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镇江,有这些古老的传统村落值得深情守护 [复制链接]

1#

年2月14日17时40分,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之称的云南省临沧市翁丁村老寨不幸遭遇火灾,明火虽然已于当晚被全部扑灭,但千年部落毁于一“炬”,令人无比心痛。

失火前翁丁老寨。

翁丁老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国部落文化最后的活体,散发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

像翁丁老寨一样,华夏九州其它地方也现存着不少传统村落,世世代代传承着先民们的文化习俗,镇江也有不少这样的传统村落。

让我们走近镇江这些古老神秘的群体,“以发现之眼,开启保护之门”。

01

在镇江,老东乡的姚桥镇儒里村,非常有名气。

这里,仍保留着维系宗族、昭示历史的古祠堂,被誉为“江南第一古祠”。

儒里,原是长江航道东移后留下的一片江滩沙地,西去五里为华山,山虽不高,却是古代京口往云阳大道的必经之地,曾有一番牛车辘辘、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到元末明初,这里朱姓人口增加,遂称为“朱家圩”。

儒里的祖祖辈辈,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思想熏陶,形成了忠诚爱国,持家以孝,仁义博爱,友好和谐的乡风文明,源远流长的宗祠文化更为古镇增添新的生机。

儒里村尚存着江南古镇石板小街的风貌,这里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木格窗、砖石木雕精致的徽派建筑都是清明时期留下的。

这里有著名的省级文保单位“儒里古建筑群”,以及号称“江南第一古祠”的朱祠,是国内保存完好的“朱子祠”之一。

对于儒里人而言,朱氏古祠维系着家乡与宗族的荣耀,牵连着整个家族间的血脉亲缘;而对于镇江而言,古祠是历史的证明与文化的印记。

儒里隶属镇江姚桥镇,傍依滔滔长江,背靠巍巍圌山,山川秀丽,物产丰饶,食馔精美,人们习惯上称此地为“东乡”。

儒里村特产的“东乡羊肉”,肥嫩可口,油而不腻。每年吸引着众多乡里乡外的食客,争相饱啖。

东乡羊肉。

儒里村,是镇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02

姚桥镇上,还有一座古村落,名叫“华山村”。

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华山村不仅为吴文化发源地之一,而且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就是一个重要的人类活动区域;是新石器时代崧泽晚期、良渚文化早期、商周就有的古老村落,距今已有余年历史。

这座古村落,因为一首乐府诗歌《华山畿》而出名。

南朝宋少帝时,南徐有一年轻的士子前往丹阳,途经华山村,遇见一美貌少女,走后三天,相思而逝。临终时嘱咐,灵车须载其棺木从华山村经过。当灵车行至该女门前,牛任凭拍打终不肯前行。少女知道了这件事,很感动,于是出门歌《华山畿》一曲后,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入棺而死,时人将两人合葬,地名“神女冢”。

年,江苏省*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山畿》和华山畿传说”榜上有名。

如今,走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仍保持着原生状态的自然村落,古街、古巷、古院星罗棋布,古韵、古风扑面而来,便宛如走进一部古书,似乎每踏一步就能用足音敲出一个民间传说、一个历史故事。

华山银杏树。

华山村,是镇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03

在丹徒的辛丰镇,有一座古村叫“*墟”。

*墟村村域面积6.65平方千米,以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延展,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树、古井保存较为完好,是保持着原生状态的自然村落。

全村民国前所建民居约2.1万平方米,占民居总面积一半以上,冷遹旧居、殷氏宗祠、笃行堂(殷氏六房)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村内流传着*墟庙会、舞龙灯、舞狮、喜庆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墟村,是镇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04

丹阳的延陵镇,还有一座古村叫柳茹村,距离丹阳市区8.8公里。

柳茹村形成于南宋初年,贡祖文冒死保护岳飞第三子岳霖,辞官隐居丹阳柳塘,距今近年历史。

“柳茹村”有五处丹阳市文保单位,分别为贡氏宗祠、节孝坊、王公祠、贡氏书院和柳茹会堂,文化底蕴丰富,年被列入国家古村落保护名录,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

村庄主要布局根据村地形布设,四面均有大面积湖塘。是古城堡式的村庄,有“九圈十三井”之说。

柳茹村,是镇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05

丹阳的延陵镇九里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九里村,位于丹阳市的西南角,与金坛、丹徒毗邻,其因距古延陵县九华里而得名,是古吴文化的发祥地。与其他的苏南乡村一样,九里汇聚着自然的山水与稻田,勾勒出一幅让人钟情不已的画卷。

九里具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是古吴文化的发祥地,古时便有“季子三让王位”,“季子挂剑”等故事。

九里风景区以吴文化为背景,以季子庙为核心,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吴国的往事。

季子庙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有孔子十字碑、消水石、季河桥等名胜古迹,更得益于这里有独特的奇观异景——“沸井涌泉”。

这六口古井在九里村季子庙一字排开。远看,井栏古朴典雅,神韵别具;近瞧,井水翻腾鼎沸,滚浪有声。井水三清三浊,虽各相距尺许,但井水的口味却各不相同,不得让人啧啧称奇。

九里,用最朴实的风水将古村人恬淡的生活态度滋养,又向每位前来探访的游人倾诉着那些朴素的岁月。

九里村,是镇江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06

镇江有块飞地,是丹徒的高桥镇,镇上有个高桥村吴家圩。

高桥是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地方,丹徒区高桥镇原名“顺江洲”,顺江洲最核心部位是乾、元、亨、利、贞等村庄,高桥村吴家圩原为贞字圩一部分,居住于此的前辈多以吴姓居多,故名“吴家圩”,也是有名的中国“雪地靴之乡”。

高桥吴家圩,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07

在丹阳的访仙镇,有座齐梁故里的“萧家村”,村里水系沟塘众多,道路横纵阡陌,一派聚散有致的古村格局。

作为镇江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村内古建筑较多,且各有特色,较为有名的有萧氏宗祠、萧家龙灯以及刚被发现的大型吴国聚落遗址等多种历史遗存。

访仙镇萧家村,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08

丹阳的曲阿街道,有个夏墅自然村,是曲阿街道祈钦村下辖的17个自然村之一,村里有尹氏宗亲祠堂、大同寺等历史资源。

这座村子呈南北长方形,村域内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境内沟塘较多,以农业种植水稻、小麦及养殖业为主,自然条件优越,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曲阿夏墅村,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09

丹阳市丹北镇九曲河畔,有个长春村。

多年来,全村抓机遇,抓改革,大力推进全村的经济发展,全村两个文明建设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丹北镇长春村,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10

镇江有个谷阳镇,镇里有个“槐荫村”。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那天上人间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槐荫村位于镇江市区南郊12公里,原名原名生玗村,村民为了纪念这段传奇爱情,把七仙女常走的石拱桥称为“七仙桥”,把天仙七姐妹沐浴过的池塘称为“七仙池”,还在那棵老槐树下建了一座槐荫庙,并把这个村子改名为“槐荫村”。

经过“上天台”向村里走不远,就看见传说中傅员外家的老楼房。如今的它,虽然已是断垣残壁、破旧不堪,但透过砖雕门楼、花格门窗,仍可以想象得出此楼昔日的风采。

老楼房前长着一棵百年银杏,枝繁叶茂,好像在向游人诉说傅家曾经的富有与气派。因为老楼房的木制神龛里供奉着千姿百态的木雕镏金神像,有人说足有一千尊菩萨,所以又叫“千佛楼”。

槐荫村有年历史的织锦楼。

槐荫村新建的土地庙。

槐荫村申报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先后被列为镇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村里每年都举办的“七夕节”活动,参加活动的游客近人,“爱情经济”已发展成为镇江文化活动品牌,极大带动了槐荫村旅游业的发展。

槐荫村,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11

丹阳荆林村“三城巷村”,值得去看看。

三城巷村,因村内原有三纵三横的巷道而得名。这座村子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现存古巷道1条,村内尚存束氏宗祠、楠木厅、古井等遗迹,其中束氏宗祠建于明代嘉庆年间,现在是丹阳的文保单位。

三城巷束氏宗祠(明代嘉庆年间)

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是三城巷村的庙会,吸引周边村民前来赶场和走亲会友。

为了把村子建的更美丽,三城巷村新建了公共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及文体广场周边风光带附属设施,还有新建的停车场、亭子及门楼。修复部分墙体并粉刷出新,村庄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三城巷村,也是镇江的省级传统古村落。

12

丹阳的陵口镇“留墅村”,自古就被称为龙凤宝地。

村内有二塘,一个塘似龙,一个塘像凤,意为龙凤宝地,两塘有两桥相连,一是青龙桥,一是白虎桥,现保存尚好。

留墅村古井。

村上建有祠堂一座,三进九间,外加厢房阁楼,规模较大,现有部分保存。村里还有贞节牌坊一座,据传是多年前村上有一姑娘,为了孝养父母,一辈子未嫁人,去世后为了表彰和纪念她,朝廷恩赐树立牌坊并御赐石碑一块,碑北面刻有“圣旨”二字,背面刻有“思荣”二字(石碑年8月被盗),现是丹阳市的文保单位。

留墅村贞节牌坊。

村内还有清代古井、古桥、石码头等。留墅村人居环境良好,村中水景边设置了休闲廊亭,供人观景使用。

13

句容的石狮沟自然村,也是个极有来历的地方。

这座村庄,因其东南角坐落萧绩墓内石兽其形似狮,而得村名。

石狮沟村住户九成九姓“侯”,据村内老辈口口相传,村庄建村始源于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守墓人居住而延续至今。

石狮沟石刻遗址方位示意图。

萧绩墓园内一对石兽辟邪。

萧绩墓园内一对石柱。

石狮沟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南朝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包括一对雌雄石兽辟邪、石兽后面一对石柱),具备古文化鉴赏和旅游观光价值。

这座有故事的古村,正在对村庄进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后续将完善村史馆、村民活动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很期待。

14

句容茅山村,名气很大的一座古村。

据《句容县志》记载,早在西汉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茅山村就有人家居住、耕种收获、繁衍生息。

宋朝时期,茅山风景区的商业交流地在茅山村的南镇街,据说当时市场繁荣,商旅接踵,车水马龙,整条大街川流不息,热闹非凡。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战争频繁,逐渐衰落。

镇南街古街和白鹤泉。

这座村子现存元代以前古街香火街、白鹤泉及白鹤泉石刻等历史要素,茅山老鹅腌制和竹篮竹筐编制等传统技艺。

今后,白鹤泉古井、香火街道复古式修缮好,这座古村就更有看头了。

15

句容的边城镇,有一座青山村,风水非常好。

青山建村始于隋朝末年,由巫氏始祖巫彦徽开创。隋亡后,官至太子舍人的巫彦徽忠贞不事二主,遂弃官南归。途经句容,见青山山南地势开阔,实属一块“卧虎藏龙”的风水宝地,遂在此建村落户。

因这个地方山青水秀,山环水抱,时间一长,人们就称其为“青山村”。村北面是大青山,村西侧有溪流,村域内水塘星罗棋布,依山傍水,藏风聚气,以山脊作为村落街巷肌理,特征突出。

青山自然村全貌。

村中心有千年银杏树、七十二口古井(现存一口),村西南入口处有青山庙,村内东西方向有一条古石板街,村内还保存亿年鱼化石等珍贵文物。青山村前后共出宰相9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村。

青山村亿年鱼化石。

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五青山庙会,是青山村民和周边大众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个庙会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盛况空前。到了晚上,青山庙大院灯火通明,锣声锵锵,戏台上舞枪弄棒,琴声悠扬,好不热闹。

如今,村子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古村落保护项目村史馆、古戏台、千年银杏树和古井保护区、停车场及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全面完成,完全值得去看一看。

16

扬中市有座友好村宽新圩,去看了之后,很有红色激情。

宽新圩村民主要来源为江北*泛区的移民,他们克服绝望和劫难,将自己原有的建筑符号融入新的家园建设中来,长期不断吸收、融合、同化,形成了现在独树一帜的建设特色。受到敌人侵略时,宽新圩人民奋起反抗,打响了二墩港枪声,燃起了宽新圩人民保家卫国的红色激情。

友好村宽新圩(图片来源:扬中新闻)

宽新圩自然环境优美,水系环绕,乡野气息浓郁。宽新圩传统村落保护区内,目前已经建成省级三星级旅游景点一处,市级红色教育基地、*建实境课堂及亩生态休闲园。

17

在丹徒的宝堰镇,有一座丁角村。

丁角又称金角、丁甪[lù],传说古时候村内一女独自浣纱河边,突见一只金牛朝她奔袭而来,女子见状用棒槌向金牛角砸去,金牛飞奔而跑,留下一只金光灿灿金牛角,因此“丁角”亦称为“金角”。

丁角村丁角内河。

丁角传统建筑遗存。

丁角的历史悠久,据镇江博物馆根据村内古墓出土的文物考证,南北朝时期便有先民在此聚群而居、筑堰治水、繁衍生息。至北宋雍熙四年(年),丁角镇成为丹徒县三镇之一。

村子里有通济河、胜利河、丁角内河交汇,商贾林立、商贸繁荣,南下的中原人在丁角按照《清明上河图》之建筑布局建设了丁角村。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与清*在此反复拉锯交战,使丁角古村毁坏严重。抗战时期,丁角村被日*先后扫荡三次,历史遗存被毁坏殆尽。

丁角村石雕人脸。

现在的丁角村,街道整齐,条石铺路,原来盐栈、典当的残壁,石桥、庙宇、寺院的遗迹,历历可辨。

这座古村现有年古井、石雕人脸和石雕八卦等历史要素,舞狮子等传统技艺,很值得去看一看。

因为篇幅有限,还有一些极具江南烟雨和柔情的古村落就下次介绍了,无数的风情,尽数汇聚在古村落的山水里。

一片土地,一段历史,我们要小心翼翼的保护它们,深情守护。

参考资料:镇江城建观察、《京江晚报》、遇见镇江等。

点击分享:

老镇江镇江女婿*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