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还有20人留在武汉,医院处理重症病人。在各种对崔志强这批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中,肺移植被提上了日程。
除夕夜出现症状家人以为顶多是个轻症
年1月24日,除夕,武汉花楼街家里,65岁的崔志强告诉女儿,自己身体发冷。之后的两周,崔志强陷入吃药,退烧,复烧;再吃药,再退烧,再复烧的循环。
2月6日,崔志强被送到定点酒店隔离。出门前,崔志强说自己胃口特别好,让女儿去给自己买碗酸辣面。在女儿崔瑛心里,父亲是个身体强壮的人,她想,父亲顶多是个轻症。
4月11日,周晨亮和几位同事戴上正压面罩,为崔志强成功更换了ECMO管线。
崔志强向医生眨了眨眼睛同意做肺移植
4月初,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还有20人留在武汉,医院处理重症病人。在各种对崔志强这批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中,肺移植被提上了日程。
林慧庆,医院胸外科医生。早在2月底,医院提交了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报告,3天后院领导签字同意。
在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充分调查和肺移植工作组的充分讨论中,新冠肺移植评估要求逐渐清晰:心肝肾功能要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细菌感染得到控制、多次核酸检测持续阴性……相当苛刻的条件里还有一条,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同意。
为了让崔志强从昏迷中醒过来,重症医疗团队给崔志强短暂停药。我们说你想不想做肺移植,如果想做你就眨眨眼。崔志强向林慧庆眨了眨眼。
之后,全面CT检查的结果显示,崔志强有肺移植的可能,越快实施越好。
呼吸机+ECMO62天后完成双肺移植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案例
4月20日下午三点,四十多位医生护士进入手术间,一场规模巨大的手术正式开始。
这台手术采用三级防护,背着四五公斤的面罩,戴着三层手套动刀,考验着医生手的感知度和灵敏度。你要做的只能是集中注意力,尽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电刀切开皮下、肌肉层,林慧庆看到了崔志强的肺,灰中泛黑,受新冠病毒侵害,肺组织已经高度纤维化、萎缩、变小。
手术进行到三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林慧庆的手不慎被手术针扎伤。短暂的担心和处理之后,她再度走上手术台。
手术室里,两位医生开始修剪器官捐献者的供肺。供肺主要由中国顶尖的肺移植专家,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进行吻合。此前,陈静瑜在无锡为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做了肺移植。
当管路全部接通时,崔志强胸腔里淡灰色的供肺,瞬间变成柔和的粉红色。
爸爸生的希望不是百分之一,是百分之百
2月7日,父亲入院后,考虑到家中四岁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医院,只能通过短信鼓励父亲。
2月18日,医院传来消息,进入ICU后,呼吸机也无法维持父亲的血氧饱和度,医院又给他上ECMO。如果这都保不了他的命,他应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与父亲失联的日子,崔瑛曾想过最坏的结果。如果是最坏的结果,她希望结果在4月8日之后到来,因为那样还可以送父亲一程。
4月8日,武汉解封,但崔瑛对父亲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多。
10天后,崔瑛接到医院的电话,让她到东院具体商量父亲接下来的治疗,电话里提到了肺移植的可能性。
崔瑛既高兴又难过,为父亲的治疗可能有其他的方式高兴,为可想而知的巨额费用难过。
4月19日,一场规模庞大的术前会议在医院东院区召开,专项讨论崔志强的双肺移植。心情复杂的崔瑛终于见到了为父亲竭尽全力的医生,他们告诉她,费用问题你不用担心,全部由国家负担。崔瑛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我觉得爸爸生的希望不是百分之一,是百分之百。
4月20日上午10点,崔瑛来到医院东院门口,父亲今天要做一个性命攸关的大手术,她想离父亲近一点。
默默的守候从20日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21日凌晨。无法知晓手术室内发生着什么,崔瑛形容那种感觉是度秒如年。
久别重逢我走到哪里,他的眼睛就跟到哪里
6月14日,医院特殊病房内,65岁的崔志强双手紧握站立支架的把手,稳稳站了一分钟。
7月20日,医护人医院广场,轮椅上,崔志强享受了半年多以来的第一次日光浴。
7月21日,住院的第天,崔志强他出院了。
尚不能正常讲话的他在纸板上写了几个字:出院,感谢大家!
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因为家里并不具备康复条件,崔志强被医院进行康复。这次,接力棒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聂丹阳手里。崔志强过来后,聂丹阳几乎没回过家,他要时刻跟随崔志强。
目前,崔志强精神状态良好,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接下来重点恢复下肢力量和肺功能。对于一路守护崔志强的医生来说,看到现在的崔志强,他们感觉人生值得。
来源:央视新闻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