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8 19:40:00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乱世中角逐的人物非常之多,根据各个史料的记载仅参与讨伐董卓的人物就有二十六路,还有很多没有参与讨董的人物。最后还是曹操、刘备、孙权笑到了最后。他们各自的创业基础,最后取得的事业也不同。而最后的事业很大程度也是源于创业基础,而非人力的高低优劣。曹操:依靠名士的立场得到袁绍支持,从四战之地到扫平河北很多人提及曹操的出身必言宦官之后,说宦官之后的身份影响了曹操的仕途,因为受到士大夫的排斥的鄙视。但是如果从曹操个人的具体的经历来看,这其实是无稽之谈。第一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优厚的政治资本和财产,这些东西足以消弭曹操宦官之后的负面影响,何况曹腾这个与名士联系较为紧密的宦官并不在士人的仇视范围之内;第二曹操本人也很聪明。他携带兵器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屋子;在做洛阳北部尉时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当时的蹇硕还没有得宠,是个软柿子。曹操利用这些举动与宦官集团划清界限,还受到的宦官的迫害,反而站在了士人的立场上。曹操的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这句话倒是一点不假,但这未必与他本身起点所带来的名望、人脉无关。曹操最早创业的时期应该是东汉中平六年(即公元年),在陈留己吾起兵。陈留太守张邈是名士团体八厨之一,与曹操有不浅的交情;曹操能够拉起第一支队伍,依靠的是张邈所举的孝廉卫兹。可以说曹操陈留起兵与自己的名望和人脉分不开关系。随后各军阀组建联军讨董,而后又分裂为以袁绍、袁术为首的两大军事联盟。这个过程中曹操一直依附于袁绍。汴水之战失败后,曹操从倾向于袁绍的丹阳太守周昕借兵,而后回到袁绍所在的河内郡;袁绍联盟和袁术联盟相争的时候,曹操坚定地站在袁绍一方,也陆续得到了东郡太守和兖州牧的官职,其实就是地方自置,上表走个程序而已。兖州被吕布夺取之后,曹操也是获得了袁绍的支持夺回兖州,将吕布驱逐到了徐州。直到曹操夺取了汉献帝刘协,双方的关系才逐渐破裂这样来看,曹操能够迅速在河南地区立足,与袁绍的支持有很大关系,这又与二人在洛阳的经历不无关系。当然小编的意思也不是说曹操创业时期顺风顺水,他的很多决策,比如接管兖州都冒着很大的风险。而且曹操所在的兖州包括后来扩张的豫州、是四战之地,不过他能够压制刘表、孙策,消灭吕布,与袁绍正面开战获胜进而消灭袁氏势力扫平河北地区,也需要卓越的军事能力。刘备:标准武途入仕,建安中期方展宏图《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表现得很仁弱,其实历史上的刘备非常任侠,标准的武途入仕。王船山先生在《读通鉴论》中有一句:国恒以弱灭,而汉以强亡。这句话经常被曲解为夸耀汉朝武功强盛,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而是说东汉灭亡的原因是由上到下的穷兵黩武之风,时人好以武途入仕。与黄巾起义、幽州张举、张纯起义、凉州起义作战就是入仕的资本。刘备早先从学于名儒卢植,缔结了一些人脉,但是远远逊色于曹操。刘备不爱读书,纠合一批少年游侠在涿郡活跃,由于马商苏双、张世平的资助终于拉起一支军队,关羽、张飞就在这段时间加入到刘备集团。刘备凭借与黄巾军、张举、张纯起义军交战的军功成为县尉,但又被朝廷沙汰。此后刘备又做过县丞、县尉,最高做过县令,地位并不是很高。在袁绍、袁术联盟交争时,刘备站在袁术一方,因为他的同学公孙瓒在袁术阵营当中。曹操进攻徐州牧陶谦,陶谦是公孙瓒的盟友,公孙瓒部将田楷与刘备一同救援陶谦,陶谦用四千丹阳兵的代价留下刘备;陶谦不久后病死,将徐州交给刘备。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的崛起的机会,是刘备自己没把握住。这个看法也不尽客观。首先陶谦的徐州是经历曹操两次屠杀,又有臧霸、昌豨等黑山军分润的徐州;其次徐州南有袁术西有吕布,内部又有陶谦留下来的不满的丹阳旧部。而刘备又没有袁绍那样的大军阀作为后盾。以刘备的实力,实在难以长久控制徐州。正如刘备原别驾从事陈群所说的那样: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果然刘备被吕布偷袭,先后投奔吕布、曹操、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与倾向于袁绍的黄巾军活跃于汝南一带,袁绍失败后转投刘表。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即公元年到年),刘备全部都是寄人篱下。直到刘表去世,曹操南下的巨大动荡中,刘备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瓜分荆州,才有了向益州开拓的条件,奠定蜀汉政权的基础。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局限于江东一隅无论曹操和刘备的起点如何,他们都可以说是纯粹的创业者,而孙权不是,他是守业和创业的结合。孙权依靠的是孙坚、孙策两代人积攒下的资本,孙坚提供了名望以及最基础的以程普、黄盖、韩当等将领为核心的最基础的军事力量,孙策则将这支力量带入到既无强大军阀,又有长江依托的江东地区,并且融合了很多江北豪族的力量。建安五年(即公元年)孙策遇刺被害,孙权成为江东集团领袖,得到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六郡之地。继承父兄基业对于孙权来说当然有很大的便捷,不用像曹操和刘备那样白手起家披荆斩棘,不过也有一定的弊端或者影响。江东集团是孙策一手带起来的,孙权的名望不足,甚至在继承江东基业之前,很多人都看好孙权的弟弟孙翊。所以孙权统治江东初期,孙权从兄孙暠就试图起兵取代孙权地位,庐江太守李术割地自守;后来孙权从兄孙贲、孙辅也与曹操暗通款曲,这归根结底是对孙权的轻视和不信任。另外孙策在江东创造基业,利用长江天堑抵挡北方的进攻,同时也远离中原地区的混战,将相对偏远的江东作为基地。江东面临长江上游的荆州的威胁较大,所以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都将荆州视为扩张的首要目标,与荆州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延缓了孙权发展的进程,坐观曹操对江北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失去向江北开拓的最佳时机;另外江东内部分布各地难以剿灭的山越势力也一直是孙权的掣肘,甚至直到三国后期,仍然有山越势力活跃的迹象。向江北扩张的困难导致孙权不得不向南部发展,比如江南部分的荆州以及最偏远的交州。三国时期蜀汉仅有一个益州,东吴则有荆州、交州、扬州三州之地,东吴所拥有的扬州就是所谓的江东之地。由于东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部分时间是在扬州,北伐事业又没有进展,所以给人一种偏居江东一隅的感觉。实际东吴的事业是要强于蜀汉的。小结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创业的基础高低不同,这与他们创业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曹操凭借名望和人脉迅速发展,处于军阀混战的核心地区,机会远超过刘备和孙权,不过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非常巨大,与青州黄巾、吕布、袁绍的战争中都几乎陷入绝境,死里逃生的情况也出现过不少次。刘备在三人当中起点最低,积攒名望的时间、风险、成本都超过曹操,即便有陶谦以及徐州士人的青睐,一度成为与曹操、袁绍等人同级的徐州牧,但也与自身的实力不匹配。直到建安中期荆州混战无主的情况下刘备才得以迅速发展,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也与刘备的坚持分不开关系。孙权开局就是父兄基业江东六郡,虽然在统治初期出现一些风险,但是在张昭、周瑜、虞翻等重要人物的帮助下走向平稳。孙权扩张的思路比较清晰,先占据荆州全据长江防线,再与北方对抗。这个过程中一度发生偏移,比如借荆州南郡给刘备促成鼎足之势,但是结果还是将江东六郡扩张到三州之地。不过三州均在江北,尤其交州地区在当时开发程度远逊于北方。孙吴政权始终困于长江以南,这与孙策立足江东大概是有相当程度的关联了。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读通鉴论》、《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