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到爬山的季节,马鞍山这座山秋色正浓 [复制链接]

1#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横山风景区是国家

AAA级旅游风景区

总面积约10万亩

核心景区面积3.86平方公里

东与江苏溧水交界,南与石臼湖相连

北与江苏江宁交界

靠近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自古闻名,景色优美,宛若仙境

王文生/摄影

横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辉相应

素有“世外桃源”

“森林氧吧”之美称

景区内拥有

气势恢弘的唐代石门石刻

古代战略要道“青阶砚”古驿道

六朝古刹澄心寺及拖船壑

仙人池、九龙池等旅游景点

春有明媚山色

夏有飞瀑清泉

秋有云雾松涛

冬有竹海雪浪

驻足山脚

那清澈见底的水库和以青山

为背景的水中倒影会让你陶醉

登上山巅,东望旭日东升

南望丹湖烟波,西望长江滚滚

北望古都金陵

横山

横山,古称横望山,因四望皆横而得名。总面积约十万亩,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毗邻南京,东、北与江苏溧水区和江宁区接壤,其中3.5万亩隶属马鞍山市博望区。

主峰“太阳拱”.6米,为马鞍山市江东最高峰。横山景区面积8.3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采石风景区四片区之一。横山,山势威严,峰峦叠起,苍翠亘天,林壑幽美。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横山自古就有绝壁垂松、玉泉临空、丛林夜月、丹灶寒烟、壁立万仞、龙井寒泉、石上棋盘、石门古洞等“横山八景”。

费家祠

澄心寺

澄心寺位于横山南麓十保山西侧,是横山地区从古到今最为著名的寺庙,距今已有多年,曾是陶弘景的读书堂故址,宋代开始佛教在这里悄然兴起,清代以来一直香火旺盛。其前身隐居院,因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此隐居而闻名。

陶弘景自幼聪慧过人,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也就是现在的茅山)华阳洞,横山是陶公在此炼丹读书的别院。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幅画,两头牛,一个自在的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人称“山中宰相”。横山有关陶弘景遗址甚多,诸如贞白五井、白月池和灰井丹灶等。其中陶弘景炼丹遗址“丹灶寒烟”是姑孰八景之一。

陶弘景之后至唐代中叶,在横山修道者不乏其人,李白的友人周惟长处士和名道吴筠就是其中两位。到了宋代,横山的修道学者已不见继者,佛教却在这里悄然兴盛起来。陶弘景道长的“丹灶”、“五井”、“白月池”均被佛僧赋予了神奇的澄定心神的功能。隐居院因此易名澄心院。到了明初洪武年间,正式定名“澄心寺”。直至清代,仍为县境十七大寺之一。澄心寺毁于“文革”时期,年由民间募资重建。

澄心院九轮宝藏碑刻,立于横山澄心寺内。题额《澄心院九轮宝藏记》8字,分2行,字径6.9厘米,为徐清处隶书。碑体为青石质地,长1.83米,宽0.96米,厚0.19米,为李知退正书。南宋绍定五年()立。

抗日英雄纪念碑

日战争时期,横山是南京伪政府的南门户,也是皖南新四军北上抗日的重要交通要道,新四军较早的在这里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新四军抗日先遣支队、十六旅三团和二团曾几度在横山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组织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斗有数十次,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小丹阳战斗、杨家甸伏击战、博望伏击战、南岗战斗等,牺牲的革命烈士有数百人。新四军将领罗忠毅、廖海涛、刘一鸿、邱金声等一大批优秀指挥员,就牺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横山的丛林、山岗、岩石、村庄,见证了那一场场血与火的战斗,也见证了将军们在指挥军民抗战中树起的历史丰碑,这丰碑就是今天屹立在横山的抗日英雄纪念碑。

年7月,纪念碑竣工,碑高19.45米(寓意年抗战胜利),宽4.4米,厚2.2米,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写了碑文。六十阶碑前台阶(寓意抗战胜利60周年),在纪念碑后面的花岗岩浮雕墙再现了横山地区抗日战争的场面,该浮雕墙长60米,高3.1米,浮雕墙以横山地区小丹阳战斗、博望伏击战等真实历史为背景而进行艺术创作,再现了当年横山地区抗敌的历史事实。年9月博望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重新对抗日英雄纪念碑进行了修缮,扩建了纪念碑广场。

仙人池

《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就发生在横山附近丹阳镇的董山里村。美丽善良的七仙女被董永卖身为奴、得资葬父的孝心所感动,深深爱上了憨厚朴实的董永,便私下凡间,冲破重重阻扰,与董永结为夫妻。玉皇大帝得知后怒不可遏,命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横山的仙人池相传就是七仙女下到凡间在此沐浴的地方,也许是沾了仙气的缘故,这个池塘常年不旱。

石门

石门古迹是横山重要人文景观之一,处于峡谷深处,天然石壁状如大门,在石壁之上镌刻着两个大字“石门”。

据说为李白手迹,字径高1.2米,横2.1米,气势恢弘,笔力遒劲。当年李白游历到此写下《下途归石门旧居》诗文,“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关于石门,《太平府志》上是这样记载的“石形瑰奇、洞穴盘纡,故有石门之称。”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石门的“石”字多了一点,关于这一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茫茫十万亩横山,惟独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峰有大面积石头裸露的自然景观,所以古人写“石”字时加了一点,寓意此山石头多一点。二说是李白的手迹,因为李白信奉道教,道教讲究阴阳平衡、四平八稳,传说李白写“石门”二字时觉得此山石头不稳,为了镇住此山特意在石字上面加了一点,所以历经千年岁月而不倒。新中国解放以后,为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就把左扇门炸毁用来筑坝蓄水,东侧之门已经不复存在了,随之消失的还有“云外一枰”摩崖石刻,也就是横山八景之一的“石上棋盘”。

“石门”二字左下方有一处象形石刻文字“明月”,与吴国开国君主吴太伯(又称泰伯,约公元前-前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太伯、仲雍兄弟二人为了让周太王安心传位给三弟季历,来到南蛮之地(现在的横山地区),断发纹身自号句(勾)吴,在此建都五百年。“明月”是象征昆仑山的意思,古人称昆仑山是“龙脉之袓”,也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也被誉为“万神之乡”,所以太伯在此刻下“明月”也尊横山为神山。

壁立万仞

除了石门两个字以外,在石崖的上方还有“壁立万仞”四个大字,为明代文人王磐题写的。王磐,明代散曲家、诗人、画家,江苏高邮人。每字40厘米见方,由于地势较高肉眼很难看得清楚。

在“壁立万仞”下面的石壁上,有一块隐藏在树丛里的石刻。这首诗是这样读,“断臂英灵也自雄,至今血食此山中,倚空壁立巉岩石,天与将军勒战功”。落款为“辛未季春六日,陶时亮钦之题。”该石刻所落“辛未”年款应为同治十年年,当时陶时亮为道光十三年的候补州同。为马鞍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复查文物点。

仙人洞

石门后米处,半山腰上有一个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古洞----“石门仙人洞”。明嘉靖丁末(嘉靖二十六年即年)樵云子在洞口上方刻有“飞云元化之天”6字,洞的左边有题刻解说。石洞为陶宏景隐居练丹处。“仙人洞”是横山八景之一。

李白好友吴筠、周惟长等都曾在此隐居炼丹。为此,李白赠诗周惟长“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时枉白纻词,放歌丹阳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桃花源

在横山南边的古丹阳湖原为江南著名的大泽,湖水淹至横山脚下,后因水位退缩,古丹阳大泽分割出固城湖,石臼湖,丹阳湖,史称“一泽化三湖”。当时百姓基本以捕鱼为生。

走进横山,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经过“石门”大峡谷,就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盛开之季,满园桃花在横山的包围中更是美不胜收,宛若仙境。

太阳宫

太阳宫又称太阳拱,是横山主峰,也是江东第一高峰,海拔.6米,周围35座山峰环而拱立。因主峰形似斗笠,当地乡民称之为“斗笠顶”;又因状如笔架,文人墨客美其名曰:“笔架峰”;水乡人又看她像一朵莲花,把她叫作“芙蓉峰”。也有人将她比作是天上宫阙,因而称其为“太阳宫”。长期生活在横山脚下的乡民,只要天气晴朗,都能见到太阳从峰顶的东侧冉冉浮出,然后缓缓西行。于是,横山顶上“太阳宫”就被人叫开了,自古流传到今。

登上“太阳宫”之巅,环顾四野,三十五峰依次环立,层峦叠嶂,清溪萦流,唯“太阳宫”一峰独尊,使人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慨。每逢阴雨天气,漫山弥散流动的云雾之气,又给这座修道色彩浓厚的幽静山林平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如是晴好之日,满目皆是秀美的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谢家青山于西南清晰可见,前方的石臼湖湖光渺渺,历历在目。而横山之巅观日出,虽不能胜于黄山、泰山,但是给人带来无限愉快的审美享受,却同样令人欣喜万分。

绝壁垂松

绝壁垂松是横山八景之一,由石门稍进,左右壁高两丈,俗呼为“钧台石”。绝壁悬岩气势雄,危然斜插一株松,峰高疑与云天接,错节盘根欲化龙。石门古迹北侧崖壁有清嘉庆十五年陈樵题诗刻“谁人倒栽松,如龙蟠巨石;日出寒烟消,高枝卧老翮”。

拖船壑

拖船壑为横山三十六峰之一,位于主峰太阳拱西南侧。峰顶为一开阔地,峰北有一壑口,相传是仙人张三丰拖船过此留下的。当地人又传说是赵光帝行旱船,因泄露天机,船从这里坠落时留下的。自壑口开始,整个山峰上成片的、深深的茅草自北而南向两边分披,如同拖船所压状,蔚为异景故名“拖船壑”。“登眺者惊为神莫测其异”,这一罕见的自然其观在给人惊异之余,也带给人们遐思幻想的空间。

这些日子,天气晴好

正宜去横山观秋色、赏美景

周末,快约上家人好友

来横山赏景吧~

来源:明珠博望

原标题:《又到爬山的季节,马鞍山这座山秋色正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