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历史大杂烩系列,是本人原创作品,目前共有四个板块:三国战役大盘点,三国人物那些事,三国人物高手猜谜,青梅煮酒品三国。本文为三国战役大盘点系列第50期。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晋灭吴之战前,司马炎所领导的西晋和孙皓所领导的东吴各自都在做什么,结果非常的Amazing啊!作为强势一方的西晋都在乖乖的训练水军,可是有着强大水军和依靠长江天险苦苦支撑的东吴,却没有一点防备之心,这可要多亏了他们那个没心没肺、暴虐无常的老大孙皓。
东吴众臣子:“我们有毛线办法?!我们也很无奈!”
我:“……(瞬间无语)”
孙皓:“你小子再说一个试试!”不过俗话讲的好,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遛一遛,如果西晋辛辛苦苦训练的水军还是打不过东吴那如同神话一般的水军时,那东吴自然也有理由有恃无恐了。于是就在公元年(太康元年)正月,安东将军王浑所统率的十多万大军向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方向进军,随后顺利推进至横江以东,夺占了渡江的有利渡场。
二月,吴主孙皓得知王浑率大军南下,即命丞相张悌统率丹阳(今江苏南京)太守沈莹、护军孙震、副军师诸葛靓(诸葛诞之子,当时他是他爹送往江东的人质,诸葛诞死后,他就留在江东做官了)率兵三万,渡江迎战,以阻止晋军渡江。
张悌军行至牛渚(今安徽当涂北采石),沈莹向其分析晋军来犯的形势后,建议应集中兵力于采石,等待晋军前来决战,若能打败晋军,即可阻止晋军渡江,还可西上夺回失地。如若渡过江去与晋军决战,不幸失败,那肯定就没戏了。但张悌却认为军心涣散,要是按沈莹的那个想法以逸待劳,士兵一个个都怕的要老命,早都溜了。于是就这样,张悌决心率军渡江迎击晋军,不听从沈莹的计策和劝告。
张悌:“不听不听!宝宝念经!”其实要是仔细分析下来,沈莹的这个想法是可行的,虽然说要等晋军前来,吴军在形式上比较被动,但是别忘了,东吴水军可从来都是南波万,在江上机动御敌可是东吴水军最大的优势,在战场上,东吴水军可以占据主动,一举将敌人击溃,那时也不必担心军心涣散的问题了。可偏偏张悌选择了渡江北上,这对濒临陷落的东吴危局无疑于釜底抽薪,帮了晋军的大忙。(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一时间脑子发热,还是故意的)
三月初,张悌军渡江后,于杨荷(今安徽和县)正遇王浑部将城阳都尉张乔率七千兵马赶到,张悌军随即将张乔军包围,张乔兵微势弱,便闭寨请降。副军师诸葛靓认为,张乔是假投降,其实是要等待后援,应速速进兵予以歼灭。但张悌却主张放过他们,因为强敌在前,不可因小敌而出战。于是接受张乔投降后,张悌率兵继续前进,随即与王浑主力部队列阵相对。
沈莹:老大,你这简直就是送人头啊!吴将沈莹首先率领五千精锐向晋军攻击,三次冲击均未奏效,反被晋军斩首二将,不得不退兵;晋军则乘吴军退兵混乱之机,以将军薛胜、蒋班率军追杀,吴军大败。此时,真的是假投降的张乔军又从背后杀来,吴军溃败而逃。诸葛靓见大势已去,收集败兵数百逃回江南,期间遇到张悌并邀他一同离去,张悌不肯,诸葛靓亲自前往,劝他和自己一起走。
可张悌流泪道:“我常常担心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辜负了名贤眷佑。现在可以以身殉国,为什么要逃走呢?不要再拦住我了。”诸葛靓也流泪不再拦他,结果才走了一百来步,就见到张悌与沈莹、孙震力战而死,吴军三万多人,被砍了近八千人,为数不多活着的也都逃跑了,晋军就这样推进至江边。(这下我算明白为啥张悌一定要选择渡江北上了,原来他就是去打算送死的呀!我服了!但不得不说真的很壮烈,同时也很傻)
诸葛靓:我的朋友,你能别送人头不?!此时,琅邪王司马伷所率的一路大军,自正月出兵以来,连续击破吴沿江守军,都不带停的歼灭了吴军五六万人,俘获吴将蔡机,超级顺利。而王濬军在长江上中游获胜之后,便挥军顺流而下,三月十四日到达牛渚。当进至距建业西南五十里时,吴主孙皓才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前往迎击;但吴军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张象的部队一望见晋军的旗帜便不战而降。
原先吴主孙皓派往交趾征讨郭马的将军陶濬,行至武昌时,听到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便停止去交趾,返回了建业。此时,吴主孙皓便授其符节,命其率军两万,迎击晋军;结果,两万军队出兵前夜便逃散一空,此时的东吴可以说是已经无兵可守了。
陆抗:“不听老子言,吃亏在眼前!”王浑、王濬和司马伷等各路大军已逼近东吴京师建业长江的北岸,东吴司徒何值、建威将军孙宴等交出印信符节,前往王浑军前投降。而王濬此时正挥军直进,三月十五日行至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时,王浑派使者命其暂停进军,王濬死活就是不听,扯起风帆直冲建业。
当日,王濬统率水陆八万之众,方舟百里,进入建业,吴主孙皓反绑双手、拉着棺木,前往王濬军门投降。至此,晋军连克东吴四州、四十三郡,降服吴军二十三万,东吴政权宣告灭亡,三国长期分裂的局面也随之结束。
晋灭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突破长江天堑的江河进攻战,也是继秦灭六国后,速度如此之快的统一战争。此役创造了水陆俱进、多路并发、顺流直下的大江河进攻方略,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百年的分裂局面,亦为后世用兵长江提供了借鉴。在晋灭吴之战中,西晋准备充分周密,战略指挥正确,作战部署得当,所以取得了最终胜利。
王濬:“还不是得靠我的水军~”在这其中,王濬率领的水军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千里长江天堑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何况东吴水军向来强大。曹操败于赤壁;曹丕攻吴,临江而返,都因受限于长江。司马炎接受了这些教训,编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支水军从巴蜀启航,沿江东下,破铁锁,除铁锥,斩关夺隘,所向披靡,只用40多天就驶抵建业;然后又不失时机地配合步兵发起总攻,终于迫使吴主孙皓投降,灭亡了东吴。
当然,也因为孙皓对自己的水军还有长江天险太过盲目自信的前提,才让西晋抓住了他们的把柄,最终一举击溃。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东吴后期人才匮乏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这个孙皓身上出了问题,但凡他学了一点他爷爷孙权的政治头脑,算了一笔账(不管是军事账还是政治账),也来得及做出防御调配,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孙权:我这个孙子一点好的都没学到!总之,就是这样,三国乱世正式画上了句号,三国的大门最终被晋灭吴之战这把钥匙给锁上了,那么下一个开启的新乱世,又该展现怎样的新面貌呢?而开启这个新乱世的这把钥匙,又将在什么时候解锁这扇大门呢?在下一个新篇章中,我就会来给大家介绍,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来看哦~
(正式杀青--呱唧呱唧呱唧~)
请小伙伴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