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许国爵位最低的诸侯国,强敌环伺下6次迁徙
TUhjnbcbe - 2024/8/28 16:33:0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许与吕、申,同为古代四岳部落之后,是羌人的一支。许是吕部族的一个分支,夏代由今陕西洛水下游北岸东波黄河,迁于晋西。后来周武王灭商,许、吕、申等姜娃诸国立下大功,许国的首领昌叔被仍封于许,南迁至今河南许昌,成为周的属国,定为男爵。虽然封爵卑小,但许国位于中原肥沃地带,疆土又较广大,所以在周初仍不失为大国。周平王东迁后,郑国也东迁于许国之北的郑州,逐渐构成对许国的威胁。同时许国位于晋、楚、齐、宋、秦诸大国之势力交叉之地,成为军事必争的重地。以致许人无日不受兵灾,也无日不参与军事会盟,依违于诸强国之间,荷延残喘,以求生存。许国因此不断衰弱下去,终致被郑所灭。后虽复国,继又被楚所败,降为附庸,最后被韩所并。许国的历史,是一部颠沛流离、备受欺压的悲剧。先后迁徙五、六次,简直不成其为国。一、许国的来源许国,姜姓,是姜戎的一支。为太岳或四岳之后,所以《左传》说,“姜,太岳之后也。”“夫许、太岳之胤也。”《国语·周语》云:“齐、许、申、吕,由太姜。”《世本》称,“许、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太岳是炎帝之后,故以上说法都是一致的。许国建号为许,因袭东夷族许由故地而得名。许由是尧时贤人,被后代视为高士。《史记·燕世家》及《伯夷列传》均载许由:说尧让位于他,他不受。《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笑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三十里。”司马迁曾登箕山,见上有许由冢。阳城县即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五里的告成镇。《汉书·鲍宣传注》也载此地有许由祠。《世说新语·言语注》说许由是阳城槐里人,死葬箕山之巅,在阳城之南十里。看来,许由自生到死,并没有离开过阳城这块地方。许由其人,据《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后汉书》、《文选》和《古今乐录》,都称憾是个高洁清节之士。尧让位而不受,隐居远透名声很大,为人们广泛称颂。《水经·泗水注》称:泗水“东过沛县,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似乎许由又曾居于沛泽。古山东峰县有许池水,南流入沛泽,即因许由所居而得名。这个许池水即发源于县西十里的许由冢,直到南北朝时还保存着,可见许由对后人影响之深。“或曰许由夏常居巢,故一号巢父。”许由在《汉书·古今人表》中作许繇。论者云许由即皋陶之转音,只是许系林木图腾,后发展为制陶,又层化为凤鸟图腾,名称虽变而语音如故。皋陶墓也在箕山,或因其子孙封许,故皋陶亦叫许由。如《史记·夏本纪》云:“皋陶卒,封其后于英、六,或在许。”把许和皋陶连起来,其至以许由与皋陶原是一人。皋陶后来可能由山林迁居于许的平原之地,故叫许。《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七居处五,引戴延之《西征记》曰:“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大城东北九里,有许由台,高六丈,广三十步,长六十步,由址闻尧让,而登此山,邑人慕德,故立此台。”这便是许地名的由来。林修竹《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载山东邱县有许由故里,濮县有许由庙,丘县,今属河北丘县南五十里的丘城是也。那么,根据其居处的变动情况,许由也并非是箕山的土著,也不是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箕山。他既然是东夷族,而东夷族的发源地在河北、山东,这样便可理清一条路线。即许由由丘县经濮县南迁至沛县,再西迁至许昌,确定部落定居地,然后终于箕山。所以其后裔有一支留居于许,其余的又南迁于英、六等地。到周武王灭商时,东夷族诸国大多臣服于周,周武王便封吕族的一支姜文叔于许,为许男,统治原有许由部落的遗民。许由后商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叙述了许氏祖宗的源流云;“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胙遗灵。”这个封文叔于许国的事,应在周武王灭商之后水有可能。如果如《世本》所说,由周文王封于许,那是不可能的事。因周文王时的势力尚未到达许国。许同莘说:“禹封吕侯,吕历夏殷之季而国微,故周武王封文叔于许以为周藩。文叔者,出于吕,故谓之吕叔。”其实吕国并非微衰,却是后胤滋繁,国势日盛。周封吕、许,正是姬姜通婚联盟的表现。在商代时,吕人或有一支居于今陕西大荔县北十五里的许原。原上有许庄,位于吕川之南。毕沅《关中胜迹图志》卷十同州府大荔县云“商原,在大荔县北二十五里…《雍胜略》:“许源一名商原,其地宽平,自蒲城连朝邑界,近水之浒,又名浒原。’《通志》:“许原,一名长缸岭,尽于同州界,绝于河,延袤八十余里。”吴镇烽《陕西地理沿革》云:“西起洛河,东终黄河,商原在大荔县北三十里。而“许原在大荔县北十五里,西魏大统三年,高欢自蒲津渡河,攻冯翊不克,驻军许原,即其地。今原上有许庄镇解放前曾设许原乡,均沿其名。”显然商原与许原是两地相邻的地方,并非同一地点。而许、浒古音通用。《后汉书·朱穆传论注》云:“伐木浒浒”可见古已通用。只是到宋以后,浒、许二字音义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当吕文叔封于许由故地为许男后,遗留于许原的旧族,便发展为春秋时大荔之戎。常为秦患,直到公元前年战国初年,才被秦厉公所灭。许原之名,正是吕文叔被封于许后,其族人的追称。吕文叔封于许之后,皋陶之后的许国南迁于今湖北英山县南的许子坪。后入于楚,当在楚并英、六、群舒的时候。姜姓的许国则与周保持亲密联系,协助管、蔡、霍三国,监视和控制商的遗族宋国,防止他们的叛乱。周穆王巡狩时,还曾“见许男于洧上”。洧上即洧水之上。此水发源于登封县北的许岭,东流入贾鲁河,即今双泊河,当时为许的北境,故留下许岭之名。《诗·国风·扬之水》有“戍许”的记载,《山海经·中山经》云:“朝歌之山,漁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朝歌即河南淇县,荥即荥泽,在荥阳附近,深即浒,亦即许当因许人曾分布于此而得名。可见许还是周朝的军事重镇。二、许国的衰亡与迁徙许国和其亲族吕、申、齐、纪诸国,在西周末年还都是强国。许甚至操纵周朝的政治,扶立了周平王,建立起东周王朝。周都洛邑,靠近许国,许易于对东周控制。故《竹书纪年》载,“申侯、曾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立平王而后伐周,知灭周者并此姜氏申、许之属。周平王时期正是许国鼎盛时期,它的疆域比较大,据许同莘说,“是时郑封地仅在王畿以内,甫田之地,在王畿以东,当是甫之北境…铺田面南至今之尉氏,与向国接壤,又南历洧川、长葛而至许昌,为许之北。其南则有地其……今以地言之,则北讫中牟,南抵上蔡,俨然为东方诸候之最,故能上匡王室,入柄钧衡。”周平王东迁洛也,郑也东迁至今郑州,便着手吞并了虢、郐二国的土地。到鲁隐公八年,郑以在泰山之祊地,交换鲁国之许田,即郑东郊的圃田。这是成王营洛邑时赐给周公的,原来可能为许国所有。郑得了甫田之后,国力更为富强,造成长期以来对许的威胁。过了三年,郑庄公便联合齐、鲁军队进驻许都,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居许东偏,郑将公孙获处许西偏,加强对许的控制和监督,许国从此急剧衰落。以后晋、楚、齐、秦强盛,互相争霸,许、郑成为交争的中心地带,几乎无年不遭兵祸,许、郑不得不依附诸大国的保护,在它们的羽翼下,以求生存。各大国出兵时,必命许派兵相从,许国疲于奔命,还要向各大国提供贡赋。这时,“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公元前年夏天,郑又侵许。回这正是齐桓公称霸时期,许便依附于齐。公元前年,许和宋、鲁、郑、卫、陈、曹等国,在齐的率领下,打败了楚的同盟蔡国,接着乘胜攻楚。次年,许又参与以上诸国与周惠王世子会于首止。由于许依齐敌楚,第二年,楚成王便围许救郑,诸侯救许才解了围。许因害怕楚的威胁,听从蔡穆侯的劝告,前往武城(南阳北)面缚衔璧,大夫披麻戴孝,士人拖着棺材前往见楚王求和。再过两年,许又倒向齐国,与齐为首的周、宋、卫、曹、陈等国会盟于洮,以安定王室。次年,许参加齐、周、宋、郑、卫、曹的葵丘会盟。公元前年,许参加齐、宋、郑、卫、陈、曹在咸的会盟。第三年,因楚攻徐,许又参与诸国的牡丘会盟以救徐。次年冬,又与齐、宋、鲁、郑、卫、陈、曹、邢会盟于淮,以保卫鄫国,防止淮夷的侵犯。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霸业衰落。宋襄公乘机欲为霸主,许倒向了宋国。公元前年秋,许与以宋为主的楚、郑、陈、蔡、曹各国会盟于孟。次年夏,跟着宋、卫、滕去伐郑。宋襄公被楚打败受伤而死,许只得投附楚国。公元前年冬,许跟着楚所率领的郑、陈、蔡联军围宋,第二年便遭齐、宋等诸侯联军的反攻讨伐。过了四年,正是晋文公称霸时期,许又遭到晋、郑、陈联军的讨伐。从此,许倒向了晋一边。公元前年,楚伐郑,晋便率领宋、鲁、卫、许救郑。五年之后,晋与宋、郑、卫、陈、曹、许会盟于新城。以后,晋、楚的霸业中衰,郑乘机于公元前年二次伐许。次年,又派大将“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任冷、敦之田。”晋以三军救许,楚则救郑。过了五年,郑攻许。再过五年,郑攻许。许的领土大片被郑并吞,国势日益衰弱,只得又靠拢楚国。公元年,“许灵公迫于郑,请迁于楚,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杜注,“叶,南阳叶县也。”即今叶县东三十里。因山地纵横土地瘠薄。次年许向晋请求迁移,因遭大夫们的反对没有实行,后来晋和宋、鲁、郑、卫伐许,到了许的棫林、函氏等纯。从此,许国寄人篱下,实则沦为附庸国,丧失独立。前年,楚和陈、蔡、许伐郑。三年后,许参与楚、晋、鲁、卫、蔡、陈、郑、曹等国的弭兵之会于宋。五年后,许与诸侯会盟于虢,这段时间处于休战阶段。这时,吴国兴起,不断攻击楚国。楚便于公元前年率领宋、陈、蔡、郑、徐等国会盟于申,伐吴灭赖,又欲迁许于赖,命公子弃疾去筑城。五年后,“楚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人于许。”许迁夷四年,楚灭了蔡国。楚“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山”。许在荆山五年,“许又从夷迁于荆山,平王复之,复其本国,许又归于叶也……许亦郑东迁,故以自迁。”“楚迁许于析,实白羽”。白羽在今河南浙川县,有白亭保,北魏时建为白亭县。许国从此仰楚国的鼻息以苟延残喘。公元前年,楚率随、陈、许围蔡。《左传》哀公元年注:“郑灭许,此复见者,盖楚封之……《许世族谱》:许男斯之后,有元公、成悼公孙,则是楚封元公为许男也。”后楚灭许,杜预《春秋世族谱》认为:许当战国初,为楚所灭。许亡后,大批遗民南迁。许原居于叶的时候,这里出现了舞水、舞阳等地名,当因许居于此而得名。《山海经·中山经》说:“朝歌之山,潕水出焉。”这条潕水即舞水,发源于泌阳县西北,流经叶县东南,入于沙河。战国时,潕变为舞。汉于今芷江县东南置舞阳县,南齐改名阳,唐于芷江西建舞州。这里的鄦、潕、舞、无等地名,都是许国遗民由河南舞阳、潕水带来的。三、许氏后裔分布许亡后,宗族分散各地。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十三许下云:“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郑有大夫许息。卫有大夫许为,其裔自容城徙北新城县(今河北徐水县西南)都乡乐善里。秦末有许猗。汉初有柏至侯许盎、严侯许猜等。东汉末年,谯郡(安徽毫县)许褚,有宗族数千人。谯即春秋时许所迁的城父,有些许人一直留居下来,竟达七百六十多年之久,发展成为庞大的宗族。《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载:润州丹阳郡四姓有许氏。又许州颍川郡七姓有许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载:冀州高阳郡五姓之首为许氏。又许州颍川郡十一姓有许氏。许氏有迁至湘、桂者,汉代澧中蛮人许圣起义,今侗、壮、布依、土家有许氏。朝鲜也有许氏。泰国议长许敦茂,泰姓名为巴实·干那差越,广东潮州人。菲律宾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姓许,曾祖父许尚志,原籍福建同安县人。(正文完)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国爵位最低的诸侯国,强敌环伺下6次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