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庆祝建党周年连江作家丹阳坂顶 [复制链接]

1#

作家进基层系列采风活动

本期目录

01

坂顶“三色”——苏静

02

坂顶的风——东楠君

03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李建恩

04

假如你也在三落厝——魏碧贞

05

连江作协迎建*百年学*史基层采风活动第三站——蔡凤英

06

中鹄里,千年之后你还在那里——陈义明

07

题丹阳三落厝——欧阳彪

08

张莹故居辞——油纸伞

▲上图来自网络

坂顶“三色”

苏静

记不清多少次踏进丹阳古镇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丰富的古村落中,地处连江北大门与罗源县交界处的坂顶村令我记忆深刻。坂顶由杜棠、坂顶、尖湾、龙门塘、韩厝里、后楼(即下楼)、洋中、柳坑、钟里、蒲头、乾头等11个自然村组成,距连江县城仅有18公里的路程。境内山峰林立,溪流纵横,湖堰水塘星罗棋布,可谓山青水秀,绿意盎然,历史人文与红色文化交相辉应,拥有古色、绿色、红色之独特“三色”。

01

古色坂顶

坂顶是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落,境内散落着张莹故居、杜棠三落厝、尖湾古民居、蒲头官家大院、龙门塘石桥、红亭古桥、灵山寺、鲤鱼墓、“福寿”摩崖石刻等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随便轻扣一扇古民居的大门,一些尘封的名人故事就会醒来,宛如故人一样,将你引进时光的深处。比如颇有历史的张莹故居。

张莹故居,有两处,一处在后楼,另一处在杜棠。其中杜棠的张莹故居即远近闻名的三落厝。杜棠自然村曾是“九子十宰相”的福地,地灵人杰,连江历史上第一位进士张莹就是杜棠人。这座原为七星台的古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张莹晚年居住和著书处。相传最早为张氏人家所建,台下有八仙屏、采风阁、下马桥等。后来七星台建筑群遭火燹毁于明初,现存的三落厝系明代嘉靖年间由郑氏族人在火迹地上重建。古民居由三座水平三进、以过雨亭相互连接的四合院组成,共有大小房间多间,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连江目前保护得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民居。

三落厝承载着坂顶乡土文化的历史记忆,然而,未开发改造前的三落厝因原住民几乎全部外迁,人去楼空,破败不堪,这座规模庞大的古民居被淹没于时光的烟尘中,四百多年老厝,在风雨中飘摇了许久。光阴荏苒,岁月终于垂青坂顶这个千年古村落。年厦门朗乡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按星级酒店标准,开始对“三落厝”进行修复改造和旅游开发。年12月开始营业,现有酒店客房合计40间(套),均为古朴简约风格设计,保留古建筑的原汁原味。在朗乡公司的帮助下,周边还有20多户村民的房子改造成间民宿,由村民自主运营,展现最本真的当地风情。经过朗乡文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修缮利用,三落厝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了聚集人气的“深山明珠”,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曲坂萦回碧藓滋,绝顶翻怜雁度迟”。位于杜棠自然村前沿的“三落厝”,背倚巍巍凤凰楯,前有开阔溪园之地,侧有终年不断的潺潺泉溪,白墙青瓦,静卧其间,犹如出水芙蓉,令人流连忘返。若有幸留宿小楼中,开门即是清风徐来,推窗满眼盎然绿意,田园般的优雅诗画,令人沉醉。

除此之外,坂顶的另一个自然村尖湾一处较为偏僻的山坳,也有一座四百年老宅隐匿于青山绿林之间。信步走进其中,庭院宽敞,房舍众多,层次分明,构成了当地传统民居的特有风貌。

据坂顶村*支部书记*宏基介绍,尖湾自然村总共有十座古民居,大小房间大概多间。这幢坐落山坳里的房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房子整体框架保管尚好,尤其是门檐、门楣上的木雕工艺精致,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目前这幢古民居已大致修缮完成,但尚未开始装修。这是朗乡文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约的坂顶村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第二期项目,第一期就是杜棠三落厝。与杜棠三落厝相比,尖湾自然村古民居分布较为分散,总面积达到多平方米。连江朗乡文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增铭接着介绍:“预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初上半年,根据杜棠三落厝运营的情况来重新定位尖湾那边的整个装修设计风格予以它的档次和品味。预计是比杜棠三落厝要在档次上、度假的体验上要更好一些。”

02

红色坂顶

坂顶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基点村,历来英雄辈出,仅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就有包水顺、包保官、*金章、*金书、李祥铨、陈天銮、张满金和王明升等8名革命烈士。

包水顺(?-年),年秋参加革命斗争,时任坂顶乡苏维埃*府通讯员,参加了连罗(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年11月在罗源县执行任务时被敌抓捕杀害,壮烈牺牲。

包保官(?-年),年秋参加革命斗争,历任丹阳区工农赤卫队队员、丹阳区工农游击队战士,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连江游击队)战士,参加了创建连罗(连江、罗源)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年11月随部编入闽东工农红*连罗苏区红*主力部队,时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闽东红*第十三团)队部司号班长,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游击战争。年11月在罗源县反“围剿”作战中牺牲。

*金章(-年),年秋参加革命斗争,历任丹阳区工农赤卫队队员、丹阳工农游击队战士,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战士,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年11月随部编入苏区红*主力部队,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交通员,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游击战争。年11月在潜回坂顶执行任务时因叛徒告密,被松岭民团捕杀于坂顶,壮烈牺牲。

*金书(?-年),红*十三游击支队交通员,年11月在松岭被民团活埋。

李祥铨(?-年),年春参加革命斗争,历任丹阳区工农赤卫队队员、丹阳工农游击队战士,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战士,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年11月随部编入苏区红*主力部队,时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警卫班战士,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游击战争。年在松岭执行任务时被敌民团抓捕杀害,壮烈牺牲。

陈天銮(?-年),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花园乡东山村苏维埃*府通讯员,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年秋国民*调集重兵“围剿”闽东苏区,此后,随连罗中心县委和红*游击队转移山区坚持革命斗争,参加了连罗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年12月在罗源县执行任务时被敌*抓捕杀害。

张满金(?-年),年参加革命斗争,曾任丹阳区工农游击队队员,参加了连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年11月连罗苏区红*扩编时,随部编入主力部队,历任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战士,中国工农红*第十三独立团通讯员,参加了连罗苏区的反“围剿”游击战争。年10月中旬随部编入红*闽东独立师北上宁德、福安参加反“围剿”作战,途经罗源时遭受敌保安团伏击,在战斗中被捕,不久被敌杀害。

王明升(?-年),于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时为中共闽淅赣边区*委(福建省委)城市工作部丹阳北区工委(也称连罗工委)委员,参加了连罗林(连江、罗源、林森即闽侯)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和反击国民**“清剿”的作战。年7月,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主力南下解放福州,王明升受命前往罗源县城执行任务,途中被反动民团抓捕,英勇就义。

如今,我*已历经百年历史风华,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些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03

绿色坂顶

坂顶地处连江西北部山区,海拔不高,全村土地面积19多平方公里,但森林面积1.2万亩,覆盖率高达94%。伫立坂顶的任何一处高地,满目青山绿水,生机勃勃,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尖湾的蝴蝶谷。

蝴蝶谷原名青龙谷,位于坂顶尖湾自然村鼓头山北侧山涧中。这是一条长达3公里、宽约70多米的山谷,三面环山,一条清澈的溪流从东向西贯穿而过,涧水长流,泉水叮咚,谷内绿树成荫,藤蔓缠绕,山涧幽深而水潭密匝,苔鲜集结而藤萝蔽天。蝴蝶谷到处繁花满树,群蝶飘逸,怪石嶙峋,飞泉叠瀑,有鸣泉飞瀑二十余个,形态各异,石因水而亦或突兀生姿,亦或韵律交响,怪石参差,形如动物、人物、植物,具象抽象,不一而足,美景胜似山水入画,是一处天然大氧吧,绝佳的生态游好去处。

蝴蝶谷因山谷东面有个状似飞龙的瀑布,故而得名青龙谷,后因这里生态保护完好,山青水秀,每年5、6月份都有许多蝴蝶飞到这里来栖息繁育。之前,坂顶村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到这里来郊游,发现这里蝴蝶很多,在游记作文中都将其写成蝴蝶谷,当地村民发现这一说法贴切生动,便将青龙谷改称为“蝴蝶谷”。

这里因地处深山,要沿溪上行,越石跨水,援藤攀岩,游人达之不易,故知者甚少。一个夏日,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丛林和小溪,历经艰辛爬山涉水,终于抵达蝴蝶谷。各种各样的蝴蝶在谷中或翩翩起舞追逐嬉戏,它们或吸附在树丛里岩石上舞动双翅争相媲美,或抖动双翅、漫天飞舞,让人陶醉于蝴蝶纷飞的迷幻世界中……

如今的坂顶村,已然成为一个在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双轮驱动下全速起飞的人文旅游发展示范区。我们坚信,未来的“三色”坂顶会更为绚丽多彩……

坂顶的风

东楠君

坂顶的风吹着青青小径

一路细细地嚼向秋天深处

农舍旁三两牛羊所品尝到的

纯朴乡村生活的滋味

我笨拙的笔触无法抵达

驻足一马平川的坂顶

我该如何描绘这个季节里丰硕的田园

九月的风已悄然跃出蝴蝶谷

她恣意地撩拨我因亲眼目睹

而显得有些张惶的心

坂顶的风揣着太多的前尘往事吹过

从明清时期层叠错落的古建筑里吹过

从晚唐进士礼部尚书张莹故居吹过

从莘莘学子揣着乡愁上路的古驿道吹过

从战天斗地闹革命的鼓头山吹过

那些原始的地名,正一一摆脱

寂寞的幽居。她们无需涂脂抹粉

也无需身穿华丽衣裳

她们敞开怀中沉睡千年的旧时光,手中

轻轻摇动历史的古铜铃,便令造访者

因旅途而疲惫的五官顿然苏醒

离城市有点远,离心灵却很近

叩问坂顶,这个自然古朴的小山村

她竟然蛰伏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惆怅

竟然闪烁着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的星星之火

一根向远方延伸的国道

拉升了村民们仰望幸福的高度……

在坂顶,在这个秋天的午后

终于收获了曾经失去的风景

我意外地发现,由于风的缘故

连造化神奇的手都如此谨慎地

改变着这一片活在人们心中的桃花源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记红色地下交通员陈甲子

李建恩

年5月15日,我们县作协“作家进乡村”活动小组走进坂顶村,该村支部书记*宏基带领我们前往龙门堂自然村,在位于国道旁一间砖石结构平房里,我们见到了已98岁高龄的“老革命”,曾经隐蔽战线为革命事业默默贡献的红色地下交通员,也是目前丹阳区唯一活着的老英雄——陈甲子。

房屋外墙,“光荣之家”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屋子,正对门墙面张贴着毛主席画像,左右两面墙是建国70周年与建*周年纪念画,红色基调照亮略显阴暗的老屋,彰显户主的红色情怀。得知我们此行目的,老人弓着近乎90度的背,颤巍巍从里屋拿出多枚纪念勋章,嘴里叨念:“可惜有一枚抗战胜利纪念章丢失了。”同时又自豪地告诉我们,今年“七一”他又将收到一枚纪念周年的纪念章。我们问他:“住房如此简陋,你没有向*府申请装修补助吗?”老人朴实地说:“*府每个月发给我三千多元养老金,足够日常生活开支了,不能再给*府添麻烦!”

一声叹息话当年

陈甲子虽已98高龄,但谈吐清晰,说起过去,一声长叹:“以前的人苦呀——”他祖籍蓼沿,家中无田无地,生活艰难,兄弟姐妹死的死、病的病、送人的送人,唯大姐与他存活下来。他9岁时,母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父亲陈道旺,早先是挑夫,后参加“江西兵”部队,攻打福州城时,因时间延误,遇国民*空袭,不得不撤离,随部队从鼓岭北上古田,从此没了音讯,不知生死,时年陈甲子才13岁,在国民*统治期间,不敢声张,更不知从何处寻找。自此,孤苦无依的陈甲子,只能投靠嫁到坂顶龙门堂的姐姐家,早先替人放牛贴补家用,17岁到丹阳镇饭店打工。丹阳历来是福州北上闽东及浙江的交通要道和屯兵之地,饭店里人来人往,从他们言谈中,陈甲子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共产*好,国民*坏。”他24岁那年,也就是年7月,经丹阳镇地下*朱国基(朱为丹阳镇人,与陈子甲外甥结拜为兄弟,故也称陈子甲为舅舅)、老玉(真名王依清,邻村柳坑村人)、老邱(真名郑义斌,连江城关人)介绍,由老杨(真名翁绳金,平潭人,曾为连江县委书记)批准入*,并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地下总交通员,自此走上革命道路。

一心向*担重任

“龙门堂”四面环山,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交通,是连罗两地必经之路,又背倚鼓头山、庄里等村庄,便于隐匿潜逃。陈甲子恪守信仰、*治坚定、智勇双全、吃苦耐劳,冒着自已和亲人受刑坐牢、甚至被杀的危险,以在瓦厂工作为掩护,常常夜行晨宿,穿密林过深涧,淌激流攀悬崖,风里来雨里去,为*组织传递文件,护送来往革命同志,收集情报,破坏敌方通讯设备。他坚守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斗智斗勇,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使“龙门堂”成为连罗及闽东革命线上一个可靠的交通活动据点。

一路征程立新功

年7月,陈甲子随当地游击队员,一同参加了由中国人民解放*91*93师组织的蓼沿西山岭战役,胜利后由93师收编,正式成为人民解放*一员,先后多次参加与国民*伪*殊死搏斗的解放战争。第一次是解放丹阳战役,击退敌人后,接到上级命令,所在队伍连夜由*塘出发,经浦口过渡,前往长门炮台,击退敌人占领山头;第二次是继琯头长门战役胜利后,到琅岐、长乐等地防守;第三次是参加厦门战役后就地防守,一个月后受命到福建分*区战备团,参加古田、罗源、闽侯、闽清、永泰、上游、德化、游溪等县的剿匪任务,结束后领命先后4次回连工作;随后一年,加入*区海防队,押运商船由福州至上海、厦门等地;接下来的一年,就职于福州三叉街雷州公安队;年,前往福清县武装部参加江阴镇民兵制整顿,过后又受上级委派,任职于建*区护航炮兵二营。前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共4次。

年5月10日,陈甲子转业回乡担任*支部书记。年,因支前任务需要,部队在坂顶村建设营房,他接受上级任命及部队聘请,任营建工程驻烧瓦技术员,直至营建结朿。

听完陈甲子老人的讲述,我们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灵*再一次受到洗礼。由于红色地下交通工作的特殊性,加上年代久远,与陈甲子一起战斗的战友们多已离世,许多事迹无从得知,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段烽火四起的峥嵘岁月。老一辈的热血与忠诚,在闽东革命史上,谱写下绚烂无比的篇章,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假如你也在三落厝

魏碧贞

你是一幅画卷

青山、绿水,小桥,马头墙

三落厝青苔斑驳了石阶

古人今人

都是匆匆过客

假如你也在这里

哪怕作短暂停留也好

防火墙上的小鸟

躲进自己的世界

置身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采撷一缕阳光

在屋檐下同疏稀的倩影游戏

假如你也在这里

可以赴一场约会

小草在三落厝门前悄悄苏醒

花儿也俏皮地睁开双眼

所有繁华,所有孤寂

均如天上的云朵

假如你也在这里

可以一起看花开花落

等待一场夏天的浪漫

连江作协迎接建*百年学*史基层采风活动第三站

——走进丹阳镇坂顶村

5月15日,连江作家协会迎接建*百年学*史基层采风活动第三站在丹阳镇坂顶村启动,本次采风活动作家一行由林兆全主席带队。丹阳镇是连江著名的革命老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浓郁。陶铸、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解放战争时期,还成立了连罗游击总队,队伍达人,配合人民解放*解放连江福州。

走进坂顶村,采风团成员在坂顶村*宏基书记带领下,充分领略了坂顶村的历史人文和红色革命故事,感受到了秀丽的山川风貌、火热的创业热情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坂顶村是第一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村落依山伴溪而建,村内历史古民居、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迄今仍保存着三百多年以上的古民居建筑群,历史文化底蕴醇厚。“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时来鳞羽毛化,平地上云衢”正是出自于连江第一进士、唐代礼部尚书张莹之作。采风团参观了张莹故居、三落厝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仔细阅读文史资料。接着,采风团一行*书记带领下看望并慰问了老红*陈甲之,认真聆听老红*战士诉说当年的红色革命历史,九十多岁的老战士,在几十年后,心中仍然念念不忘*中央和祖国的培养,依旧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一枚枚勋章背后都承载着历史的红色记忆,当他讲述那段穿越死亡,为游击队带队徒步挺进的革命历史时,那颤抖的嘴唇和哽咽的声音令采风团成员为之动容。

最后,采风团成员来到了明代抗倭戚*寨遗址——戚*井公园。戚*井位于丹阳镇国道旁,据传明嘉靖四十二年,戚继光率兵入连,屯兵丹阳,凿井取水,井方形,青石砌造,泉水清澈甘甜,畅流不息,足供全*使用,故称“千*井”,又称“戚*井”。

采风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写好地方“*史故事”,学*史、感*恩、跟*走,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将成为广大会员创作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

(蔡凤英)

中鹄里,千年之后你还在那里

陈义明

遇见你,那个正站立杜棠故居下

古老温麻的张家少年拉满了弓

箭镞声穿透大唐中原,鸿雁几时

鼓头山下凤凰楯前,只见流年依稀

清浅的不是长安时辰相思又红尘

*牵梦萦的中鹄里装不下一纸豪情

沧桑了等待,千年之后你还在那里

如何走进你心里,三落厝风情万种

依依美人靠坐等初见的偕老之手

我的一世无尘,你的繁华往事

流觞,情深,绽放出一帘云烟鲤鱼溪

美丽传说惆怅了半生人,你归来吧

我的故乡情恍然细雨中斑斓的青石径

棠花树下,千年之后你还在那里

你我再邀约一趟三里开外的宝林禅寺

大师道法自然,渡一劫当年的苦读心

此刻,恢宏檐角已然诠释你万水千山微笑

走在书香里,历史早就湮没挥手弹指间

古佛庄严古墓丽影,还有悠古的中鹄里

你五湖归钓坂顶桑梓就是最美的全唐诗词

福寿湾大刻石畔,千年之后你还在那里

走访历史文化名村坂顶

欧阳彪

坂顶村又名名闻乡中鹄里,位于罗源交界处,国道、罗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隶属连江县丹阳镇。它是唐朝礼部尚书、连江县第一进士张莹的出生地。张莹在读书时写下一首勉励自已的诗《一箭中鹄》,诗云:“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时来鳞羽化,平地上云衡"。这首诗表达了他的远大志向,张莹勤奋好学果然金榜题名,乡人为记念他把此村命名为中鹄里,中鹄里由此得名。该村至今还保留完好的张莹故居、杜棠三落厝、摩崖石刻、灵山寺等。一千多年文化沉淀厚重了坂顶村的历史。

今天,初夏时节,莺飞草长。我们县作协采风组一行走进历史文化名村坂顶,在该村*书记等热情陪同下来到了张莹故居,站在古屋前,进入眼帘是一座古老门亭,门亭前有一池塘呈半月形,池光粼粼,塘内鱼儿嬉戏。池旁由石栏围成,每两小石墩间横向石板面刻着菱形图案,远望吋雅致、美观。走进院内,只见大厅门正上方悬挂着“张莹故居”的牌匾,门楣张帖着“后楼世泽长,清河家声远"一对楹联,厅中墙上挂着张莹画像。这座古民居由一座六扇五间两僻舍,中间一天井,前旁两书院组成,结构完整,布局对称。屋檐翘角,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坂顶村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张莹的传奇,流传着九子十丞相之说。

据说唐大中十一年()的一天,风和日丽,丹阳坂顶鼓头山下有一户人家屋旁百鸟争鸣,房前池鲤鱼跃水,引来众村民围观称奇。瞬间屋里传来阵阵新生婴儿响亮的啼声,一代名人张莹诞生了。张莹幼时聪慧过人,两三岁就能吟诗作对,年值十二岁,被东平村宝林庵一僧人云游后楼村,见他气质非凡,征得他父母同意后收其为门生并传授知识。张莹少时在宝林庵苦读诗书夜不能寐,为节省灯油钱,常常在佛殿里佛像前一盏油灯光看书识字。科举制度自隋朝以来年,连江县无一人中进士。在唐昭宗大顺元年()张莹果然一举得中连江县首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张莹文韬经世先后著有《史记正传》《后汉记》《汉南记》《吊梁赋》《月宫赋》《四灵赋》等等传世杰作。张莹为官清廉公正、常常为百姓排忧解难,张莹后代也很出色,民间还相传张莹后代为“九子十丞相"的佳话。他感恩回报故土,曾岀资为家乡修桥铺路,并在坂顶杜棠自然村后山建造灵山寺。

我们道別了张莹故居,来到了杜棠三落厝。据说杜棠三落厝原为七星台古建筑群,始建于唐,据《连江县志》记载,最早系张氏人家所建,七星台建筑群火毁于明。现存三落厝古民居系明代嘉靖年间郑氏族人在火迹地上重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三落厝古民居为木石结构,坐东朝西,背靠大山。古民居由三座水平三进、以过雨亭相互连接的四合院组成,共有大小房间多间,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每座四合院有上下两层房,中间各有一个天井,室内雕梁画栋,配有美人靠、观景图、纳凉凳等精美木饰。瞧,那房前屋后花草相依,绿树娑婆;那厅中屋内雅致装修,美观壁画;三座四合院均有水渠连通,造就了“山泉入宅,宅中有河,河中有房”的独特自然景观。这样规模巨大的古民居乃连江之首,如今杜棠三落厝游人如织,声名远播。

走出杜棠三落厝后,夕阳余晖洒在这个古老的村落,映红了安静的田园,映红了三落厝房顶,如诗如画……

张莹故居辞

油纸伞

丹阳坂顶多么温婉的名字

五月散发温润的光芒

辽阔的季节阳光垂照

人间的永恒靠近张莹故居

连江第一位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永不竭尽的荣光浇筑金*色的大地

精细的话语描摹故居雄浑的形状

一箭中鹄羽翊的光芒燃烧旺盛

《四灵赋》高雅与瑰丽

长啸高昂之势

风的入口稍停片刻

收纳轻移的足音

日积月累的热情潜入

焐热尘封的过往

俯仰间双眸盛下你千娇百媚

欢迎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