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将:建无核武器条约制约恐怖分子的核活动
5月6日,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在联合国总部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个《中亚无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举行了条约议定书的签署仪式。按照议定书规定,五个核国家将承诺不对《中亚无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
无核武器区,通常简称无核区,是防止核武器在全球扩散的重要举措,往往是某一地区相邻的几个国家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签署集体条约并公之于国际社会的形式来确立的。条约一般规定缔约国不得进行核试验,不得研制、生产、储存核武器及其他核爆炸物,也不得利用其他方式获取并控制核武器;此外,缔约国不得允许其他国家在无核区储存核武器或核武器材料。为了展示无核武器区国家禁核的决心,无核武器条约往往在时效上确定为无限期有效。
除中亚无核区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无核区: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4个国家于1967年2月14日在墨西哥城的特拉特科洛尔区签署《拉美及加勒比禁止核武器条约》,宣布拉美无核化;
南太平洋13国首脑于1985年8月6日在库克群岛举行的拉罗汤加会议上缔结了《南太平洋无核武器区条约》,又称《拉罗汤加条约》;
1992年9月,时任蒙古国总统奥其尔巴特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蒙古国为无核区,开创了单个国家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先例。1998年12月4日,联大通过决议,支持蒙古国关于在全境设立无核武器区的声明。
1995年的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七国首脑与当时尚未加入东盟的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三国领导人签署了《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条约于1997年正式生效。
1996年4月6日,49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在开罗签署《非洲无核武器条约》。
此外,南极上虽然没有任何国家,但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第五条规定,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料。这一条款使得《南极条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禁止核试验的国际协定,从而也保证了南极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核区。
建立无核武器区,是全球核领域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重要步骤。迄今,世界上所有的无核区已包含了近百个国家,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南半球。这对推进全球核不扩散进程,提升地区和全球核安全水平,并最终推动全球全面核裁*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无核武器区的不断建立,必然逐步压缩有核武器区的空间。无核区内的国家不仅本身不研制和拥有核武器,而且禁止区外国家以任何借口将核武器运入区内任何国家,这就大大限制了有核国家核武器在全球的流动。可以设想,当无核武器区在所有无核武器国家中普及时,余下的有核武器国家只能维持核武器的本土化,这将大大提高全球范围的核安全系数,而且对促进双边与多边核裁*起到催化作用。
其次,无核武器区的建立能大大制约核恐怖主义的生存条件。无核武器区内,所有与核武器相关的活动均被视为非法。任何不法分子、恐怖分子和组织,想要在无核区内研制或获取核武器或者其他核爆炸装置及放射性污染材料,将会受到所在国的强烈反对和禁止,否则所在国将面临本身违约的困境。为避免出现此类情况,所在国必将调动条约缔约国甚至议定书缔约国的力量来共同对付不法分子、恐怖分子及组织的任何核活动。
再次,无核区还能推动全球和平利用核能的正常发展。无核区除了全面禁止与核武器有关的活动外,并不禁止和平利用核能。从自身和地区安全出发,无核区国家必然需要遵循一整套有关核材料加工、管理、贸易、后处理等国际与国内法,使核能的和平利用在国际公认的规则下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无核区的建立与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在国际格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虽然两个超级核大国已经开始双边核裁*,5大核国家也已开始积极介入无核武器区的活动,但新的无核武器区的建立仍然进展迟缓。特别是个别国家拥有武器级核材料或者进行核试验的行动,更为国际核裁*进程增添了消极因素。
(作者系中国*控与裁*协会高级顾问)
■徐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