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签,总投资21.7亿元的3个项目集中签约;36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1—2月新建项目开工率超30%;人社部门为20名云南务工人员“打飞的”返岗,名陕西务工人员乘坐免费专车回厂……丹阳大地上,处处是热火朝天加速跑、抢抓实干开新局的生动场景。
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表示,将产业强市作为“一号战略”,把提升作风效能作为“一号战术”,以第一位的认识、第一高的要求、第一流的支撑、第一强的力度,推动项目快推进、早投产、见实效,全力扛起“舞龙头”“树标杆”的责任使命,全力干出产业强市争雄势,铸就智造名城新荣光。
项目为王,凸显“葡萄串”效应
在丹阳经济开发区生命科学产业园,省重大项目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基地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投产后将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年均税收超6亿元。
在今年我省19个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重大产业项目中,丹阳占了3个,除国药项目外,还有金宇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丹阳鱼跃医用雾化器及制氧机项目,均落地在丹阳经济开发区。“以3个重大项目基地为引领,进一步招引一批关联度高、配套紧密的优质项目,着力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丹阳的重大产业集群。”丹阳市副市长、丹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说,项目投资的“葡萄串”效应正在显现,沥泽生化科技、华洪药业科技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企业相继入驻,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应急三大产业集群正聚拢成形。
牢牢扭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是丹阳“化危为机”的关键布局。今年,丹阳聚焦大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鱼跃、国药、恒神等重点企业为引领,紧盯行业龙头、国内领先,力争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
“开局影响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我们手中紧握的是丹阳‘十四五’新征程的‘第一棒’。”丹阳市市长王成明表示,丹阳将依托重点项目强化产业特色发展,实现建设“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的“开门红”。
三区三园,筑牢载体主阵地
走进丹阳高新区雷登科技智造园项目工地,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看到,3号楼和5号楼这两栋主楼即将主体验收,工人们正在进行门窗、消防、水电等安装施工。
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于斌介绍,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占地约20.5亩,旨在打造眼镜全产业链端口服务和数字智控印刷的高科设备提供商与服务商。而项目用地,全部来自丹阳高新区去年盘活的闲置用地。
园区是产业强市的载体主阵地。丹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立群说,去年丹阳启动“三区三园”的三年建设计划,一方面提高省级园区支撑力、“小散低”园区集聚度,另一方面新建载体园区,加快构建转型升级新空间,同时把载体打造与闲置资源盘活、落后产能淘汰等融合起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基础”,全市基本形成了重点核心园区与小微企业集中区合理布局、重大项目承载与传统产业转型有机衔接的园区发展新局面。各类园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总投资30亿元的标龙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新型园区进入施工阶段。
一片丹心,提供“丹舒心”服务
2月21日,丹阳市举办优秀纳税企业新春座谈会,家优秀纳税企业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从多年将优秀纳税企业新春座谈会定为“新春第一会”,到编撰出版《丹阳工商业与工商界名人》,丹阳以“一片丹心”营造尊商重商的优良环境,用精准化、差异化、精细化的服务打通政企携手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心支持。”这是企业家们的诉求。丹阳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所列一正一负两张“清单”成为服务企业的“指南手册”。丹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方明说,指导公职人员如何服务企业,旨在突破以往政商交往的束缚,打造一批服务经济发展的专业队伍。
3月12日植树节当天,丹阳启动“啄木鸟”行动,进一步聚焦强化作风建设,以创建“丹舒心”服务品牌为重点,全力打造高效务实政务环境、公平法治市场环境、尊商亲商社会环境,播下产业兴旺的“金种子”。
记者晏培娟钱飞通讯员郭林瑞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