,由此不难推断出,糜竺可能伪造了陶谦遗命,助刘备上位。在这个过程中,徐州名士陈登的表态也极为重要。陈登,徐州下邳人,以“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著称。陶谦死后,刘备推辞再三,却被陈登苦苦相劝,这才“勉强”答应当这个徐州牧。
三、刘备入徐州后“改换门庭”
刘备为何推辞,一方面固然是他在假意“做戏”,而另一方面,他在等待盟友的答复。陶谦在位时,徐州的盟友自然是公孙瓒和袁术;但刘备即位后,袁术已经成了徐州的大敌。后者曾对吕布愤慨道:“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袁术反感刘备,一是嫌弃后者出身,而是刘备已经改换了“门庭”,选择与曹操、袁绍等人结盟。
而陈登,便代表盟主袁绍,向刘备给出了答复。裴注《献帝春秋》记载: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沴,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奸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日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仅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不难看出,陈登说的“奸雄”,正是被北海相孔融斥为“冢中枯骨”的袁术。刘备入主徐州,切断与袁术的外交,选择向袁曹联盟表示亲近,故而袁绍自然允诺,曹操也“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承认了他在徐州的统治地位。正因如此,刘备即便失去了徐州,也能先后得到曹操、袁绍两大枭雄的高度礼遇。故而刘备此举,不仅解决了徐州豪族带来的内忧,更是消除了来自外界曹操、袁绍等人的外患,可谓是高明至极。
尽管如此,刘备还是忽视了陶谦旧部丹阳兵带来的深重隐患。《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刘备在与袁术相持期间,下邳相曹豹与张飞发生激烈冲突,而中郎将许耽则秘密派人与吕布勾结,将刘备集团赶出了徐州。
显而易见,陶谦旧部已经成了徐州城内新的内患。而刘备失去徐州的根本原因,也是他忽略了丹阳兵在徐州城内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后汉书》范晔
《三国志注》裴松之
《三国人物散论》方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