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庵中无事人,尊贫重道闲居处。客至夜宿心无碍,随闲随处得逍遥。
一会道士也坐上炕,我们的对话从纸上开始,他写到:
全真庵中无事人,尊贫重道闲居处。客至夜宿心无碍,随闲随处得逍遥。
我连忙道谢,打算在这里住一宿,第二天再下山。
问:师父为什么要止语?说与不说又有何区别?
答:止语闲人不相干,一心静悟太上经。多言数穷不若无,会得个中妙自知。
问:如何修炼?
答:每天吃饭,睡觉,鸟鸣而起,鸟息而睡,闲来坐坐,有空闲走,无事自安。
问:以什么为经典?
答:以《道德经》为专修,依丹阳祖师诗言论为行持。全真道初祖创立时,祖师所行是最直截了当行持《道德经》的方法。
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已经完全说明,大道要说仅此而已,关键在行持。
禅宗为佛门宗派,实际上若依佛观之无顿渐,一切皆顿法,这是《坛经》所言,道门亦如是。
龙门派丘祖所立(后人说的)当时无此分别,都依重阳祖师所教而行,重阳祖师羽化后将其正法眼留至丹阳祖师,并言“丹阳已得道”为授记,因此要真正了解全真正脉,当依丹阳祖师诗词最明了。
直截了当最上一乘丹法当追随全真道当初“全真七子”所承载,再往后则有许多参杂,各抒己见,我等后学当依照最初祖师心法方见正脉,若随后来,难识真伪,着力大而无功。
“终南子午全真庵”即依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教化而来,亦是慢慢踪迹祖师行过之路,即太上云:“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贵在行,不在说。
问:得道的标准是什么?
答:愚未得道,也不知道,只知道日日如是而已。
问:我看到一些大的道观里很多师父们活跃于社会中,为人安家、看风水,这些也是修行之一吗?
答:古仙师有言:“历劫度人”,道有体、用,体即全真初祖们所行持之道,用即你所说等等,是为世间众生而显用。
问:听说终南山中有道士炼气,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已达到日食一松子或一松针的境界,你知道他在哪吗?
答:“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自古是仙乡,现在亦复如是,至于在哪里,有缘自会。
问:佛教修到能够入定时讲究“闭关”,与道教的“闭关”有何不同?
答:“闭关”亦是常事,平常日用即是“闭关”。没有区别,是你自己分别的,“闭关”全真教叫“坐钵”或“坐环”,或“居环墙”,自有道理。
问:为何古代有很多神仙,到了近代却鲜闻某人得道成仙?
答:祖师悲心关怀众生,只因我人妄心求取,难得闻受教化。“历劫度人”是仙道自然之理,现世劫难正切,因此至诚者自可得遇得闻。
问:听说终南山五百多位住山修行人,每人每月八十元供养,都由香港一位大居士造册发放是这样吗?
答:那是佛教,道教未听说。
问:你生活来源从哪里来?
答:损有余而补不足,常携竹杖逍遥游。无则街道长展乎,余则有施随难处。清苦是大乐,末法时期,各有所好,各有缘生。
问:你住山不觉孤独吗?比如每逢佳节,山下花花世界,热闹非凡,一人住山独坐对清影,情何以堪?(我提问时道士神思悠远,望向门外的青山,很久落笔回答)
答:“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