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里的河夹大塘
彭仁满
牵羊卖羊,
卖到河夹大塘,
张三伯、李四伯,
恭喜老板卖羊啧;
羊啧咪咪,
豆腐晰晰,
敲锣打鼓,
挂大灯灯。
老板问我几岁,
我跟灯灯同年……
小时候无数次唱起这童谣,总觉得河夹大塘如在梦中。河夹大塘是个什么样的塘,至今也没有见过。见到的是成了水沟的“塘”,静卧在河夹塘社区办公楼的西边。原来塘的中心已经被填成了一块地坪,也许未来会成为一个公园。但童谣里的河夹塘却如神话一样吸引我追寻的冲动。
东有古罗悠悠
河夹大塘,简称河夹塘。不过是这民间的叫法,而史料上的叫法是河塘市,也有称为荷塘市的,所以也简称为河市。发源于依汨水河市河北岸临水而建的一条吊脚楼街道,旧称河市街。
追寻河夹塘,当然避不开古罗城。
公元前年,在楚国着力经营南方粮草兵源基地的背景下,楚子爵国古罗国迁移至此,在河市叫马头槽的地方筑皇城而居,开创了湘阴、汨罗、平江、岳阳的最早历史。《湘阴县图志》载:“湖以南,历古为荆州地,而后渐沦为三苗,其地广大。春秋时,尽入楚分,楚故都丹阳。楚文王灭罗而徙都郢,乃从宜城地罗丹阳,已而又南迁湘水之阴,遂为罗国,其后并为黔中地。”所以罗城在宋代前一直是汨罗湘阴平江岳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华夏文化南传的一处重要节点和地理坐标。《永乐大典》《古罗志》篇对古罗城、黄陵庙、磊石山、屈原庙的记载着墨浓重,收录的文人墨客在这个地方的诗文数不胜数,完全可以编出一本大字典来。
有人类聚居,就有集市形成。史料中记载过的有南阳吉里、南阳古市、河南古街等旧聚落遗址。罗子国人在此多年,带着楚国华夏文化的主流,吸纳三苗文化的因子,形成了湖湘文化的源头。所以楚王熊绎的“熊湘”封地,就在罗子国至长沙一带。
近年东周“罗子国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它带给我们的文化信息却是华夏文化南传的一个重要时代。白塘东周青铜馨乐有人怀疑是楚怀王磊石山上作仙乐留下的,而罗山、罗城兵器和生活器具等的出土,找到了有罗国贵族和罗国部队的证明。说明年前的东周时代罗地就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不再是“南蛮”形象了,所以年罗子国遗址列入了“国宝”单位。
对罗城的形态,清诗人徐柱描述:“春秋罗子国,土城峙江浒。高可二丈余,围丕三里许。按位关四门,两山蹲如虎。”说明古罗城是一个虎踞龙盘的地方。
考察其具体地址,正如诗人所言。故城北靠汨罗江入湘罗水主道,与罗山隔江相望;南临汨水李家河,东为汨水百丈河、汨罗站,西通汨水入湘河市河主道,邻河市鸡公滩东周遗址;西北毗邻河夹塘。
一眼望出,“皇城”建设地旧时就是一处四水环绕的广阔土洲,前有两条小河,隔断出四个功能区域,形成四门。主建筑背东远有高耸的幕阜山系,面西前有浩瀚的湘江南洞庭;西南三十里是营田湘山黄陵山系,西北是熊山磊石山、凤凰台、玉笥山系、汨罗江;南北两条山系正好形成罗城的南北护卫,罗城、营田、磊石都是楚时战略要塞。
从此看出罗国选择此地筑城,一是风水考虑;二是战事考虑。四面环水,还有护城河阻隔,与磊石山、营田形成三犄角,无论水路陆路,在冷兵器时代,的确是大大加强了安全系数。
史载汉代前罗城的集市也有三个。营田的土山寨市、凤凰台的河泊市、罗城西北的南阳市,犄角组成了汨罗江的集市圈子。
而屈原晚年到罗地定居,就把罗城的历史和屈原连在了一起,也使后来的河夹塘借力了屈原的光辉,传承了龙舟竞渡,而成汨罗江有名的集市。
但历史的潮流总是大浪滔滔,罗城的辉煌早已成为尘埃。站在遗址上,是绿色的田园,那些绿叶诉说的是历史的那缕阳光,那丝月光。“谁道英灵安在?空惆怅霸业东流,想必是,断魂千里,明月照荒丘。”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声叹息。
北有罗水弯弯
“汨水滔滔,罗水弯弯,夹着的河塘是我的故乡。”
从地理位置而言,河夹塘在古罗城西北方向,临河市河而立,中心点正对南岸潭木港,而此港是罗城南沧浪河李家河流来的汨水。其北是《水经注》记载的“汨水径罗城北,水亦谓之罗水。”罗水在翁家港分成两条河,一条西北而行,叫罗水,乡民称湾河,经过屈子祠后向南弯曲进入茨塘湖、再西南弯曲进入狄湖至罗水港和灰滩河汨水汇合入河泊潭形成汨罗(江)。
其实我的老家也在河夹大塘广义的区域之中,就是今天的汨罗江湿地公园中心地,地图上叫大洲,乡亲们叫大洲彭;旧时正好是罗水南岸与河夹塘连成一体的大洲。此处彭氏家族是明代从江西吉安移民而来的,祖辈们在此围垦大洲垸而居住下来,世代繁衍了近多年。
大洲垸东为翁家港江墓潭,此处相传是屈原故宅南阳寺所在地,曾经屈原在南阳寺居住9年,史载此寺是楚人首建屈子祠的地方,与磊石山磊石庙(楚立三闾行寺)、河泊潭屈原庙(汉立,唐后称汨罗庙)形成三处纪念屈原的圣地,今天玉笥山屈子祠的景观独醒亭、濯缨桥、骚坛原建设地就在此处,南阳寺屈原故宅一直到年还在。彭淮云:“吴山烟锁子胥祠,汨罗水绕三闾宅。”周韫祥云:“我来欲续沧浪曲,坐对烟波思不禁。”
年长的乡亲说起南阳寺那棵屈原栽种的古樟树时,都有着非常神秘的味道。都说那樟树老得中间空心了,搬张桌子进去就可在里面打牌,可见这株千年樟树的巨大,可惜被毁,无法眼鉴,只有端午的涛声依旧。那一片青草淒淒,让长空的飞鸟划过白云,追寻年前的时光。
江墓潭据说是司马迁吊屈原处,他在河泊潭和此处凭吊屈原后就写下了《屈原列传》让家乡汨罗名名扬千古。此地发出的声音,是年年端午龙舟的鼓点。江墓潭对岸是传说中的十二疑冢罗山,今天被称作了汨罗山。但真正的屈原墓,古人记载的地理位置还在河泊潭的汨罗山上。我想如果穿越年,是不是可以与屈原隔邻而居?还可以听到他吟诵《离骚》《九歌》和《天问》?
老家的北边是玉笥山,这儿有清代从河泊潭汨罗庙和南阳寺移建而来屈子祠。因为磊石山、河泊潭的屈原庙多次水毁,清代知县陈钟理将河泊潭的汨罗庙(正庙)迁移到此,后改名屈子祠,年后河泊潭再兴屈子庙,两庙名声影响到现在。但屈子庙年被当四旧拆除,只留屈子祠一庙独存,进入文化自信的年代而独受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