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免税生意老牌与新贵,乱象与机会 [复制链接]

1#

深响原创·作者|王舷歌

国庆的前一天,离岛免税的海口美兰机场已与“菜市场”无异。

等待结账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免税商品提货点前拥挤得完全没有人保持“安全距离”、甚至买一杯与免税无关的星巴克都需要等待15分钟以上。

海南很热,不光是天气热。免税店的生意给这座岛再次升温。在绿公司年会上,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丹阳透露,从今年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策开始实施至9月26日的88天时间内,离岛免税销售额达到了83亿元。

而放到更大的范围看,年-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十年增长近6倍。而在今年免税政策松绑效应以及全球范围的疫情影响下,海外免税消费快速回流,中国免税如火如荼,行业迎来黄金成长期。

海口美兰机场,深响/摄

老牌与新贵

免税行业最早诞生于年的爱尔兰。其理论基础是,境外人员在本国逗留期间并未享受本国对应福利,因此将增值税、消费税等消费行为相关的税赋予以退还。

后来逐渐演变出四种主流模式:

口岸免税,也就是机场的免税店;离岛免税,比如海南;市内免税,即开设在市内的免税店,消费者在店内采购付款,在机场等口岸提取商品;机上、船上免税。目前,国内免税市场主要依赖于机场免税、离岛免税贡献部分销售额,市内免税占比不足1%。横向对比韩国去年的情况,其市内免税销售亿美元,比例高达85%,占绝对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口岸免税和离岛免税是重点,机上免税可以忽略不计,增量机遇在于市内免税。

相比于机场免税,市内店离消费者更近,场地租金也相对较低,购物时间空间都可以得到延展。而韩国年市内免税店销售规模占比超过80%,也侧面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仅考虑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预计年市内免税市场收入有望达到.5亿元,利润有望达到34.5亿元。

然而机遇总是伴随着诸多挑战。

“目前国内的市内免税店销售的商品品类有限,而且只针对外籍离境人士,价格优势也不明显,你看北京蓝色港湾的市内免税店基本没什么人,”一位免税店经营者告诉「深响」:“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儿还有个免税店。”

而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则是市内免税店中的品牌与品牌正常的零售主渠道产生交集和冲突。

几近空白的市场等于高昂的教育成本,也等于未被开垦的隐藏金矿。我们看到,中免年营业成本超过亿元,而其中支付给机场的租金加上免税收入提成就接近百亿。如果能在市内开展免税,租金成本骤降,免税生意本来就高达40%50%甚至60%的毛利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刚刚新获得牌照的王府井就有意在市内免税店拓展业务。

位于北京蓝色港湾购物中心17号楼的市内免税店开业面积平方米

说到王府井,它可以说是免税生意的新贵。

今年6月9日,王府井拿下免税品经营资质,成为了继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之后,第8个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消息一出,股价直接涨停。不仅如此,其股价从当日27.38元收盘价,一个月时间在7月9日盘中创下79.19元的高点,区间最大涨幅达到%。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公司正在申请免税牌照,包括百联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友阿股份、中百集团、步步高、东百集团等。

事实上,很多专家都曾指出过免税牌照数量的稀缺,既不利于市场竞争,也不利于运营水平的提升。王府井获得牌照也算是给板结的市场注入了一点新意。

新贵固然当红,但真正稳坐钓鱼台的还是老牌中免。

中免集团的全称,是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免及其拥有的日上免税年免税品营业收入高达约亿元,是排在其后的所有免税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的2倍还多。

虽然关于中免占整个免税行业的渗透比例尚无明确数据,但可以明显感知,其存在感绝对是大半壁江山。

突破口海南

老牌实力雄厚,新贵尚未发力,这时候搅动免税市场的关键角色就落到了海南头上。

6月29日,离岛免税新政策发布——自7月1日起,离岛旅客每人每年的免税额度从3万提升到10万,取消单件商品元免税限额规定;化妆品每次离岛限购件数从12件提高到30件;免税商品种类由原来的38种扩大到45种,新增手机、平板等七大类免税商品。

政策一出,海南免税生意立马红火了起来。

图片来源:海关总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