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宁国第一关千秋关
TUhjnbcbe - 2024/7/28 17:26:00

在东天目山有皖南第一军事关隘千秋关,高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千秋关古名千秋岭,南宋时备常驻军升千秋关。

千秋关在宁国与於潜交界处,也是宁国通往吴越地区的咽喉要道。

原有指挥洞、点将台、炮台等设置,关顶置炮九门。

现存千秋关洞门为清咸丰三年(年)重修,增设外关。

内关与外关间隔约30米,现外关已毁,内关仍存。关基用大块方石迭砌,关残高3.82米,长25.25米,厚7.17米,拱门高2.24米,宽2.05米,关门上嵌石匾,横镌“千秋関”三个大字。

千秋关

在秦汉时期,於潜、宁国皆属丹阳郡(鄣郡),宁国为宛陵县南乡,是山越人群居之地。千秋岭道路险狭,是两地山越人彼此来往的必经要道。

晚唐时期,因黄巾军在宣州活动,千秋岭的军事作用逐渐大了起来。

吴、吴越地图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三年(公元年)三月,吴王杨隆演谴行营招讨使李涛率兵二万自宁国军千秋岭攻取吴越国衣锦军。

吴越王钱镠令第七子湖州刺史钱传瓘火速弛援,拒吴军于千秋岭。

两军在千秋岭上对峙、激战月余,互有伤亡。

为彻底击败李涛吴军,钱传瓘派一支特种部队从西天目山隘口处,绕道至千秋岭以北,伐巨木阻断吴国军之退路。

四月,钱传瓘率吴越军向李涛吴军发起猛烈攻击,大败吴军,俘虏李涛及副将咸知进和士兵三千余人。

钱传瓘越过千秋岭,挥师直取宁国、占宣城、下广德。

宋建炎三年(公元年)二月,金军攻陷扬州。中旬,高宗皇帝下诏寓居京城的官员报上姓名以备调用。命令浙西的地方官员,发动各地土豪募兵守护守千秋关、以扼宣州险要,保京城之安全。

元至正十二年(年)七月十日,红巾军徐寿辉攻陷杭州。

元朝廷命令正在濠州的董搏霄挥师南下解救杭州城。

在元军的四面夹击下,经数次战斗,红巾被击溃,收复杭州。

七月底,徐寿辉红巾军项普略等部,自昱岭关进军,攻陷昌化、於潜。董搏霄率元兵自杭州讨伐,击败红巾军,收复於潜县治并克复昌化县。

红巾军丢失两县后又攻千秋关,董搏霄回兵守於潜,红巾军大股至城下,焚烧倚郭庐舍。左右请战,董搏霄却按兵不动,待红巾军有所松懈后,伏兵一齐发炮,城内元兵一涌而出,击溃红巾军,复夺千秋关。

董搏霄取得胜利后诗兴大发:

《元参政董抟霄游观山诗》

水色山色照眼明,隔溪遥见白云生。

崖根陈雪留人迹,林外春风变鸟声。

梦草得诗清入骨,煮茶听话淡忘情。

飞来桥上归时晚,回首翠薇松鹤鸣。

南宋兵部侍郎宁国人虞俦也曾在千秋关赋诗:

《千秋岭》

轻阴漠漠雨班班,岭上风来一解颜。

已是去天才尺五,却令缓步有跻攀。

飞泉百道萦罗带,列岫千峰拥翠鬟。

应是北堂春正满,几回回首望家山。

晚唐诗人罗隐题咏:

《送梅处士归宁国》: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

乱罹且喜身俱在,存没那堪耳更闻。

良会谩老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文物保护碑

年,千秋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承载,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

年被列为宁国县临安市重点保护文物。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宋史》

《元史》

《宁国府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国第一关千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