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样的南京离你很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2/l4oeln0.html

“年底前指挥部就要到位,项目马上过来,到明年,这里肯定大变样。”12月5日下午,在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几位工作人员指着眼前平整出来的土地情绪高昂地说。这里是苏皖两省交界处,江苏界内是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双方共同建设30平方公里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早在年,南京就着手实施“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南京已排出重点任务、重要平台和重要改革共计70项任务。

跳出行政区谋发展,南京城市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高度契合。站上新起点,一个没有边界充满丰富想像的“大南京”,正为国家战略打造实践样本。

“邻居”一体化,率先探索做示范

“江宁很重视,人家派出来的干部是厅级,带来的资金是我们的几十倍!”在安徽博望,无论和百姓还是政府官员交谈,“南京江宁”出现最频繁,当地人都说这是当地发展的关键词。12月5日,点开当地政府网站,头条新闻用大粗体标出,内容即为江宁领导对接一体化示范区相关工作。

新近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嘉定-昆山-太仓、金山-平湖、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长三角6个被“点名”的毗邻区域,南京即占3个。此前多年,南京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一直探路走在前。今年,3个省际毗邻区已有实质性合作,各有侧重,分别建设一体化示范区。

江宁-博望一体化示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8平方公里。示范区将推进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和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双方均已成立推进指挥部,只待办公室简装到位,联合指挥部即成立,双方合署办公。

顶山—汊河一体化示范区,面积72平方公里,启动区13平方公里。顶山是南京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直管街道,汊河隶属来安县,双方围绕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将全面构建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除了共推产业协作一体化,还有规划政策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生态环保一体化。

浦口—南谯一体化示范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建设17.75平方公里。聚焦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苏皖跨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是做好生态经济的文章,共建滁河生态保护区,打滁河生态经济带。

南京浦口与滁州南谯,一体化的重点是生态共保共治。南谯将高标准建设生态新城,元山公园、双迎公园开园,皇庆湖生态公园,加快推进新城污水管网和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还引入夫子庙小学等来自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苏皖边界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

11月26日,博望区丹阳镇联合路通往江宁区的断头路打通通车。到明年9月,博望和江宁间的4条断头路都将贯通通车。

“‘融宁发展’是博望首位战略,连续3年写入一号文件。”博望区委书记郝轶琦介绍,“今年双方互动频繁,不完全统计,两地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对接和互访考察就有余人次。”她告诉记者,示范区各类规划总体上已由江宁区牵头实施一体化编制。目前,初步排定年示范区建设六大类约20个、总投资28亿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

每天,南京的扬子公交公司公交车从南京出发开往滁州汊河,在桥东多数乘客下车前往来安汊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开发区数百员工每天在南京与滁州通勤往来。这里聚集来自南京的车辆零配件企业近80家,在轨道交通装备七大构件个主要产品,这些企业可生产全部构件的70个主要产品,就是这些产品一下填补安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空白。

江北新区与滁洲之间的黑扎营大桥,中李大桥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人员到位,下设空间规划、产业协同、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5个重点专题工作组,推动江北新区的创新成果和试点示范政策在一体化示范区复制实施。

今年10月、11月中旬,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率党政代表团分别访问滁州和马鞍山,南京与两市签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对毗邻区签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为南京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按下快捷键。

对于两地百姓而言,两地本来就是“一体化”。12月6日下午5点半,记者在滁州南谯区乌衣镇的滁宁公交换乘中心看到,来往滁宁两地的乘客排成长龙。随机一问,有来看房的南京江浦家庭,也有乘坐路转南京地铁逛新街口的滁州市民。“全椒空气好,适合养老,小区房子超过90%是南京人买的。”家住南京秦淮区东水关的程培忠今年73岁,在全椒县九里蓝湾小区买了一套多平方米的房子,准备老来闲住。他从裤兜里掏出三张公交卡,南京、滁州、全椒各一张,“坐公交全都免费,宁滁一体化对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这个宁滁换乘点,每天有超过人从此往来于宁滁之间。

山无界,水无边,丹阳老街的施德荣在老街生活60多年,从来不管区域之间的划界。老街正中的一条宽不过2米巷子,正是苏皖两省分界线,巷子里住着四五十户人家,两边居民楼挨在一起。巷子以北是江苏的北丹阳,巷子以南是安徽的南丹阳。“对门是安徽,可我们就是住在一起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一脚跨两省就是施德荣的日常生活。商业街也连在一起,不仔细看,找不到边界。

虽然没被《规划纲要》直接“点名”,但更多的苏皖毗邻地区正摩拳擦掌、抢抓一体化红利。11月30日,马鞍山和县党政代表团一行来南京浦口区访问,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和县县委书记戴瑞说,和县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奋力打好‘南京牌’”,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在功能上做“配角”、产业上做配套。南京龙潭——镇江下蜀滨江港城集聚临港特点的产业项目,规划共建1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仙林-宝华科学城则瞄准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都市产业同向发力。

宁马交界处街景。博宣供图

融宁发展,成为周边发展战略

南京都市圈对南京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南京与长三角龙头上海相距公里,相对于苏锡常等城市,南京在长三角的地理位置相对较远,具备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先天优势。

作为江苏省会城市、苏皖两省交界处的中心城市,南京空间有限,面积列省会城市倒数第二,要提升市域影响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南京需要扩大发展腹地,增强城市竞争力。所以发展都市圈,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备受南京主政者重视。

另一方面,周边城市也渴望与“零距离”承接南京各类资源。从早年对接招商项目资源到现在追求优质公共服务共享,与南京抱团发展,是滁州、马鞍山等城市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最优路径。产业、科教、创新、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都是周边区域现今最为倚重的发展要素。

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处长花力认为,南京都市圈的形成发展历经20年,远远早于长三角其它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源自市场力量推动,起初就是多个城市自发作为,而非规划划定。马鞍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年,该市就加入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

融入南京谋发展,成为多个南京周边城市的重要发展战略。滁州市政府往南迁,南谯区政府迁至边界处,都是为离南京“更近一点”。

年,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南京都市圈规划》,南京都市圈正式设立。在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吴小进看来,南京都市圈发展经历从“务虚”到“务实”的两个阶段。年,南京都市圈召开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宣城加入。南京市都市圈八市齐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八市联合设立17个专门委员会,每年梳理一批项目,“务实”推进。

备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