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告显示:现将西门大街片区(一期)改造项目(公园路以南)房屋搬迁初步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对初步评估结果有异议的,可与评估机构联系、核对。
据了解,一期的搬迁范围包括西门大街、老西门大街、三思桥、城脚巷、土桥等片区。根据名单公示,记者看到,这些地方占地面积为9-平,所以这个评估价格也是相差很多。从评估结果来看,西门大街、老西门大街、土桥、三思桥等平房评估价值约为元/㎡至元/㎡左右,城脚巷等平房约为元/㎡。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透露此次房屋搬迁为货币补偿目前只是贴了公告还没正式动迁“拆迁改造”成了西门大街的热议话题“我家在西门老街有三四代人了,光是这家商店就开了多年。”朱先生今年64岁,经营着老街上的一家“百年老店”,朱先生称,自己的这套非住宅房在西门老街独此一家,按照评估结果算下来,房子值多万元,但自己有些舍不得这里:“以后拆迁了我还是打算就近买房”。邻居吴女士也表示,西门老街的地理环境相对优越,医院学校等配套措施都很完善,邻里间都已经商量好,就近买房居住,换个新环境继续当邻居。
今年80多岁的夏奶奶告诉记者:“房子是以前单位发的,我在这已经40多年了,这条街上,热闹、冷清我都见到过。”夏奶奶表示,老街的很多房子都已经破烂不堪,不适合人居住,听说老街要改造了,自己很欣慰,希望以后能够看到西门老街像景区一样繁华。
还有一部分居住在这里的老一代们,依旧在朴实生活着,打着麻将消磨时间。面对拆迁,他们似乎更享受当下的生活,一位老爷爷说:我已经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了,要换倒又要不习惯了。在西门大街中除了私房、公房等还有老街中警钟楼、林家大院、夏家大院这样的文保单位虽然破旧但仍然能看出曾经的繁华是拆还是留?根据我市文广新旅的相关负责人称,为配合西门老街有机更新,接下来会对这些文保单位,陆续制定并开展文保修缮的计划和工程。百年繁华,转眼即逝你还记得西门老街以前的样子吗?西门大街早在明朝就已建立,是进入丹阳城的主要通道。如今的西门大街不再像过去那样繁忙,变得宁静,沧桑,一路走进去也没见到几个人。
大街的一端是民国时期的警钟楼,通俗说就是旧时的“消防大队”。消防人员登高瞭望,一旦发现火警就鸣钟示警,因此得名。
往里走就是西门大街,年被列为丹阳文保单位。宽不过三米左右,不能通车。
岁月的痕迹从一块砖、一扇门、老旧的电线杆、斑驳的墙面和一幢幢充满年代感的建筑上展露出来。
曾经的西门幼儿园,不仅变成了派出所,如今更成为西门大街改造搬迁的现场办公室。
曾经的聚宝园茶馆如今只剩下茶馆两个字。听说,无数老西门人从小在这里听说书、唱戏。
走在西门大街上,仿佛一切都沉静下来。沿街的各种作坊,店铺,都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失。
过牌坊都是住户,且大都是大户人家,有林家大院、夏家大院等。
走进民国18年(年)建的“林家大院”,十足的百年老宅。通过镂空的窗户,精致的雕花,得以窥见曾经的繁华。
最能体现西门老街江南风韵的还要属三思桥了旧时候,这座桥是通往丹阳老县衙的必经地,百姓们盼着县衙在做决策时能再三思考,然后再付诸于行,故名此桥三思。
正仪坊,爷爷奶奶们叫它——“那个牌楼”。上面有“黼黻[fǔfú]文明”的字样,整理自己衣貌的意思。不过由于岁月的变迁,已经看不清了。如今从街头走到街尾只需要一会儿回忆也被拉的越来越远规划利用西门大街的沿街老建筑,恢复部分老店铺,如茶馆、酒馆、饭店、小吃店、百货店等,让来西门大街的游客可以体验丹阳的老生活,品味丹阳的历史记忆。
强化滨水主题,沿城河两岸布置休闲类业态,营造轻松愉快的滨水闲生活氛围。
闲生活主要业态:品牌餐饮、酒馆、清吧、创意家居、养生足道、特色工艺馆、特色文化主题店、文化培训、传统推拿……
利用现存的警钟楼设置消防故事馆,展示消防历史和文化遗存,同时恢复瞭望塔楼,打造西门老街的制高点。
如今西门大街拆迁改造已经开始行动期待未来西门大街给丹阳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