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迎着十九大东风,丹凤朝阳,春潮澎湃。
刚刚过去的年,丹阳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增值税总量全省县市排名第7,综合实力保持全国百强县第18位,工业实力上升至第15位,并以江苏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这些,大大提升了城市发展的新高度,提振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
发展再升温富民再发力
经济质态实现新提升。预计全年实现GDP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亿元;44个省和镇江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超序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人才工作获全国创新案例优秀奖,丹北镇创成“中国制造创新示范小镇”,皇塘、珥陵分别被评为省农村电商十强镇和示范镇,眼镜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丹阳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40亿元。新泉股份主板上市,宏马物流新三板挂牌。推动企业战略重组,飞达、长丰等一批企业成效明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各类违法金融活动,积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争取省财政新增及置换债券25亿元;农业园区实现产值亿元,增长8.5%。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实施93个城建类重点项目,年度投资73.8亿元,30项公开承诺项目基本竣工;老旧小区实现“五有”全覆盖,失管小区落实物业市场化管理;江南人家等4个低洼易淹片区改造全面完成,东观庄、马家庄、东风村等一批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的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整治;S、迎宾路等城市主要出入口及道路沿线,增绿补绿和立面改造出新全面完成;S新建、S改造、镇丹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稳步推进,陵口铁路货场实现海铁联运;北二环及下穿立交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开工、当年贯通,通港路东延、车站路北延、丹句路一期全面竣工;河沿路、姜家园路全线贯通,万善片区和高新区等城市路网更加完善;大运河沿岸道路和景观带一期竣工;开发区的晓墟河、老九曲河等河道整治加快实施;华东财经委旧址布展开馆,三吕故居、张家大院修缮完工;西门历史街区修复保护积极推进,建成老城墙和米市码头;创成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5条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丹北镇中心西路改造完工,访仙、界牌、陵口、导墅等集镇改造有序实施;完成1个美丽宜居镇和3个美丽宜居村建设,延陵九里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高新区迈村村摘得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奖;改造城乡污水管网30公里,完成个村庄的污水治理;疏浚河道36公里,整治二级沟公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改革创新增添新活力。“e办事”服务平台上线,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发出全国第一份建设施工许可电子证书,商事登记证照发放实现全自助终端服务,不动产登记实行“一窗受理、集成审批”;高新区实施机构分设、职能分离、考核分开;集中行政处罚权下放乡镇获省政府批准;完成个村(社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7个村(社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同时,巡察机制、监察体制、医药卫生、群团组织等各项改革稳步实施。
社会民生取得新改善。新增就业再就业2.2万人,高新区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眼镜城入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完成51个经济薄弱村和户贫困户脱贫任务,达标率分别为66%、64%;教育现代化监测全省县市区排名第10,南师大中北学院一期建成招生;医院新大楼正式交付使用;完成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施;新建体育小公园3个;入选首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创新示范(县)市;城南菜市场、普善片区智慧菜场建成投用,丹金路菜市场主体封顶;丹阳站站房改造顺利完成,建成公交首末站4座,新增停车泊位个;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记录纳入诚信体系;公安局荣获省集体二等功。
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丹阳吹响了“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时代实现新崛起的坚实步伐”的“集结号”,并定位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GDP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空气质量、地表水优于三类水质比例达到预定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丹阳绘就“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蓝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力争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一是突出产业强市,着力提升发展热度。二是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发展动力。三是突出精致精美,着力提升城乡内涵。四是突出生态优先,着力提升宜居环境。五是突出民生为本,着力提升幸福指数。
本版撰稿:唐斌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