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简述孙策平定江东三郡的真实顺序,及其向许
TUhjnbcbe - 2025/5/2 18:52:00

要说孙策平定江东三郡的真实顺序,其实在历史是存在着许多的争议的。在这些争议当中,有两种说法最为可靠。

一种是认为孙策平定江东三郡顺序要从孙策东渡之后发生的历阳之战开始算起,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孙策应该是平定了丹阳郡,将原本占据在曲阿的刘繇驱赶出去,然后南下平定了会稽郡,最后再平定的吴郡。

当然这两种说法都是存在着问题的,第一种认为孙策应是先东渡发生的历阳之战之后再开始平定的三郡,这种说法受到了许多人的普遍赞同,但这种说法其实从本质上就地理位置上来说还是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问题;

第二种说法认为孙策应是按照丹阳郡、会稽郡以及吴郡的顺序陆续扫荡了三郡,这种说法其实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疑点。

那么孙策平定江东三郡的真实顺序究竟是怎样的呢?孙策向许都拜献方物的背后又隐藏的何种令人匪夷所思,蜿蜒辗转的真想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孙策平定江东三郡,与袁术决裂

要论孙策平定江东三郡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袁术。

袁术与孙策父亲孙坚二人的关系曾十分的友好,二人曾一起上战场讨伐董卓,可这样的关系并未维持太久。

一年,孙坚死于战场之上,在孙坚还尸骨未寒之际,袁术便趁机将孙坚部下的千余位将领及士兵收入旗下,并且还逼迫孙策的母亲交出孙坚曾在洛阳废墟发现的传国玉玺。

在这样的情况下,逼不得已孙策只能投袁术,做了袁术的部将,为其出生入死,帮助袁术立克敌军,上场征战。

可孙策在这样的作为之下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回报,袁术利用孙策出众的军事能力打了若干场漂亮的胜战却没有给他应有的土地、兵力以及官职,甚至在原有承诺于孙策的刺史之位都给了他人。

孙策也并不是傻,在持续这样的冷遇和忽视之下,他深深地知晓自己继续在袁术门下并不会得到任何应有的回报。

一年,战争持续爆发,江东地区持续爆发了战乱以及各种起义,袁术便起了坏心思,欲让孙策去平定江东,江东勇猛,袁术这一招也并不是真心想让孙策建功立业而是寄希望于江东的猛士将孙策彻底的留在江东再也回不来。

孙策当然明白袁术的心思,他要求将其父孙坚的兵力交予他好让他平定江东。就这样,孙策开始了平定江东三郡的步伐。

二、保自己于不败之地,打下丹阳、会稽及吴郡

为了能够加快自己在军中的一席之地的孙策,孙策加快了自己平定江东三郡的脚步。

在史籍《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有相关文字记载:“孙辅字国仪,贲弟也,以扬武校尉佐孙策平三郡。策讨丹杨七县,使辅西屯历阳以拒袁术,并招诱馀民,鸠合遗散。”

就真实的孙策平定江东三郡的真实顺序,首先应当是以石城为屯兵点,任命大军驻扎此处,以此为大军的根据点,先攻丹阳郡。

丹阳郡作为江东首屈一指的大郡,共有城池十六座,其中人口超五十万,这在当时人口稀缺的古代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故如果孙策想要一口气打下丹阳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孙策从北向南行军,途径宣城、安吴县的等等,将沿途的县打下,而后又掉转方向返北,平定了“春谷诸诚”,以此作为了平定丹阳郡的最后一个事件,之后彻底打下了丹阳郡。

当然,此时的孙策还并未与袁术彻底闹翻,那么要说孙策和袁术彻底撕破脸皮的时间节点在哪呢?要说在孙策平定丹东之时将其镇守丹阳的郡守袁胤驱逐出去之时,袁胤是袁术的表弟。

在孙策收复江东时,孙策打着为大汉收复失地的口号,站着民族大义以及国家政治立场的角度上驱逐了袁胤。

而在江东三郡的人的眼里,孙策的行为完全是忠义之举,是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是值得称赞和夸耀的,但虽然此举于明面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无疑却是彻底的激怒了袁术。

但孙策也并未就此停下了脚步,反而一举就攻下了丹阳郡的势头,趁势打下了会籍郡以及吴郡,这不仅在国家立场上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且还维护了家族的利益,这也为之后反叛于袁术打下了与之对抗的基础及实力。

三、许都拜献方物

据《江表传》记载:“策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章诣许,拜献方物。”

而所谓的拜献方物说直白一些即是上贡宝物,俯首称臣。当时的许都王朝,在曹操的把控之下有了长足进步。

为了充实本朝的军事实力,其对于任何愿意来许都俯首称臣的势力和人马均表示十分的欢迎,在之前,刘表等人均通过进献宝物表达自己的臣服之心而获得了许多肉眼可见的利益,孙策亦是如此。

当时的孙策进献宝物于许多,对曹操及整个许都王朝表示忠心,而曹操本人也十分的大度,在得到了孙策的臣服之后将其封为“吴候”。

整个许多拜献方物的事件十分简单,但在这背后过程亦是十分曲折。

当时曹操下令孙策,命孙策同吕布及陈瑀一起讨伐袁术,孙策在当时为会稽郡太守职位,而陈瑀北封为吴郡太守,这与孙策而言显然侵犯了一些个人的利益,要知道无论是丹阳郡还是会稽郡亦或是吴郡均是孙策自己打下来的。

这对孙策本人显然非常的不合理,并且因为此事,在讨伐袁术的战争中,因为太守任命的问题,孙策及陈瑀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孙策在经过了父亲孙坚死亡,袁术伺机夺取父亲的战果再到以一己之力打下江东三郡,这让孙策本人有了十分的成长。

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眼界都得到了提高,而以拜献方物得来的官位以及朝廷能给孙策本人的利益已经不能满足孙策本人了。

故就许都拜献方物一事而言,此时也只是孙策本人在时代背景下的一种选择而已,但就孙策而言,投靠于曹操显然不是个人最后的终点。

四、总结

在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孙策平定江东三郡无疑是给其个人打下了与各方势力谈判及交手的底气,在归降于许都曹操之后,因为各种各样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孙策最后选择自立门户。

当然这其中亦有曹操本人决策的问题,或许在曹操的心中,孙策只是一介晚辈,于曹操而言,其父孙坚才是与其同一时代讨伐董卓,在马上作战的人。

孙策即使拥有一些才华与能力却还是上不了台面,曹操根本没有将孙策正面看待过,而这样的偏见也最后导致了决策的失误,没有洞察到孙策本人对于权利的诉求。

孙策本人也没有在进献方物之后为属下部将从许都王朝身上谋求到预期的官职,加之因为归降的缘故,孙策在许多的势力网中可谓是举步维艰,进退维谷。

在讨伐袁术的战争上的利益分配也触碰到了孙策最后的底线,这也最终导致了孙策的反叛。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述孙策平定江东三郡的真实顺序,及其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